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早在爱因斯坦时期就被推测存在,却在十年前才被证实。在宇宙中只有具有极端引力场的天体相互作用才会出现引力波,这是一种时空涟漪,其传播距离非常遥远且理论上可以穿透任何天体而不会被吸收。在科幻设想中,引力波被设定为高级文明在宇宙中的通讯方式。比如在三体小说中,执剑人用以威慑三体文明的装置在后期就是引力波发射器。理论上引力波可以传遍整个宇宙,但你知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力波发射器永远都不会被制造出来,因为我们无法掌握控制引力波的能力。引力波是一种时空的涟漪,我们只能够确定引力波也是一种能量释放,似乎也可以携带信息向宇宙中传播。在三体小说中,引力波被作为一种通讯手段广泛使用,小说中的原理是利用中子星物质作为引力波发射器的核心,使引力波可以被人为植入信息。不过,这其中有一个误区。产生引力波的是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引力场,而不是其含有的物质。中子星物质不能脱离强引力场单独存在,离开强引力场的中子会立刻衰变成质子和电子。也就是说,要制造引力波发射器,就必须在装置里至少放两颗中子星,还必须控制这两颗中子星的运动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子星的最小理论质量为0.1倍太阳质量,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太阳的质量在太阳系中占比为99.86%,八大行星加上其所有卫星以及所有小行星,陨石,彗星等,质量占比仅为0.14%。这就是说将除了太阳外的整个太阳系质量乘以七十倍,才能形成一颗最小中子星,产生引力波则需要两颗这样的中子星。如果在地球上安装一台这样的引力波发射器,地球就必须得承受两颗0.1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产生的重力。就算使用最小的中子星作为引力源,中子星的引力仍极其可怕。我们的任何设备都不能直接接触中子星,驱动中子星运动的只能是电磁力,而使用如此庞大的电磁力需要的能量将是极其庞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操控两枚中子星所需要的能量只能从太阳上获取,并且为了方便充能引力波发射器只能建立在太阳大气层内。由于两颗中子星已经达到了20%的太阳质量,太阳系的质心就会偏移,不仅太阳的形状会变成水滴状,所有行星的轨道都会发生跃迁更加靠近太阳。更加可怕的是,两颗中子星在发出引力波实际上是由中子星的动能转化而来,我们需要不断为中子星提供动能,稍有失误就会使两颗中子星发生猛烈撞击而合并,如果发生中子星合并,太阳也会受到波及然后被无情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力波通讯并不现实,如果人类在不使用极端天体作为核心零件的情况下就能制造出引力波,那就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掌控时空的能力,拥有如此能力的情况下我们的足迹也早已遍布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