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罗新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个多世纪来北朝墓志的出土大大改变了中国中古史料的基本景观,为中古史的新视角和新叙事提供了可能,其中聚焦于北朝女性个体生命史的书写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书所收11篇文章,都是利用新出墓志,加上其他类型的石刻史料和传统文献史料,尽力描摹北朝女性的个体生命史,讲述一个个具体的女性故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际遇的女性故事,合起来,力图展现一个不同以往的北朝历史画卷。

>>内文选读:

陈留公主(节选)

从史料时序看,王肃尚陈留公主,在宣武帝景明元年(500),这一年王肃37岁,陈留公主33岁左右。从王肃的位望才具看,陈留公主这次婚姻要远远好于她的第一次。然而,幸福的日子并不长久,不超过一年半。王肃在洛阳受到排挤,出掌对梁战事的东南前线,旋于景明二年(501)七月病死寿春。陈留公主似乎注定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长久的、幸福的婚姻。

就在这短暂的婚姻之中,也发生了复杂的问题。王肃留在江左的妻女,历经千辛万苦,也来到北方。谢氏是谢庄的女儿,出身高贵,夫家罹难,她没有灰心,而是立志要携带儿女,千里寻夫。《洛阳伽蓝记》卷三延贤里正觉寺条,述其事最详:"(王)肃在江南之日,聘谢氏女为妻。及至京师,复尚公主。其后谢氏入道为尼,亦来奔肃。"谢氏出家为尼,显然不是出于宗教情怀,而是借此寻得机会北逃,这和六七年前王肃假扮僧人一样。但是她在寿春见到的王肃,已经有了名分地位不可撼动的妻子。向往已久的夫妻欢聚,变成公事公办的拘谨见面。这对于王肃、谢氏和陈留公主三人来说,都是异常沉重的。根据《洛阳伽蓝记》,出自书香世家的谢氏决定向丈夫表白心迹,可能见面的机会已经很难得到,所以她就写了一首五言诗给王肃:

本为箔上蚕,

今作机上丝。

得路逐胜去,

颇忆缠绵时。

这首诗很可能使用了南朝流行的形式和技巧,向丈夫传递怀旧的情绪及鸳梦重温的期盼。王肃读到了这诗,陈留公主自然也读到了。陈留公主怎么办呢?她以王肃的名义,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

针是贯线物,

目中恒任丝。

得帛缝新去,

何能衲故时。

公主委婉地拒绝了谢氏重归家庭的要求。按理,谢氏即使不能再作嫡妻,屈身以奉公主,二女共事一夫,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没有实现,我猜想是由于陈留公主拒不同意吧。夹在中间的王肃,"甚有愧谢之色",只好在自己居家所在的洛阳延贤里筑一座正觉寺,把谢氏安置其中。谢氏出家为尼,是为了北上寻夫,而找到丈夫之后,却被迫要真的出家了,这真是人生的一个幽默。

好在寺庙就在夫家左近,自己的一儿二女可以随时相见。王肃突然病死,又使谢氏的人生发生新的变化。陈留公主并无子女,所以她在王肃死后也无须继续留在延贤里。刚刚从南朝到来的王肃的儿女,才真正构成了王肃的家庭。可以想象,即使谢氏此后并没有还俗,她和儿女之间的家庭生活应当基本上是正常的。

谢氏带到北方来的二女一儿,除了二女儿我们无从考证以外,大女儿王普贤和儿子王绍,都有墓志留存,对于我们了解这一家人的情况大有帮助。王肃死时,王普贤15岁,王绍10岁,二女儿应当在二者之间。两人的墓志都介绍了父母和祖父母,都提到王肃的夫人是谢氏,普贤墓志还提到王肃"后尚陈留长公主",王绍墓志则提都不提,好似陈留公主不存在一样。这说明,在王肃死后的王氏家庭生活中,陈留公主已经不再有什么影响了,也许,是她自己主动地淡出了这个突然出现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普贤墓志(来源:洛阳市文物局编《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于是,陈留公主重新回到了过去的生命轨道:漂泊着,无所依归。

陈留公主再次寡居时,年龄不会超过35岁。这对于一些愿意攀附皇亲的人,还是有吸引力的。《魏书》卷六四《张彝传》,记录了陈留公主又一次谈婚论嫁的情况。张彝出身清河张氏,才望俱显,妻子病故,正要续弦。"时陈留公主寡居,(张)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你情我愿,再好不过。根据《资治通鉴》卷一四五,这是景明三年(502)的事。这一年,张彝41岁,公主约有三十四五岁,寡居也差不多有一年了,正是组成半路夫妻的好时候。可是斜次里杀出个高肇,也看上了陈留公主。高肇是宣武帝的舅舅,时任尚书左仆射,正是炙手可热的权臣。高肇虽然自称出自名门勃海高氏,但实际上来自辽东,很可能是高丽人。高肇本人粗劣无文,凭着与皇帝的亲戚关系成了暴发户,当时舆论,恐怕没有什么好说法。陈留公主先后所嫁,一为刘宋皇室后裔,一为琅琊王氏的名士,她还拒绝过另一位外戚贵人的求亲,这样的经历,使她的见识必有不同凡俗之处。对于高肇的求婚,"主意不可",爽快地拒绝了。这一下激怒了高肇,就在政治上陷害张彝。这自然也阻挠了陈留公主的婚事。不久张彝中风偏瘫,史料中不再见他与陈留公主之间还有什么联系。陈留公主的婚姻史,能够从史料中寻找到的线索只有以上这些。

妇女个人的人生历程不仅取决于她的意志和性格(其实,何止是妇女呢),很多时候,无法预计的因素会改写她的人生,夺取她的梦想。陈留公主第一次嫁人时,全凭他人,自己没有发言的机会。后来她再嫁王肃,欲嫁张彝,两拒外戚求婚,个人意志捍卫了自己的利益。可是,王肃早死,张彝被谮,这些,就不是她可以驾驭的因素了。命运在更大程度上显示了超越于个人意志的力量。

史料中陈留公主最晚的出现,就是在《公主之死》所讨论的刘辉案件中。那时候陈留公主差不多有50岁了,已到暮年。在兰陵公主离婚、复婚的环节里,我们看到很多与陈留公主有着特殊关系的人起了作用,比如宦官刘腾,20年前曾经和陈留公主一起参与了颠覆冯皇后的重大事件。兰陵公主复婚以后,在刘辉沉迷于婚外情并且和兰陵公主再起纷争时,又是陈留公主积极支持和鼓动兰陵公主。兰陵公主死后,胡太后不顾司法惯例一意严惩刘辉,以及刘辉的情妇及其兄长,我们也不难想象这里面有着陈留公主的愤怒、偏执和沉痛,而且,还有着她对自己的人生无可言说的伤感。

作者:

文:罗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