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课后延时服务在我国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强迫性质,学生必须参加,教师也必须参与,但却没有相应的报酬。这无疑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和物质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单一,目的不明确

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内容很单一,要么是老师继续上课,要么就是监督学生写作业。这种内容既缺乏针对性,也难获得学生真正的参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的课后服务应该有多样化的综合性内容,如音乐、舞蹈、书法、科技等项目,需要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才能达到刺激学生潜能和发展兴趣的目的。

学校开展服务的真实目的也不明确。从没有费用收取和低质量的内容来看,很难起到充实学生时间和提升素质的作用。这更像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推行的投送类活动,缺乏实质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后服务压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从早到晚忙于各种教学工作,下午放学后又需参与长达1个多小时的课后服务,再加上培训和会议,他们很难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

而且,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处于一味监管状态,无法充实自身。这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精神和身体压力。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消耗而没有收入

课后服务涉及人力物力成本,但学校从来没有给予教师相应的经济补偿。起初曾有过每学期100多块的低标准补助,但也只坚持了一年就取消。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白干”。

没有补助让教师不堪负荷。这也难免产生牺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思想。教师的维权意识也被极度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一强制是不合理的

课后服务强制要求教师和所有学生参与,这是不合理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点不同。一个“一个尺度捆绑所有”的决定难以适应复杂的实际。

应该给予学生和家长一定选择权,采取自愿报名的模式。也应尊重教师的工作负担,给予弹性安排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增加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教师专心投入教学和照顾好学生。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过多的非教学任务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疲惫的教师也难以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不但影响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课后延时服务若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安排,给予教师合理权益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惠及师生各方。相信只有通过持续改进,课后服务才能发挥更大积极作用。这也必将很好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课后服务,网友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