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村寨一枝花”,16岁的时候头发乌黑、杏眼翘鼻,一身侗族的服饰,加上她明媚的笑容,让人见之难忘。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在1987年,她会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被印在人民币上。

如今已经将近40年的时间了,这位被印在人民币上的女孩过得怎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叫石奶引,原名石婢学,是贵州侗族村寨的姑娘。家中的贫困,让身为长女的她早早就懂事起来。为了让父母可以轻松一些,她从4岁就开始帮忙放牛了。

小小的她学起东西来非常的快,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弟弟妹妹也相继出生。那个年代的人们认为多生孩子是好事,可相对应的也会让原本贫穷的家庭更加的贫穷。

看着父母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她的心中越发的想要承担的更多。她在七岁的时候便可以为家人做饭了,再稍大一些的时候身上有了力气,便可以下地帮着干农活了。

由于家中实在贫困,原本早就应该上学的她一推再推,终究还是没能和学校结缘。不过饶是如此,她却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给予她苦难,她却报之以歌。既然苦难已经降临,那为何不乐观面对呢?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开朗应对。

很快,石奶引14岁了,为了改善家中的条件,她向别人学习了刺绣以及织布、染色等手艺,并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

在她的用心钻研下,手中的布料被染出了新的颜色,虽然手中的老茧越来越多,可看着家中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她也甘之如饴。

她的技艺被传扬开来,很快便有人找上门来向她请教。年轻的小姑娘总是乐于分享的,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天总是公平的,在给予她磨难的同时也让其拥有了美貌。那是怎样一副面庞啊,竟引得画家侯一民见之忘俗,忍不住在街上为她画上一幅画。

1978年的某天,16岁的她收拾好家中的事物,穿上侗族特有的服饰,叫上三两好友前去集市上逛街,想着买些针线,却不料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画家。

那位画家是位汉族人,看起来30多岁,十分的激动,倒是惹得她们一众小姑娘有些莫名。在得知对方身份的时候,几个小姑娘更是惊讶,石奶引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那画家是想要为自己画一幅画像。

或许是觉得自己这样太过冒昧了,所以侯一民连忙解释了一下。他并非有意冒犯,但确实是被石奶引的容颜给吸引住了。

准确的来说,是她的整体气质。美貌的人其实有很多,但是石奶引的气质却是少见的。

她的身上穿着民族服饰,乌黑的长发也被高高的挽起,裙摆上还挂了精致的银铃铛,走起路来叮铃作响,配合着她那靓丽的容颜以及明媚的笑容,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石奶引身上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风情以及温婉大方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住了侯一民的注意力。他不由得在想,这不就是他要寻找的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的他,正在负责参与第四套人民币的正面人物头像的绘制工作。这一版的人民币,注重民族特色方面以及文化融合,所以侯一民便决定去各处采风。

这版人民币的设计自打1967年提出来的,可直到1985年才最终定案,由此可见这其中的艰辛与谨慎。

侯一民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的负责,为了能够采集到真实的劳动人民形象,他辗转多地,收集了不少素材。1978年这天,他在贵州的一个村子里写生,便看到了石奶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激动地上前说明情况,而对面的石奶引在得知他的意思之后,也是十分荣幸可以为人民币的设计做出一份贡献,于是便同意了。

侯一民见对方同意,于是便找了一处地方,迅速掏出纸笔,开始绘画。只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石奶引的轮廓,令围观的人十分惊叹。

不多时,画像绘制完毕,侯一民对石奶引的配合十分感谢,而石奶引也为自己可以为设计人民币出一份力感到高兴。

他们挥手道别,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巧合,在1987年第四版人民币出版之后,石奶引的画像被印在了一元钱的纸币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多年的时间,石奶引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情。可那画像太过传神,让不少认识石奶引的乡亲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他们将这件事告诉石奶引的时候,石奶引先是惊诧,而后又想起了那个多年前给自己画像的画家。本以为那人是随口说的,却也不料成真的了。

那时已经是2010年了,石奶引早已不复当初的青春年少,成了一位49岁的中老年妇女。她看着一元钱纸币上的自己,有一股满满的自豪感迸发了出来。

与此同时,当地的记者们也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开始上门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的到来,让他们这个村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来石奶引家里的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关于她的报道漫天飞,石奶引火成了一个“名人”,于是便收到了各种需要资助的来信。

那些求资助的人以为,这么出名的人物,钱财一定是不缺的。可他们无论怎么等却依旧等不到她的资助,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石奶引并非是不想帮忙,而是没有那些能力。

虽说她的画像被印在了人民币上,可这并不代表她本人就是人民币了,相反的,她的生活过的并不好。

在石奶引二十三岁那年,她被家里人做主,嫁给了石学文。有句老话说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可这句话在石奶引这里却并不适用。

石学文的家中条件并不比石奶引家好多少,有道是“越穷越生”,石奶引家有6个,石学文家有7个。可家中只有几亩薄田,压根就不能维持生活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因为家里困难,他们被评上了低保户,生活还算是稍微好了点,可是随着村子里有孩子考上了大学,村政府便把这个名额转给了上学的孩子那家。

生活在这样的家里,可想而知十分艰难的。可日子总要过下去的,对于低保指标的事情,石奶引并没有抱怨,苦了半辈子的她,知道学识的重要性。

由于她和石学文都是没怎么上过学的,所以只能靠卖力气来维持生计。这也更让她明白,上学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生活,丈夫外出务工了,而她则负责照顾农田以及家中大小事务。

时间转瞬即逝,她的孩子也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然而虽然她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日子好过了些,可终究还是紧巴巴的。

那些求助者的来信,是她的儿子儿媳帮忙念给她听的。那些人的困难让善良的她难过不已,可她却无能为力,直到2017年,他们家才迎来了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扬州大学副教授凌裕平等人组成的扶贫小组,受邀来到了他们当地,没过多久便注意到了这位印在人民币上却过的很苦的石奶引。

本来按照“名人效应”应该腰缠万贯的她,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她却只收获了老茧和皱纹,这让凌裕平等人都感觉十分的唏嘘。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镇政府与凌裕平将石奶引定位了帮扶对象,同时也以她为中心,在当地展开帮扶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了解了一番之后,凌裕平发现石奶引家有6块稻田,于是便建议他们可以在种水稻之余,可以养一些黄鳝、泥鳅之列的水产品。

转悠一圈之后,他又发现石奶引的家后方有荒山,考察一番之后,认为可以在那里种一些经济林。

凌裕平的话让石奶引一家都燃起了对未来的期望,他们认真听取了建议,并好好的招待了他们一行人。

感受到了石奶引一家淳朴而又真挚的热情后,凌裕平更是下定决心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当地的镇政府也为石奶引一家制定了帮扶项目,打算为其准备鸡鸭苗和鱼苗。他们还安排了少先队员,不定期的前去帮助石奶引打扫院落。

在众人的帮助下,石奶引一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疫情期间,凌裕平还通过网络仔细的指导石奶引如何管理果树,对于养殖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一为其讲解。

没过多久,当地政府又帮助他们换到了新的住所,生活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2021年,贵州卫视的记者也跟踪报道了石奶引一家的近况,此时的他们家早已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了村子里的带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奶引的脸上虽然有岁月留下的皱纹,可是她的乐观善良却从未改变。她对于乡亲们询问的技术问题,总是会耐心回答,并且还会在有空的时候,向人们教授刺绣技法。

她的“名人效应”,没有体现在名利上,而是体现在帮扶上。这样的人正是我国大部分劳动者的亲切形象,也难怪会在当初会被印在人民币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她曾因美貌成为了人民币上的女孩,可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在政府和凌裕平教授的帮助下,他们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她也成为了那个真正的“名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踏实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我们应该脚踏实地,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