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塌方、群众被埋、道路凝冻,镇雄告急,塘房告急,凉水告急……今年1月22日,在新一轮强降雪、雨的袭击下,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小倮块突发山体滑坡,和平、合兴2个村民小组群众受灾严重,有18户44人被埋,被困群众在寒风中等待救援。

“紧急集合!”清晨6时,接到塘房派出所的电话后,镇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泼机中队紧急启动交通管制应急预案。

“这里不能停车!”在保通现场,一个瘦小的身影用已经嘶哑的声音有序指挥车辆,密切注视着通往灾区4.3公里的“生命之道”,并对转弯、狭窄、路滑等危险路段进行巡逻、排查、管控、警示和提醒,实现救灾道路交通“零事故”和无拥堵发生。

暴风雪中,他那抹藏蓝的身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镇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泼机中队中队长汪波。从警9年来,他多次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获得多项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灾区救援架起“生命桥”

灾情发生后,汪波一边向大队报告,一边紧急集合中队的13名辅警向塘房镇凉水村奔去。

此时,凉水村路口到小倮块4.3公里的道路已结满冰凌。“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边走边撒盐,顺着路撒进去。”汪波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全力确保唯一能进入灾区的道路畅通。

汪波立即将队伍划为几个小分队,对“生命通道”实施交通管制和撒盐保通。他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在路口设置临时执勤点,划定警戒区域,拉起警戒带,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任务,分警把守,密切掌控车辆通行和交通疏导情况。

7时40分,道路融冰工作完成。

“不好,车辆停放有‘问题’。”进入现场道路两边是高耸的山峰,除了和平小学暂时能停放车辆外,其他地方没有停放救援车辆、物资车辆的地方。见此,汪波开始四处寻找空地,保障救援车辆的停放使用。

通过踩点,他选好一块空地后,迅速向临时指挥部报告,并调度了5台挖掘机平整路面。他焦急地在现场催促挖掘机师傅,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抢时。

“汪队,汪队,这里有新情况……”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汪波,就迎来了新的任务。原来,去往灾区的道路弯多、路窄,如有车辆操作不规范,将会导致大面积堵车。于是,他迅速将凉水村路口至滑坡中心现场的8个交通管控分流点的人员进行优化部署。

在确定凉水村路口进入距离滑坡中心地带2.6公里的白岩脚三岔路口有2条路之后,他果断将从凉水小学旁的十字路口往白岩脚三岔路口的道路设成单行道,形成路口往左转为上行道,往下走为下行道。这样一来,凉水小学的十字路口到白岩脚三岔路就形成了单向循环路段。同时,对白岩脚三岔路口至滑坡中心现场的路段实行单边放行,有效保障了救援车辆有序进入,为灾区救援架起了一座“生命桥”。

 帮助受灾群众脱离困境

22日12时,雪越下越大。

汪波和战友们拖着工业盐袋,挥舞着铁锹,几个小时下来,浑身酸疼,手掌都磨出了血泡……

“同志,现在能不能进去。”在白岩脚卡点,一名司机向汪波询问道。随着救援车辆和运送物资车辆不断增多,滑坡中心停车场容量已饱和。汪波忙解释:“现场车辆太多,要是进去会被堵死。”这时,已经有许多车辆及人员滞留在原地等待通行。

经了解,司机是负责向灾区运送物资的。汪波来不及多想,立马决定用警车作为运输车辆,将物资运往滑坡指挥中心。

“快,搬上车,我们运送。”看着还有滞留物资,他用沙哑的声音大喊道。此时,汪波的脸颊已被寒风吹得通红,双手被冻得毫无知觉,他在忙着搬运物资的同时也不忘关注道路通行情况、调度放行情况。

“有位老人哮喘病犯了。”警情再次传来。因气温骤降,灾区一名近70岁的老人突发疾病需紧急送往医院,请求交警救援。在汪波的指挥下,仅用了10多分钟时间,就顺利将老人运出灾区等待救护车转运。由于送医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坚守阵地实现“零事故”目标

汪波在一线坚守了三天三夜没合眼,疲惫的他不慎摔倒,膝盖被磕出一片淤血,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瘸一拐坚守到救灾结束。风雪中,他与战友指挥万余车辆通行,成为灾区最亮丽的“警”色。

灾情发生以来,汪波负责保障了950余趟次运输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安全到达灾区。其间,还会同各方救援人员投入疏散劝离、巡路查险、除冰融雪和交通疏导等抢险救灾工作中,抛撒融雪剂746吨,保障大型机械、抢险救灾车辆1466辆次,劝返与救援无关的社会车辆16800辆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帮助转移296户1334名受灾群众,实现灾区道路交通“零事故”和无拥堵发生的工作目标。一组组抢险救灾数字,记录着汪波忠诚为民的情怀。他在一线救灾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网友和市民纷纷为其点赞。

如今,汪波依然坚守“敢拼、敢干、敢担当”的精神,在守护百姓平安、守护道路畅通的路上奋力前行。

首席记者 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