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学者齐聚兰州 共话数转智改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李丽

科技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行业落地实施的重大举措。

6月18日下午,第13届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开展调研座谈交流。来自交通运输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围绕“数据要素×交通运输”“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网络和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题共答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数转智改,同频共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新质生产力乘“数”而上。

让交通数据从“可用”到“好用”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交通运输领域具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围绕如何用好各类数据资源,推进数据开放共享,与会者分享了各自省份、领域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做法。

甘肃交通积极响应构建“数字政府”主架构要求,汇聚行业各领域数据约240亿条,编制《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目录》,打造“甘肃交通12328”新媒体融合矩阵,大幅提升信息发布及时性和覆盖面,让数据更好服务公众出行。甘肃紫光交通智能与控制有限公司开发的高速公路云收费系统、自由流收费系统、建管养一体化平台系统等不仅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构建完成北京市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及配套管理体系,整合接入19个领域1万余项数据资源,常态化向33个外部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四川交通汇聚涉企运行、监管等各类大数据,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大数据模型,对“两客一危”企业进行画像评分,督促企业查漏补缺、精准管理。

数据枢纽既是数据汇集中心,也是数据服务中心。浙江交通建设数据服务枢纽,基于“交通一张图”开展场景功能建设,为全省超过5万个行业用户提供数据资源及图层服务,并开放“数据厨房”,支持“烹饪数据”,自助导出计算分析结果。

辽宁交通在智慧公路、智慧港航、运输服务、行业治理、协同创新、标准体系等六大领域协同发力,围绕数据底座建设、数据采集应用、数据资产管理等,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能办”到“事好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不仅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青海交通先后实施路政大件运输网上许可、道路运输客货驾驶员从业资格改革、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等一系列改革便民服务事项,形成主要业务“网络办理为常态、线下办理为特例”的数字服务体系。

江苏交通通过部门间协同和行业内联动,对经营主体开办运输企业涉及的多个政务服务,创造性实施“1000”工作机制,实现一次可申报办理3项证件,以及材料零提交、数据零填报、办理零等待,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理开办运输企业等业务。

新疆交通在各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推行基于北斗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企业客货运车辆出入境业务在线提前申报,口岸执法部门业务办理、现场查验,跨省国际道路运输部门间相互查询企业、车辆、人员信息,企业办理业务时效及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从“事能办”到“事好办”的转变。

面对大件运输审批量占行政许可办理总办件量99.9%的工作实际,湖南交通高效审批的“秘密”是大件运输智能辅助审查系统。通过建立路网、桥隧数据云资源库,实现一、二类大件智能辅助快速审查,同时,上线大件运输智能辅助选择通行线路电子地图,为用户提供电子地图智能辅助选线服务,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构建全国一体化协同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上海市等地开展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工作的意见》,批准甘肃、内蒙古等地开展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工作,主要围绕交通运输行业视频联网、应急调度、监测预警、综合执法4个方面,统筹集约建设平台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和网络安全体系,推动各业务应用系统共建共用、智能协同和迭代完善。

目前,甘肃省通过视频云联网工程建设整合1万余路视频资源,重点路段视频监控实现事件分析功能,省级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实现通信设备与系统的互联及远程调度指挥,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系统接入多源数据,提升了出行服务效率,实现电子化执法办案。

内蒙古交通提出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平台“11513+N”建设目标和总体架构,以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深挖各部门信息化建设需求,围绕基础共性应用需求、行业治理、公众服务、业务协同等场景,搭建一张“多网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夯实一个数据底座,打造五大支撑能力,构建统一综合门户,筑牢三大保障体系,整合N项业务应用。

山东交通提出数据底座、视频联网、应急调度、监测预警、综合执法、政务服务等6个任务、12个典型场景作为部省联动试点。

广西交通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构建“数据一中心、交通一张网、分析一平台、应用一门户”体系,发挥大数据治理和智能分析能力,拟在视频联网、监测预警等4方面推进试点应用。

贵州交通以业务场景为牵引、以数据赋能为手段、以制度规范为保障,形成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初稿,试点任务覆盖5大方向,包括视频资源汇聚联网、应急状况下多级协同调度指挥等7个应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护航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发展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代表表示,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要强化行业应用系统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巩固基础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提升多域协同的全场景网络安全综合防范能力。对此,各代表分享了发展经验,提出了富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意见建议。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做了高速公路5G虚拟专网建设、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时空信息大数据平台等方向的创新与开拓。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运用数据中台底座产品,进行交通数据探源、数据质量梳理及清洗工作。

甘肃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自主研发了具备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与控制等功能的道路运输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强化安全管理措施,该平台适用长距离运输、视觉易疲劳、休息站点距离远等运输环境。

同时,多个省份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建立行业网络安全值守和网络安全漏洞预警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开辟行业发展新赛道

“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引领的空天信息技术赋能交通强国建设,是大势所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介绍了卫星互联网的深远影响,提出结合卫星互联网和北斗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有效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规划、运输调度、交通应急等决策过程的精准性与科学性。

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了差异化收费精准引流工作经验,该公司与相关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利用货车北斗数据和高速公路收费数据,开展高速公路精准引流工作研究,探索出一条实现政府、高速公路和运输业户三方受益的新型差异化方案。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高校、企业成立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交通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和车路云一体化等研究方向,全力攻克交通运输领域关键技术问题,构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理论与技术体系。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成果,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探索构建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大模型,开发行业干部培训AI教练和AI专家两大应用,提升干部教育培训个性化水平。

河南交通推广围绕公路领域无人集群施工、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智能巡检及区块链技术开展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推动北斗、5G、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技术在公路建管养场景的应用创新。

针对民航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主体较多实际,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航旅纵横”APP持续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出民航无纸化出行、智能机坪管理、智能客服、高精度计算与预测等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赋能产业共赢。

据悉,此次交流座谈分3组同时进行,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领导分别作为会议召集人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及部属有关单位,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信息化及交通运输相关企业参加调研座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