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到‘职业闭店人’了吗?”

杭州市民郭先生发在朋友圈的这个疑问,或许永远找不到答案。5月,他刚给儿子在篮球培训机构跃动客报了一个班,60节课一次没上,机构就关门了。“一万多元学费眼看打了水漂。”郭先生说。在关门跑路前,机构还在搞促销充值,“最绝的是,在关门前几天,6月4日,这家机构刚刚变更了法人及联络人。”

种种迹象,都让郭先生和好几百位被同样“套牢”的家长有理由怀疑,自己遭到了“算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跃动客培训机构的篮球场 资料图

今年以来,包括金宝贝、美吉姆等在内的多家全国知名连锁早教机构纷纷闭店,健身房、理发店、瑜伽馆等门店也成为“老板跑路”的重灾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门店的闭店流程几乎一致。于是,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职业闭店人”慢慢浮出水面。

50万元的债务收取10%,100万元债务收取8%。这些见不得光的职业闭店者,在收取高额报酬之后,负责帮经营不善的公司或老板提前做“善后”工作,规避法律风险,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变更,接手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处理,跟进仲裁诉讼等等。

谁在做职业闭店人?他们是如何操作闭店的?这条黑色产业链是如何滋长的?近期,潮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试图找出笼罩在预付式消费头顶阴云背后的真相。

“你跑路,我担责”

“我有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欠着不少课时债,我该怎么闭店?”

潮新闻记者以一名店主的身份,在社交媒体上辗转找到了一名自称可以帮忙解决问题的职业闭店人小A。

“绝不会有后患。”他向记者保证。

具体怎么做呢?小A称,先把法定代表人、股东换成“他的人”,再把手上所有和业务相关的群都转给“新股东”,“再拖上几个月,你就可以全身而退。”

“我先让接手的‘法人’签一份转让协议,拍视频发给你,证明是他本人签的。”小A说,有了这份协议,记者再拿着“接手者”的身份证,就可以去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新法定代表人都不用到现场,一切都是合规合法的。”

要花多少钱?肯定比拖欠的债务要少得多,说不定在闭店前搞一波促销,还能再捞一笔。

按照小A的“收费标准”,“闭店”按债务比例收费,50万元的债务收费10%,100万元的债务收费8%,债务越多点位越低。债务包括拖欠的员工工资,后续劳动仲裁、诉讼的费用,房租水电,课消余额等等。

还有一种“无本万利”的做法,听上去更加“黑心”。小A告诉记者,他会找人担当法定代表人新注册一家机构,目的就是用促销等手段收取会员费“圈钱”,客户可以在这个公司担任一个管理者的角色。等圈到了钱,直接关门大吉,后续的事由“职业闭店人”来处理。圈到的钱,客户和小A六四分成。这种无本买卖,总会有居心不良者铤而走险。

“你不用担心有风险,你别说自己是老板,你也是帮别人打工的,是‘受害人’。”小A保证,收到的费用可以打到他的账户,也可以打到记者的账户,一日一结,现金给付。

“那交了钱的人发现上不了课怎么办?”记者问。

“那就让他们去维权起诉呗,大不了限高,普通人怕限高,但来帮别人当法定代表人的人都不怕。”小A称,自己手里的资源很丰富,想要什么样的人都有,“经验”也相当丰富,教育、美容医疗、健身、理发,甚至是卖水果的,“只要有预售制就有跑路的可能。除非你不办卡,我自己就从来不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先生报的跃动客在关店前几天更换了联络人 受访者供图

谁在做“背债者”?

在一名职业闭店人的朋友圈,置顶了两张“广告”。

一张写着:接公司变更业务,全国规避风险。另一张写着:常年收三无人员,在家没有工作的,种地的或者农家好吃懒做的,娶不到媳妇的,农村大姐、阿姨都收,年龄25-45周岁。

“只要符合客户要求,当天到场见到人就给两万。”这位职业闭店人声称,帮别人当法定代表人“背债”,由于报酬丰厚,很多人愿意干。“这些人都没什么资产,也不怕被告。官司输了被限高,他们也不在乎。”

前文中的小A就表示,他从业这么久,几乎没有碰到过追责成功的人,连到法院起诉的都很少,因为大多数被套都是几百几千块钱,闹一阵也多半就自认倒霉,“主要是没那个精力。”

杨阳(化名)出生于1997年,最近刚当上三家公司的“老板”,两家位于广东,都是策展公司。通过天眼查查询,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分别于5月14日和6月13日完成了变更。另外一家位于南京的公司,刚刚注册,是一家信息科技小微企业,主要业务是手机租赁。杨阳是该公司法人,另一名股东陈成(化名)也是公司“同事”,是一名2003年的甘肃小伙,两人都并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杨阳只知道,小A要了他的身份证照片,一步一步教他如何在线上完成营业执照注册,成立公司,唯一的问题就是会被“限高”。

“0首付用上最新款,一年一换美滋滋。”打着这样的旗号,吸引“贪便宜”的消费者来租手机。杨阳表示,“他们有办法在租的客户手机花呗里每个月强制消费1000多元。”至于具体怎么做到他也不清楚。几个月后,这一单完成,公司提了40%的回报,杨阳本人也拿到了一笔不菲的“佣金”。

杨阳介绍下,他还有很多这样的“同事”,98年的小伙子平平(化名)是河南某教培机构的法人,一名95年的广东男孩王森(化名)是珠海一家化工品公司法人。

记者在天眼查查询了解到,这两家公司都有多条风险提示,河南教培公司于今年5月28日更换的法人,珠海公司是6月3日更换成王森。王森名下有两家公司,19条风险预警,且几乎于同一时间完成了法人、投资人、主要人员、注册资本、名称、注册地址的变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据天眼查

“干这行门槛低、来钱快,在家躺床上玩手机刷个脸签个字就完事了,所以来干的都是些年龄不大、眼高手低、好吃懒做的人,钱到手就行哪管其他呢?”小A再三表示没有半点强迫和欺骗,都是“你情我愿”的生意。

比如“开新店圈钱”能提成40%,职业闭店人只抽成5-8%,背债的“法人”拿大头,超过30%。而普通的“闭店生意”,职业闭店人抽两成“佣金”,法人拿八成。

“干一票吃一年,如果一年多做几单,收入能有几百万,回老家小县城买个房子买个车做做小生意都够了。”一名职业闭店人对记者说,这行“违法”但不“犯罪”,不至于坐牢,只会“限高”,“话又说回来,有车了哪里去不了,限高怕什么。”

潮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过各种各样的“招人启事”:

江苏南京餐饮连锁,债务200万,直接变更到你名下提成22%,百分百限高;

安徽合肥健身房,有170多万元退时费,不需要法人偿还,但是会被限高,现在来上班,每个月工资5万,为期3个月,最后一个月给10万,签自愿承担协议和公司转让协议,要求不能是黑户没有被起诉,25岁以上。

山东淄博教育机构需要一个站台法人,保底工资1万,年龄30岁以上,如果被限高一次性给5万~20万……

或许就是这样诱人的条件,吸引着一茬又一茬想“赚快钱”的年轻人“入坑”,坑人。

“维不了的权”,真的无解了吗?

在现实中,机构跑路,要维权相当困难。

郭先生说,跃动客暴雷以后,家长群里有报警的,打市民热线的,找媒体曝光投诉的,也有去法院起诉的,但到现在也没有人能把钱拿回来。

郭先生仔细回想起来,“职业闭店人”的介入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几个月前开始大规模低价卖课续课,之后开始频繁更换经验不足的老师,家长要求退费时爽快答应但要等60个工作日,拖延60个工作日后又表示无力退费,但会提供“转课”这种看上去合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的“解决方案”。

郭先生孩子的篮球课,竟然被转去了一家美容机构,实在离谱。

再之后,就是一纸公告,经营不善迅速关店,而机构已经在此期间完成了法人变更。

遇到了“职业闭店人”该怎么办?维权当真无解了吗?记者咨询了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朱觉明。

朱律师表示,职业闭店人会事先选择一些无偿债能力的“职业背债人”,通过受让“负债较重的企业”的股权和担任法定代表人,让原来的经营者“金蝉脱壳”,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本质上是利用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地位逃避债务,构成欺诈侵权和诈骗。

朱律师说,变更挂名法定代表人(“职业背债人”)的操作在有些地方很容易,导致“职业背债人”横行,虽然现在股权变更和法定代表人变更都可以通过线上办理,但是不少地方无须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导致工商变更流于形式。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打上了这个“补丁”,既要求人脸识别,而且对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年龄、信用等进行严格规范。

“职业闭店人利用公司的有限责任逃避对消费者的责任,如果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但当前法定代表人没有被限高的,可以随时变更,找个人来接替。如果当前法定代表人已经被限高,还可以主张公司债务和个人债务无关,接盘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及时止损,违法成本较低。”朱律师分析说。

尽管机构在“职业闭店人”策划下跑路,因为证据的收集、法律的定性上存在困难,但是消费者完全可以维权。

朱律师说,根据民法典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相关规定,如果职业闭店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违法违规,仍然从事相关协助帮助行为,那么属于共同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消费者可以起诉原来的经营者和职业闭店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职业闭店人已经明知企业经营“破产”,仍然教唆企业隐瞒消费者,大量收取预付费,然后卷款跑路,这就构成了合同诈骗,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其实,针对不良商家和职业闭店人试图找“背债人”逃废债务,法律和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七条规定,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因经营困难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及时清算;第三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第三人和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在这些法律的支持下,消费者维权时可以把原来的经营者一起告上法庭,承担相应的责任。

杭州市试行推进预付卡消费市场化改革,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引入第三方平台,为预付式消费引入专用账户,消费一笔,确认一笔,支付一笔。

此外,杭州还准备对预付式消费立法。今年早先披露的预备立法项目中就提到了《杭州市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这部规章将结合杭州实践和探索,为预付式办卡作出具体规范。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司法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完善下,“职业闭店人”再无空隙可钻。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