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整个华夏大地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手拿鲜艳明亮的五星红旗,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

可是,在鞍山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内,一名鬓发花白的老人却在办事大厅里喧哗:“我把身份证都给你们了,凭啥不给我登记信息?”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大日子里,鞍山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了上级部门的指示,要在全市范围内搜集退伍军人的信息、并且登记成册保存。

当时,已经90多岁的张贵斌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立马骑车来到军人事务局登记信息。

可是当自己把身份证递给工作人员之后,却遭到了质疑:“老大爷,这就是张身份证,根本证明不了您的军人身份。”

听闻这话,张贵斌感觉受到了巨大的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份证怎么就证明不了身份?

说我不是退伍老兵,那我浑身上下的伤疤是怎么来的?

张贵斌见对方是个小姑娘,也并不想难为她,只是再次解释道:“闺女,我真是退伍老兵,你就给我登记上吧。”

看着面前这个老大爷不依不饶,这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脸上浮现出一抹厌烦:“没有证明我不能登记。”

“像你这样的人我见多了,倚老卖老,连退伍老兵的好处都想白占。”

话说完,这个小丫头还不忘留下一个深深的白眼。

张贵斌活了九十多岁,竟然被一个小丫头这样羞辱,一时之间怒气涌上心头。

尤其是他听到小姑娘冲着身边的同事说道“又有一个老头来占便宜了”这句话时,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

他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子,指着小姑娘怒斥道:“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也是个要脸面的人,今天你无论如何也要给我登记!”

看着老大爷发火的样子,小丫头竟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大厅里穿梭的行人也纷纷驻足、围了上来,在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开始妄加非议。

“这么大把年纪竟然欺负一个小姑娘,也不觉得丢人。”

更有甚者说道:“我看他根本就不是退伍老兵,就是个骗子。”

无数的指责声撕破了张贵斌的心理防线。

他颤颤微微地走到门口的三轮车旁,在座位下面捣鼓了半天,然后径直又走回了大厅。

张贵斌的手中拿着一个塑料袋,或许是太过激动,抖动的手费了好大劲才把袋子解开。

“你们看看,我究竟是不是退伍老兵?”张贵斌拿着几张泛黄发皱的纸,声音变得十分尖锐。

众人接过一看,竟然真的是立功奖状,足足有八张。

而且奖状上的名字,和老人的身份证吻合。

一时之间,整个大堂内鸦雀无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名刚刚大哭一场的工作人员,看过那一张张奖状之后,立马跑到了领导办公室。

短短几分钟时间之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就亲自给张贵斌办理了登记手续,并且一个劲地赔礼道歉。

这个90多岁的张贵斌究竟是什么人?

1

张贵斌于1926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的一个小村庄,家中祖祖辈辈都是贫农。

为了养家糊口,张贵斌的父亲起早贪黑给地主干活,才能每天领回十几个铜板。

有一次干活时,父亲稍不留神让驴挣脱了缰绳,一炷香的功夫就跑得无影无踪。

为了不被惩罚,他一夜没有合眼,漫山遍野地寻找驴的下落,可一直到天亮都一无所获。

当他悻悻地走回村子,打算向地主赔礼请罪时,却没想到地主早已带着几个彪型壮汉等候多时。

在那个时候,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地主打算好好教训张贵斌的父亲,一番毒打之后便没了呼吸。

幼年丧父,成了张贵斌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可是不久之后,他的哥哥也被国民党抓走。苦苦打听之下才知道,哥哥是被抓去当了壮丁,而且听人说,一般被当成壮丁抓走的人,不是被活活累死、就是被打死。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十几岁的张贵斌一夜之间成熟了起来,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家中的重担。

1948年初,他的家乡海城县解放了。

当时,大街上遍地都是解放军的征兵告示,当张贵斌听人说,解放军是专门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候,便萌生了一颗参军入伍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张贵斌兴冲冲地回到家中,对着母亲、妻子说出要参军的念头时,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儿啊,这子弹可不长眼,万一你出了什么事,我们可怎么活啊。”老母亲瘫坐在床头哭诉着,希望儿子能够回心转意。

张贵斌这才意识到,父亲和哥哥不在了,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家里谁来照料?

更何况,妻子已经有了身孕。

正是因为种种牵绊,张贵斌便暂时打消了参军的念头。

可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张贵斌常常彻夜难眠。

于是,他决然地跑到县城报了名,并最终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41军后勤担架营。

刚进连队的时候,连长就对新兵进行训话。

“不要因为在担架营里就觉得低人一等,咱们的工作跟上前线一样光荣。”

虽然耳朵上听着,但张贵斌心底里依旧不服气。

担架营不就是运送伤员吗?又不是扛枪冲锋陷阵,怎么能跟战场上杀敌的战士们比呢?

张贵斌心里一边想着,嘴上不自觉地嘟囔了出来。

虽然声音很小,却被连长敏锐地听到了。

“张贵斌出列。”

听到自己的名字,张贵斌赶紧向前跨了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连长直勾勾的眼睛早已盯上了他:“咱们担架营的任务是救死扶伤,是把那些濒死的战友们拖出坟墓。”

“如果没有我们,伤员怎么能及时得到救治?”

听着一声声的斥责,张贵斌羞愧地低下了头,为自己刚才的轻浮毛躁感到羞愧。

2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的首要目标就是攻克锦州。

面对解放军强大的攻势,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如果锦州失守,南撤的道路将彻底封闭,那么自己在东北安插的50多万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

于是,老蒋奔走在沈阳、北京、葫芦岛多地,调集了11个师的兵力驰援锦州。

而身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早已得到消息,为了拦住敌人的援军,他将第四纵队、第十一纵队部署在锦州和锦西之间的30公里范围内,其中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塔山

10月10日,敌人对着塔山阵地发起了进攻,解放军战士们奋勇杀敌,誓死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他们的攻势。

随着战争的深入,塔山阻击战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敌人的进攻愈发猛烈,甚至动用了大量的火炮、飞机进行火力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声声的爆炸中,无数解放军战士们负伤。

而此时,张贵斌和战友们则抬着担架、来回穿梭在炮火之中。

突然,一枚炮弹落在了他的身边,强大的冲击力将张贵斌掀飞数米远,眼前一黑便昏迷了过去。

等到他被战友唤醒时,战斗仍在继续,四周依旧是一片轰鸣声。

张贵斌转头就去寻找自己的担架,大腿却传来撕心裂肺的疼痛感,他低头一看,右腿竟然被弹片削掉了一块肉、鲜血早已将裤腿殷红。

战友们劝他到战壕里休息一下,可张贵斌却没有同意,他随手抓起一把黄土敷在伤口处止血,然后撕碎衣服简单包扎了一下,便再次扛起担架寻找伤员。

塔山阻击战中,张贵斌在前沿阵地和后方医院之间来回穿梭了不下一百多次,直到最后筋疲力竭才被替换下来。

而战斗结束之后,他所在的连队原本120多人,最终只有3人活了下来,而且均身负重伤。

为了表彰张贵斌的英勇表现,东北野战军军部特地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人民功臣”称号。

当他拿到那张来之不易的奖状时,瞬间泣不成声:“这个功劳我受之有愧,我们全连牺牲的战友们才应该得到这份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休养了几个月后,张贵斌的身体已经恢复,又第一时间跟随部队南下,转战河南、湖北、湖南、两广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立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战功。

3

1954年,张贵斌向组织上提出了复员的申请。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自己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中,期间从没有回过一次老家,只是有过几次书信来往。

当组织上得知张贵斌的复员要求之后,便打算解决他之后的工作问题,最终给了他两个选择:到广州市的海关工作、或者是湖北汉口的公安局工作。

可是,思乡心切的张贵斌拒绝了这番好意,他要回到老家、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

于是,张贵斌复员后,来到了海城县农电局、做起了一名接电工。

那个时候,绝大多数地方一到了晚上,还是靠煤油灯、蜡烛照明,根本没有见过电灯这种稀罕物。

张贵斌便和同事们一起,起早贪黑地架设电线杆、铺设电线,短短几年的时间,海城县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

每到这个时候,张贵斌便会自豪地说道:“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之间,几十年时间过去了,张贵斌从原本精神焕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双鬓斑白的老人,子女儿孙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子女、街坊们都知道,张贵斌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打过仗,可谁都不曾想到他竟然立下过如此功劳。

直到2019年,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始对老兵进行登记,张贵斌的英雄事迹才被人知晓。

就连儿子都觉得不可思议:“真没想到,老爷子竟然把立功的奖状和军功章压箱底,几十年来我从没发现过。”

时至今日,这位老英雄身体依旧硬朗。

虽然每个月能领到五千多元的离休金、安享天伦之乐,但张贵斌依旧闲不住。

他每天骑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捡些废品、旧衣服换钱,然后再捐给当地的孤儿院,这样的生活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