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反转,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发布了关于刘某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事件相关情况的通报。当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至此,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的“胖猫”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有了官方调查结论。但仔细梳理审视事件的始末,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思考。

回顾事件背景,据警方通报显示,在2021年,21岁的游戏代练“胖猫”(刘杰)在语音交友软件中结识了比他年长7岁的女主角谭竹,同年12月24日,双方确定为恋爱关系。在长达两年半的恋爱过程中,双方经历多次分手、复合,经济上互有往来。但就在今年4月初,两人持续发生争吵提及分手,“胖猫”在11日凌晨跳江身亡。事件发生后,“胖猫”亲友通过抖音等平台,并联系文案代写,发布转账截图、私聊记录等个人隐私信息,持续曝光谭某相关地址、抖音账号等信息,博取热度。据公安机关通报显示,其个人行为严重影响谭某正常生活,并造成网络空间秩序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胖猫”事件暴露出哪些问题?】

(一)恋爱不应成为年轻生命的“枷锁”

依稀可以透过警情通报看到,在这份长达两年多的感情生活里,“胖猫”与“谭某”也曾经有过幸福时光,不仅在朋友圈公开双方恋爱关系,还曾双双回到女方的老家,见过父母亲友。但在某次争吵提及分手后,“胖猫”就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不由让人扼腕叹息。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的婚恋观悄然发生着变化,《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更注重“内在的匹配度”,但同时,我国的婚恋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导致部分青年对异性交往、恋爱、爱情等情感问题不甚了解,进而导致社会婚恋焦虑呈现年轻化态势。一些年轻人不知如何交朋友、不敢勇敢表达爱,未能树立起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久而久之,盲目恋爱、不愿恋爱等情形多了,甚至一旦感情受挫,容易走向极端。

(二)网络不能成为操控真相的“工具”

互联网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然而,跟随互联网走到我们身边的,除了那些美好,也有不少丑恶。在此次事件中,由部分网民为蹭流量、博眼球,掀起的一场针对“谭某”的“开盒”“人肉”等侵犯个人隐私及发送威胁言论、造谣虚构、留言谩骂等网络暴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公民的正常生活。

网络平台原本应该是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现在却时常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和控制以便达到其非法目的。但这样的互联网舆论操纵是非常可怕且危险的,官方的调查客观上需要一定时间,若任由类似舆论挑动网民情绪,不仅会损害事实真相和公共利益,也侵犯了网友们的知情权和思想自由,更会给“谭某”这样的当事人带来无谓的烦恼和压力。

(三)平台不该放任舆论的持续“发酵”

在这场舆论的风暴中,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如网民杨某在网上发布谭某电话号码和支付宝账号截图,煽动网民向谭某支付宝转账附留言辱骂,对谭某进行人身攻击。网民贺某在网上扬言接到“悬赏令”,称“要杀谭某全家,包括关系好的朋友。”等行为,平台并未严格审核,放任谭某身份证信息图片、手机号、地址甚至相关造谣贴文广泛传播。

其实,早在去年,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对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整体安排。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台要担负起治理责任。比如,很多高度组织化的网络侵权行为都是通过社交群组进行组织和运作,挤压商业水军群组生存空间,需要互联网平台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策略。再比如,诸如买粉丝、买点赞、买转发、买评论之类行为,平台要有责任意识和治理机制,不能简单将其视为一种商业模式,而应通过优化内容算法、流量管控和人工审核、关键词屏蔽等方式,加以管控。

“胖猫”之死,让我们感到惋惜,同时也应该反思。

【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人类对爱和归属一直以来有所向往,而正确的婚恋观是家庭幸福的前提,建议社会、学校、家庭、有关部门等多方主体正视青年的情感教育需求,积极关注青年婚恋中出现的错误观念和各类问题,发挥心理咨询师、婚恋咨询等专业人员力量,加强青年价值引导,抵制错误负面的婚恋观。

【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立法,为网络空间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持续加强网络乱象整治,严厉打击虚假信息、低俗网络内容等违法行为,引导大众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网络文明的格局。

【加强行业自律】不论是官媒、商媒还是自媒体都应履行好社会责任,担负起传播正能能力的职责,理性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内容选取与发布时应有底线思维,做到负责任地传播事件真想,公正参与社会公共问题讨论,在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中传递社会价值。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最后,笔者还想说,人生永远是起起伏伏、晦晦明明,每个人也许都会有那么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窘迫,工作失意,学业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只要挺过来,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愿你,一直向阳生长、逆风也能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