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6月20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滨州市“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袁东,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延昭,滨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安全应急与舆情科科长赵立峰,滨州市生态环境局沾化分局党组成员、沾化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李建霞,共同介绍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延昭介绍,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是一双24小时监管重点排污企业的“眼睛”,是污染防治攻坚的基础之一。滨州市污染源监控点位一共有1177个,位居全省第五,涉及行业百余类。为充分发挥自动监控效能,倒逼污染源达标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提升滨州市监控平台有效传输率为抓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水平。

应联尽联,建成监督网络。根据《山东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对全市涉水涉气重点排污单位、高架源企业以及有自动监测要求的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保证应联尽联,实时监督排污状况。建立“问题移交-反馈核实-措施整改”闭环工作机制,开展企业现场检查和质控比对,形成发现问题整改清单,确保整改率达到100%。

全面监控,增强监控力度。通过平台对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滚动监控,加强信息汇总分析,对企业排放浓度、排放量等相关参数异常情况形成工单,分类推送管理、执法部门核实处理,推动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同时,对企业生产设施工况、运维公司运维情况、自动监测设备故障情况、数据异常情况一并进行审核,及时报送废气、废水、挥发性有机物日均值超标快报146期,建立了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联合查处的长效机制。

强化培训,规范企业行为。以培训为抓手,不断加强对排污企业的业务指导。一方面指导企业及运维单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主体责任,提高守法自觉性,为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可靠提供源头支撑。另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行监测技术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对700多家企业千名环保人员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有效解决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数据修约标记等实际问题,保障设施正常运行,有效提升自动监控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