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一位自称拥有“外交豁免权”的女子在街头大闹,不仅违规停车阻塞交通,还怒骂其他司机“有毛病”。这位“豁免权大使”余某,现任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公开道歉。但网友们的“侦探技能”并未止步,又扒出她多次在路上违规,边开车边录像骂人。看来作风一贯如此,所谓的道歉根本没有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交豁免权,原本是为了让外交官们在国外安心工作,不受当地法律影响的“神盾牌”。然而,一些人却将其视为为所欲为的“通行证”。

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外交官违反当地法律后使用外交豁免权的例子。纽约有一位醉驾的外交官,用豁免权逃过了刑事起诉,虽然最终被召回国“喝茶”,但损失的仅是点“外交面子”。更绝的是有一位在美国超速酿成车祸的格鲁吉亚外交官,利用豁免权逃避法律,却在国际舆论压力下被“交给”了美国法庭,硬是体验了一把“美国监狱之旅”。还有一位巴西驻华盛顿大使馆官员,利用豁免权搞非法劳工剥削,最后被巴西政府召回,“接受祖国的惩罚”。这些“外交特权”的滥用者,最终都为他们的“特权病”付出了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外交豁免权不是“犯罪许可证”。各国应该更严格监管,让那些“特权病”患者知道,特权面前也有底线,豁免不等于豁免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