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给一个留学生做了心理辅导,他已经在澳大利亚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在澳大利亚已经工作了,他的工作也不错,但他突然感到非常迷茫。

他在出国之前特别渴望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留学生活,在国外镀金,他实现了。他顺利地完成了本科教育,他在澳大利亚最好的大学读书,后来他又读了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时候他渴望自己能够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他也获得了,他希望自己找到好工作,他也找到了,后来他买了房子,有车了,他也有了太太。

但是,他突然感觉到人生非常无意义,无聊空虚,他突然不能回答——人活着为什么?这个问题把他给困扰了。

他就向我咨询,想从我这里获得一个答案,我听了他的陈述以后,给了他一个答案。其实在这次咨询之前,我还没有系统地分析过,至少没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过。

健康地活着

那么,我给他的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人其实要活出三种不同的状态,其中最高的状态是第三个。

第一个状态,就是首先要活着。很多人说,我不是活着嘛?但是你并不清楚自己是活着的,真的!为什么说你不清楚自己在活着的?你想想那些死去的人,你想一想如果你身边没有死去的人,就是比你还小或者和你同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这个世界了,你想想那些人死了以后,他们什么都不可能获得了,什么都不可能经历了,他们没有任何机会了,而生存本能是动物普遍存在的本能。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活着的,怎么确定我还活着呢?这不是我吗?我还活着呢,我能动、我能吃、我能喝、我能睡,我活着的。因为,当你失去生命以后也就失去了任何可能性了,一切都归于虚空。

所以,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活着的,这种意识实际上赋予了你一种能力。什么能力?一种感应的能力——我可以吸收清新的空气,我可以接受灿烂的阳光,我可以看枫叶变红了。在春天,我也可以看到柳叶那种非常婆娑、非常美好的样子,我可以看到秋水,我可以看到春花,我可以看到秋月,我可以看到冬雪。

活着就意味着你可以经历,活着也就意味着你这个生命体是以生命的运作状态与世界的万物在一块生存的。而有些人浑浑噩噩地活着,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活着,这是个基础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状态,你应该健康的活着。有人虽然活着,但是不健康,比如躯体上不健康,就像我现在不健康,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但是好在我正在一点点恢复,精力精神状态身体状态都在不断恢复。

你要健康地活着,身体上最好不要有什么大的疾病,慢性疾病、致死性疾病、恶性疾病最好离你远一点,你不仅活着,你还活出了完好的状态。而且你的心态也要好,你不跟世界较劲,不跟人计较,也不折腾自己,也有能力避免别人折腾你,你具有保全自我的能力,维持自己内在的宁静,创造喜悦的情绪状态。

活出独特的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状态,活出独特的自我,这就是最高状态了,很多人可能完成第一个状态、第二个状态,但是他没有第三个状态——活出独特的自我,很多人都不独特。

你周围基本上没多少人是独特的,又独又特,“独”就是只有一个,不是两个,“特”就是非常特殊、与众不同,那么独特的人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呢?有独立建造起来的、可以引导自己生命过程的、影响自己每一天行为的价值系统。

只要你跟任何一个人价值系统是重复的,你都不叫独特的自我,很多人的价值系统是别人帮你建的,很多人的价值系统是破烂不堪的,很多人压根就没有自己的价值系统。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价值系统在整个精神和行为当中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它是我们活着的总原则、总目标,它可以体现我们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接下来,看你有没有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思想就是你的观念与众不同,但是你的观念不是从任何人借鉴来的,不是任何人灌输给你的,是你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就需要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世界上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太少太少了,基本上都是只接受别人给他的观念,而从来不对别人的观念和自我经验进行加工。

有些人来自于某种盲目而肤浅的感性,而没有哲思的精神。思想尤其是独立的思想,往往来自于哲思的精神,哲思的精神是什么?就是把任何问题都提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进行思考,而哲学精神是什么?就是追问,就是怀疑,所有的轻信都与哲学精神是相悖的。

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受,自己对美的想法,自己对所见所闻的情感性加工,有自己独特的交往范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即使我们同样读一本书,我在理解上也与别人是不一样的,有自己独特的爱好,有自己对爱的独特理解能力和表达方式,这样你就实现了一个独特的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成这三种不同的境界,并且把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你的生命就有滋有味了。

就像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他之所以感到人生迷茫,其实有一个大的原因。我了解到,他的成长基本上是按照别人的规划一步一步过来的——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他没有在自己的灵性世界追寻过,我觉得他思考能力非常非常低,他只是一个学习工具,他严重的被工具化了,他没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就这样给他做了分析,这个小伙子悟性很好 ,他说:“王老师我明白了,我就是没有独特的自己,所以我才迷茫了,我都是按照父母的期待活着,周围人对我的夸奖成为我不断往前走的动力了。”

实际上,我们的动力应该是我们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期待、别人的肯定、别人的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