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迎来新生长江江豚宝宝。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第四届全民爱豚月期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迎来了又一喜讯。2024年6月9日18时15分,水生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白鱀豚馆的江豚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6月20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小江豚的生长情况。小江豚首次公开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豚妈“福久”再度产仔

豚妈“福久”,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白鱀豚馆,今年15岁,正值壮年。去年6月初,在持续的孕产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福久”怀孕。经过12个月的妊娠期,“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目前,母子关系发展顺利,哺乳行为正常,幼豚发育状态良好。

据白鱀豚馆训练主管王超群介绍:幼豚出生后,它与母亲血脉相连的脐带会通过拉扯而自动断开;随后豚妈“福久”迅速找到孩子,贴心伴游,快速开始亲子互动交流;出生当天,小江豚F9C24就吮到第一口母乳。

目前,小江豚正在经历一个“蜕皮”过程。它在出生一周后开始褪去胎皮,然后换上更为光滑的“外衣”。

这头小江豚的顺利诞生,既为白鱀豚馆增添了新的生机,也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江豚F9C24和妈妈在一起。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据了解,2022年6月27日,“福久”顺利产下她的第一个小公主(“F9C22”)。当时全球首次对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进行了直播,吸引了全球2.2亿人次在线陪产。热情的网民现场为小江豚取名“小久久”。

它的爸爸“淘淘”,今年19岁,2005年7月5日出生在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环境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孕的“福久”。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小久久”活泼健康,体重42公斤,体长1.27米,已成为白鱀豚馆中备受瞩目的明星江豚。

如今,她迎来了自己的弟弟,这个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江豚F9C24。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宁静长江”是幼小江豚的“摇篮”

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专家介绍,小江豚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会发出声音,就像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江豚妈妈和幼龄江豚之间几乎完全是依赖声音交流,通过声音辨认彼此,幼龄江豚通过声音表达饥饿。

因此,在江豚出生的高峰月份6月,长江水下噪声对江豚母幼声音交流的影响会更大。近距离强烈的水下噪声很容易导致江豚母幼分开,甚至导致幼豚找不到妈妈,妈妈找不到幼豚,而幼豚每天要吃奶上百次,一旦幼豚找不到妈妈,幼豚的生存风险会非常大,严重时会因饥饿无力而被江水冲上浅滩搁浅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江豚F9C24。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供图

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正在推动“宁静长江”计划,通过水下和水面声学设备,让公众和航运等从业人员感受到水下也是嘈杂的声音世界,江豚的生存时刻遭受水下噪声影响,尤其是幼龄江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推广和普及水下噪声和江豚声学监测,提前向航运等从业人员发出预警,提前应对和防范航运等活动伤害到江豚。

武汉白鱀豚基金会呼吁交通海事等部门,尽快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在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和江豚生命关键期,通过局部禁航限航和限速措施,降低水下噪声强度,减少对江豚伤害,共同保护江豚。(郭婷婷 肖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