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的一天,毛主席手拿一份名单,面色十分凝重。

那张薄纸上的一个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稍加思索过后,毛主席就吩咐秘书道:“把邓芳芝女士请来,我要亲自请她吃一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举动,令秘书十分不理解:毛主席平日里工作十分繁忙,为什么要专门抽时间请一个毫不相干的农村妇女吃饭呢?

邓芳芝是作为四川省妇女代表,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大会的。

像她这样的普通妇女,同时入京的还有数百人,为什么毛主席唯独对邓芳芝如此重视呢?

原来,邓芳芝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

1

1951年初,邓芳芝亲手将年仅20岁的儿子送进了部队。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期,黄继光刚刚参军入伍,便被编入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担任通讯员,跟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临行之前,邓芳芝紧紧握着儿子的手,眼角的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她依依不舍地嘱咐道:“在战场上不要怕,服从命令听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份叮嘱,黄继光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进入朝鲜之后,黄继光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且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荣获一次三等功,成为全团都有名的少年英雄。

看着那张红灿灿的立功奖状,黄继光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家书。

可因为受到条件的约束,黄继光的这封信并没能寄出去,而是被他一直放在怀里、随身携带。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当母亲得知自己立功时的欣喜模样。

1952年10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入驻五圣山,而在不久之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五圣山发起了突袭,首当其冲的就是位于五圣山的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

此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失守,那么志愿军的中部防线瞬间就会破开一个大洞,敌人的攻势便会犹如一把钢刀,对我军造成致命一击。

不论是敌我双方都清楚,上甘岭一战,就是决定这场战争未来走势的关键一战。

在那个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的高低上,“联合国军”投用了6万多人的兵力、对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同时,美军还利用火力上的优势,对上甘岭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

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如同狂风骤雨一般落在高地上,峰峦如聚的高山被削平、山上的草木早已荡然无存,原本坚硬如铁的山石也化为齑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二营突然接到军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被美军占领的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经过商议之后,营长决定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六连,并且专门指派营参谋长到六连指导工作。

2

营参谋长来到六连之后,立即组织部队夺取敌人占领的高地。

而黄继光作为连队里的通讯员,则被安排跟在营参谋长的身边,以便及时将战场上的信息汇报给营部。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六连的各支队伍纷纷传来捷报,已经攻破了敌人的三处阵地。

可随后他们前进的步伐却受阻于位于上甘岭主峰处的“零号阵地”。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零号阵地上,美军不仅修筑了坚固的碉堡、甚至还在东墙铁壁之后安置了多处机枪火力点。

只要志愿军战士们发起冲锋,几处机枪火力点便交叉射击,根本没有机会靠近。

营参谋长已经派出了三批爆破小组,准备用炸药包摧毁敌人的碉堡,可爆破小组的战士们都牺牲在了猛烈的枪林弹雨之下。

此时,一夜的时间已经过去,东方天际已经浮现出一抹朝霞,营参谋长已是心急如焚,如果不能立刻夺下这个零号主峰阵地,整场战役都将面临失败的结局。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黄继光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报告参谋长,六连通讯员黄继光申请加入战斗序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面前这个二十来岁年轻人稚嫩的面孔,营参谋长竟一时语塞。

在那个无论是物资、还是技术都十分匮乏的年代,军队里的通讯员都是宝贝疙瘩,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不会允许他们投身到一线战场上去的。

可是,经过之前的几次冲锋,六连战士们伤亡惨重,能够正常行动的战士也不过十几个人。

想罢,营参谋长长叹一口气,面色凝重地询问道:“你参加过战斗吗?”

听完这话,黄继光喃喃地回答道:“之前我一直负责后勤工作,没有在一线战场战斗过。”

看着营参谋长面色愈发凝重,黄继光接着补充道:“参谋长,我虽然战斗经验不足,但曾经也立过三等功,您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最终,万般无奈的营参谋长一咬牙,还是把进攻零号阵地的任务交给了黄继光。

黄继光和两名战友一鼓作气朝着高地发起了冲锋,沿途摧毁了敌人在半山腰设置的多个火力点。

可就在即将摸到敌人在最高处的火力点时,天空突然变得一片明亮。

“不好,是照明弹。”

黄继光赶紧按住两名战友的身体、卧倒在草地里,可与此同时,敌人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开始了猛烈的交叉扫射。

面对敌人密集的火力,黄继光身负重伤,一名战友当场牺牲。

最终,黄继光不顾伤口传来的剧痛,一点点匍匐前进,来到敌人碉堡旁边的时候,猛地站起、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后续部队发起冲锋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黄继光的勇于付出,才让志愿军部队在这场战斗中大获全胜,全歼美军两个营、共计1200多人。

黄继光也被追记为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在1953年6月25日,被朝鲜当局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且获得“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3

当远在四川省中江县的邓芳芝拿到儿子的阵亡通知书时,当即泣不成声。

自己的三娃子不过20岁出头的年纪,就早早地阵亡在了战场上,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想必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在那段时间里,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黄继光的名字,整日以泪洗面。

就在邓芳芝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时候,县政府突然派人找到了她,让她准备一下、过段时间到北京去参加全国妇女大会。

听到这个消息,邓芳芝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活了大半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现在竟然受邀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去?

看着老太太满脸疑惑的样子,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连忙解释:“老太太,您的儿子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战斗英雄,您作为他的母亲、有资格到北京去开会。”

听完这句话,邓芳芝用力地点了点头。

自己的儿子牺牲在了战场上,但他的英雄事迹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于是在1953年4月,邓芳芝来到了北京。

当毛主席手拿入京参会名单,看到邓芳芝的名字时,当即向身边的人询问道:“这个邓芳芝是不是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黄继光的母亲?”

秘书经过再三确认之后,最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毛主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脸上也一度浮现出一抹悲情。

抗美援朝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毛主席就把儿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场,并且不走后门、不靠关系,只是在志愿军司令部担任翻译职务。

可是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还是牺牲在了朝鲜。

这种同病相怜的悲楚让毛主席忍俊不禁,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悲痛情绪,朝着秘书嘱咐道:“等妇女大会结束之后,把邓芳芝女士请来吧,我想单独请她吃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秘书自然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答应一声后边急匆匆地安排去了。

当天傍晚,邓芳芝便来到了中南海,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便急忙走上前,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众人都以为,面前刚刚尝过丧子之痛的邓芳芝见到毛主席时,肯定会留下伤心的眼泪。

可是,自始至终邓芳芝都没有落下过一滴眼泪。

因为她心里明白,毛主席的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如果自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恐怕也会勾起毛主席内心深处的那段痛苦回忆。

4

当邓芳芝从北京返回四川中江县老家之后,依旧难掩内心激动的心情。

在她思虑再三之后,找来了村子里的老秀才,请他代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主席。

继光虽然光荣牺牲了,但千千万万的青年都愿作我的儿女。他们都表示要学习继光的精神,为保卫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战斗、工作和学习搞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安慰。同时,我还要把我的小儿继恕教育好,教他学哥哥的样子,争取当国家的英雄和模范。

1954年11月,邓芳芝又亲手将小儿子黄继恕送到了朝鲜战场。

临行之前,她又如往日那般叮嘱黄继恕:“一定要像你的三哥那样,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报效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伍之后的黄继恕不仅接连立功、提为排长,而且在1958年凯旋回国之后,还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邓芳芝从来没有后悔将儿子送到部队中去,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职责。

后来,邓芳芝的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又相继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没有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安定祥和的生活,对于中国千千万万个像邓芳芝一样的忠烈家庭,我们必须怀揣着崇高的敬意、不忘他们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