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阅读使用第一人称。
当兵时,我主动申请到高原兵站服役,这里海拔高、氧气少,生存环境恶劣,号称生命禁区。为了让过往官兵“氧气吃得饱”,我在兵站“客厅”里尝试种果树,被保障部长知道后,改变了命运。
我是山东寿光人,老家在农村。都说我憨厚朴实,岂不知,有个词语叫大智若愚。
刚入伍时,我是在在蒲江附近的一个仓库当保管员,工作轻松,周围环境也很不错。
蒲江,春有百花齐放,秋有瓜果飘香,夏可溪流戏水,冬享避寒暖阳,是一座大美小城,更因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在这人间仙境,过着舒适的日子,也许很让人留恋,但绝不是一名革命军人该向往的生活。
我主动申请,调到了高原兵站服役。

这个兵站海拔4000多米,生存环境与我原单位相比,可以说是地狱与天堂的差距,号称生命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兔子不拉屎,鸟不生蛋,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是此地的真实写照。
风沙吹来了,可以躲避;冰雪降临了,可以多穿衣;可这氧气吃不饱,该怎么办呢?
我刚上来的前几天,因氧气稀少,出现高反,头痛欲裂。兵站领导很关心我,让我休息了几天。战友们也很好奇我:这小孟怕不是脑子有毛病吧,主动要求到这里来找罪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还有个插曲,当时,我申请上来,分部的领导,也很惊讶,还专门找过我原单位的领导,询问具体情况,认为我这个兵,要么是受到什么刺激了,要么就是个怪才!
言归正传,我休息了几天,很快适应了环境,准备开始搞事情。
我发现,这里的气候有个特点,太阳大的时候,你站在坝子里,一会就能把你晒得脱层皮,房间里却依然是阴冷无比。
这上天的馈赠—高原艳阳,不浪费了吗?
我想起了老家的蔬菜大棚,不论室外如何寒风肆虐,天寒地冻,棚里都会温暖如春,生机盎然。

这要是在兵站建一个阳光大棚,岂不是有了一个四季如春的“客厅”,那该多么美妙?
我首次提出这个想法,是在班务会上,班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很可惜,你不是站长、教导员,实施不了,咱们的本职工作是接待保障,你先把厨艺练好,把菜炒巴适(班长是四川人,巴适是方言,就是很好的意思)吧。”
同班的战友,也用异样的眼神望着我,可能都在想“这小子还真有点儿不太正常”吧!
我心里是有些不服的,老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兵站,我堂堂一名上等兵,建站兴站,也是肩负重任的。

但我没有说出来,准备采取迂回计策,退而求其次,还是先搞个小菜棚出来。
我找到司务长,要来一块塑料薄膜,这东西,兵站有不少,因为过往的汽车连队,遇到下雨,防止打湿运载的物资,就要用薄膜遮盖,兵站是搞保障的嘛,要储备一些的。
兵站的驻地人烟稀少,地皮不值钱,营区很大,供我做实验的空地不少。我利用没有保障任务的休息时间,开了一块荒地出来。让人从老家寄来一些蔬菜种子,我打算先种萝卜。
我不是胡乱试错的,这里的土壤是夹杂着小石子的沙土,气候干燥寒冷,萝卜相对比较适合。
战友们见我一有时间,就在哪里瞎折腾,有的开我玩笑,有的则来帮我忙,比如班长,还给我找来了棚杆儿,但他说的却是:“恩,玩吧,就当玩游戏了,这比打扑克强!“

我没想到的是,站长很支持我,拍拍我肩膀,指着营区里稀稀拉拉的几排白杨树说:“小孟,看到这些树了吧?兵站一代代官兵,费尽心血,用二十年时间也就栽活了这百来棵,当年,谁要是能栽活一棵树,可是要给他立三等功的。你要把萝卜种出来了,我年底给你请功!”
站长的勉励无疑给我增加了一些干劲,但不多,因为我已经火力全开了,并且从他的眼神里,可以感觉的到,他不太相信我能搞出什么名堂,也许,就像班长的心思一样,让这小子玩吧,倒腾吧!
这里环境太特殊了,离最近的县城也有一百多公里,平时都是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站领导也生怕大家憋出什么毛病来,有战士自己带着“梦想”鼓捣着玩,那不挺好一件事儿嘛!

我的试验成果 ,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包括我自己。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萝卜长大了,又白又胖,比内地的长得还要好(高原萝卜长得大,有据可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长也很惊喜,对我口头嘉奖一次,再次承诺年底请功的事儿。
但我的目的既不仅仅是立一个三等功,也不是种萝卜,而是想让大家感受到阳光大鹏的魔力,从而同意建阳光大棚当“客厅”,毕竟萝卜可以进城买,充足的氧气不行。
我把站长请到萝卜棚子里,问他有什么感受。站长说温暖湿润,感觉很不错。
我顺势提出了建议,只是没想到,一说建阳光棚“客厅”的事儿,站长笑呵呵地说:“意见很好,过几天给你建一个?”
“啥?站长也觉得不思议,开我玩笑?”我很纳闷。
站长脸色一正,又说道:“小孟啊,不逗你了,这事儿啊,保障分部领导,已经安排了,要搭建一个巨大的板房,屋顶上使用透明材料,也就是你说的阳光客厅。”

我听了站长的话,又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兵站终于有了我梦寐以求的大棚,遗憾的是没有我的功劳。
大概一个月后,阳光大棚,建好了,比我想象中还要舒适,不光兵站官兵喜欢在里面,过往的部队官兵也赞不绝口。
但我觉得还缺少点儿生机。菜棚里可种瓜果蔬菜,“客厅”里就不能栽些花草树木吗?
弄些花花草草,大家意见很一致,认为可行,可以养一些适合室内养殖的绿植。
当我提出种几棵果树时,战友们齐刷刷地不看好,觉得简直是奇谈怪论。
“房间里种树?你是来搞笑的吗?”
“小孟,你别姓孟了,你改姓梦吧,做梦的梦!“
“战友,这里海拔4000多,生命禁区啊,你种果树,要结出果子来,给我留一颗哈,吃了好延年益寿,哈哈哈!”
他们纷纷开起了我的玩笑。

这次又是站长力排众议,认同了我的“奇思妙想”,是的,站长也觉得很稀奇,但他同意我继续折腾。
有时,我在想,站长,厨艺不如班长,持家算账不如司务长,铺床叠被不如招待员,那为什么偏偏是他当站长?因为他能知人善用啊,一般人真比不了。
有了站长的“口头”支持,我的计划开始实施。先是让原单位的战友帮忙买了几棵桃树,又联系过路的班车司机给带了上来。
我把桃树栽在了“客厅”里,精心培育,刚种下的那几天,晚上起来上厕所,都要去望一眼。
苦心人天不负,第一步成功了,树活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盼着它开花结果了,这一步是很玄的,理论上只要温度适宜,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果树就能开花结果。但是现实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因为上学时听老师讲,南方的橘子到了北方种植结出来的是枳。
在我朝思暮想、千呼万唤之下,到了第二年五月份,桃树开花了。
看着那有些稀疏,却娇嫩粉红的花朵儿,我简直都要陶醉了,这花儿虽小,在我眼里竟艳冠群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友们也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你小子是个人才。站长见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已经成功了,就算结不出果子,在这苦寒荒凉的雪域高原,能看到这么漂亮的桃花儿,也是一件美事儿。
但有个同年兵的战友,却给我泼了一瓢冷水,他问我:“孟大才子,你说咱们这大棚里有蜜蜂没有?”
我说:“这自然没有!”
他冷笑一声说:“那怎么结果,难道你要人工授粉?”
“这……”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到。
但我很快又信心满满,没听说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有蜜蜂传花粉,还不是仙桃满园?奇妙的事儿嘛,定有奇迹出现。
……
一个月后,桃子有小指头那么大了。
……
再三个半月后,桃子红了!
全站官兵围着桃树,盯着这足有婴儿拳头大小,半红半青的桃儿。这时,大家已经不再为这“神迹”感到震惊了,这段时间,该赞叹的都赞叹过了。

这会儿是站长同意,摘下一个来,大家尝一尝,没舍得摘那个头最大的,但挑了个最红的,切成了小块块。
大家就像吃人参果一样,小心翼翼的品尝起来,都说味道是真不错,好吃的很。
其实,我吃了过后,真实的感受是,有点酸。
见众人意犹未尽,站长严肃认真地提出来要求,这桃儿,不是一般的桃儿,意义重大,没有批准,谁都不能动!
在白杨树都难以种活的高原兵站,种活了桃树,结出了桃子,这事儿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儿新奇,以至传到保障分部,领导们都不太相信。
分部部长给兵站站长打了电话,确认是真的后,作出了指示,大概意思是,既然果树都能种,那就在棚子里多整点绿色植物,建成个高原小氧吧。至于这个有创新意识的战士,要不要表彰奖励,等他上线见见之后,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多久,几个车团执行任务上线,分部部长作为指挥组组长,也出发,很快到了兵站。
他详细了解情况后,跟站长说:“这个兵,是真正把“兵站当成家园建,工作当成事业干”的典范,你们要留住人才,至于表彰奖励,支部自己决定吧!”
分部部长还百忙之中,抽时间跟我聊了聊,对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说以后要再接再励,争取更大贡献。
到了年底,没有意外,我被评为优秀士兵,立了三等功,还转了一级士官。
过后的多年,我又利用兵站光照强度大的条件,摸索出了高原特色的腌制泡菜萝卜干;还根据食堂内阴冷苦寒的特点,开发了兵站特色的小火锅。都很受过往部队官兵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当然这期间,我的职务和岗位也在不断晋升和调整,副班长、班长、一直干到司务长。
兵站领导换了好几茬,我却在这里坚守了十五年,最后四级士官退役,为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文转自在路上吃番茄,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