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绕过的人物,蒋介石的一生经常被后人拿来讨论研究。

过往的文献、研究多偏向于蒋介石个人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但随着蒋介石的首任侍卫长王世和的揭秘,人们也开始把目光关注到蒋家内部的纠葛当中。

王世和,是蒋介石发迹的核心成员,也是他最为信任的几人之一。

他跟随蒋介石出生入死二十多年之久,但最终却落得个赴台十几年未能单独得见主人的下场。

而这一切,还是因为他被卷入了蒋家内部的纠葛当中。

在这场纠葛中,蒋介石当之无愧是主角之一,而宋美龄、蒋经国则是另外的两大主角。

正因如此,才能左右王世和的晚年,那么,他到底知道了哪些“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世和的追随者、蒋介石任王世和为侍卫长

熟悉蒋介石的应该都知道,蒋介石在国民党中最为信任的,莫过于浙江的“老乡人”。

王世和也是“老乡人”之一,除了来自同一个地方,两人之间还沾亲带故。

王世和的祖父与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是堂姐弟,也就是说,王世和是蒋介石的堂侄。

蒋家在奉化溪口经营“玉泰盐埔”,生活也相对富裕,而王世和一家则营生困难,出于扶持,王采玉于是作主让王世和来到“玉泰盐埔”当店员。

王世和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忠厚可靠,做事又勤快。

在蒋介石外出求学期间经常帮助王采玉和毛福梅(蒋介石的原配)做许多杂务,深得王采玉与毛福梅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毛福梅为蒋介石生下长子蒋经国,经常在外的蒋介石无法照料孩子,王世和这位族兄就时常陪伴蒋经国,用古代的话就相当于“陪太子读书”。

1921年6月,蒋母王采玉在家中病逝,蒋介石回乡置办丧事。

当时孙中山先是在粤筹办大事,电令蒋介石“来粤助战”。

蒋介石担心自己曾经与粤系将领之间的矛盾,因此打算组建一支警卫队。

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只愿意相信家乡的子弟,恰好当时王世和待业在家(毛福梅丧事店铺停业),于是他让王世和负责挑选壮丁组建侍卫队。

当时随蒋介石从奉化来到广东的有四人:王世和、蒋恒祥、蒋瑞昌和蒋甫元。

从姓氏就知道,另外三位蒋姓宗亲正是蒋介石的亲侄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四人组成了蒋介石的侍卫小组,而王世和因为多年操办店内杂事,处事有道,加上是年长者,所以是四人之首。

后来,陈炯明彻底叛变,孙中山急电蒋介石带兵救援,蒋介石于是带着王世和等人前往营救。

在过程当中,孙中山乘坐的永丰舰险被陈炯明的部队击沉,好在有惊无险。

但在船上缺水少粮,于是蒋介石又让王世和摸黑到对岸采购物资。

他们的行动虽然隐蔽,但还是被陈炯明的部队发现,好在王世和胆大心细,顺利完成蒋介石交付的任务。

至此,蒋介石越发信任王世和,到哪里都会带上王世和,王世和也成为最核心的蒋系人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陈洁如的关系、洞察蒋介石的感情生活

作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人,蒋介石的很多事情王世和都会直接参与其中,这就包括蒋介石与几任妻子的事情。

蒋介石的原配,就是上文提到的毛福梅。

她是蒋母包办婚姻下与蒋介石成婚的,为人和善可亲,深得王世和的敬重。

作为地道的乡里人,王世和知恩图报,他对毛福梅这位恩人也非常感激。

奈何蒋介石外出多年,早就对毛福梅没了感情,蒋介石在之后就与姚冶诚混在了一起。

那时候,姚冶诚与蒋介石之间的联系靠的就是王世和,也因此王世和很清楚这段关系是怎么样。

在这之后,蒋介石又迎娶了商人之女陈洁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洁如家境很好,其父在上海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与国民党早期元老张静江也非常熟悉。

正因如此,后人分析常常认为蒋介石是为了与张静江搭上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得到陈父财力上的支持才做的这件事。

但其实,当时的蒋介石家中虽谈不上大富大贵却也不需要做这种“小白脸”的事情,而与张静江的联系,蒋介石当时已经与孙中山有了直接联系,又如何需要这么复杂才能与张静江有联系?

蒋介石与陈洁如之间是有一定感情基础的,这也是蒋介石在确定陈洁如之后,不顾旁人的眼光展开疯狂追求的原因。

那段时间,王世和没少掺和其中,也清楚两人之间的关系。

陈洁如这位主母也对王世和很好,她经常教导王世和文化知识,对王世和也没有对下人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孙中山要组建黄埔军校,陈洁如于是向蒋介石建议道:

“何不让世和等人进入第一期就读,毕业之后有了学历,也方便你为他谋个一官半职。”

陈洁如的话让蒋介石觉得大为可行,于是就让王世和去了军校学习。

王世和对自己可以进入黄埔军校一事非常感激,内心非常感谢陈洁如这位主母。

他曾在私下对人说:

“陈洁如个性笃厚、为人和善,对蒋照顾无微不至,没有心机。相较之下,宋美龄则邂智谋,工于心计,对下人的脾气很大。”

他的话虽是事实,但却让他与蒋介石最后一任妻子宋美龄之间的关系产生隔阂。

宋美龄与蒋介石是在1927年成婚的,婚后两人感情很好,蒋介石甚至为了照顾宋美龄的烟瘾开设了烟厂,而他本人却又非常痛恨吸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烟草是残害中华民族的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宋美龄吸烟他却并不反对。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之后,对蒋介石的过往虽然表面不在意,内心却很矛盾。

这种矛盾逐渐转化为对王世和这位中间人的误解。

蒋介石虽然与毛福梅、陈洁如宣告离婚,但对这两人该有的照顾还是要给的,尤其是老家的毛福梅与儿子蒋经国。

而这,就需要王世和去办事。

蒋介石经常让王世和送钱送物,这种事情多了就让宋美龄以为蒋介石余情未了。

但她没有对蒋介石表达不满,反而把这一切归咎到了王世和这位中间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经国与宋美龄、王世和的守护

除了与蒋介石的几任前妻有矛盾,宋美龄与蒋介石的长子之间的矛盾也让蒋介石头疼。

蒋经国自小跟随毛福梅长大,到了蒋介石事业有成时,蒋经国已经八九岁。

这个时候,蒋介石却开始冷落毛福梅,感情上的缺失让毛福梅时常在夜间落泪,让八九岁的蒋经国每每看到,都加深了对蒋介石这位父亲的不满。

蒋介石虽然对这位长子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但他是个传统的人,深知“养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因此非常关系蒋经国的学业。

为了孩子的教育,他在奉化县城给蒋经国找了学校,但离家远了,毛福梅与蒋母就经常想念这位金孙,于是私下里把蒋经国接回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得知后,不敢怪罪母亲,于是把怒火发泄到了毛福梅身上,这更让蒋经国对这位父亲产生不满。

后来,蒋经国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以后,蒋经国公开炮轰自己的父亲,宣称要“划清界限”。

尽管父子关系到了这一步,但蒋介石却从没有不把蒋经国当儿子,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给蒋经国送生活费。

在得知蒋经国在苏联娶妻后,他又希望儿子带着妻子回家举办婚礼,父子相见。

1937年,蒋经国回到了国内,终于与父亲相见,也见到大自己几岁的后妈宋美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人一见面就产生浓厚的火药味:蒋经国认为是这个人从生母身边夺走了父亲,而宋美龄则担心这个儿子的到来会夺走蒋介石的一切。

对于这一切,蒋介石自然是清楚的,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希望两人关系缓和。

当时,蒋介石希望儿子与儿媳的婚事能够举行,但为了让宋美龄不要多想,就希望让蒋经国回到老家,低调举行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