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说法,大意是这样:

说201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为145美元一桶,我国汽油价格为6.4元一升;到了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到75美元一桶时,我国汽油价格却升到了8元一升。

这条信息,背后所描述的是,应该是我国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涨跌趋势不一致的现象。

想知道事件的完整真相,首先得知道这条信息中所引用的数据源是否正确无误。

我们从财经数据中提取到2000年以来的WTI原油价格和我国成品汽油价格,用于观察两种油价的波动情况,以及波动变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TI的原油价格,的确出现过145元/桶的高位,但不是出现在2018年,而是在2008年。

用相差十年的数据,来说明一种现象,如果不是刻意,便是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了判断。

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可知,国际油价145美元/桶的时候,正是历史最高位;而此时我国油价在长达一年(2007年11月到2008年12月)的时间内,仅调整过一次。

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我国成品油价也从6480元/吨的高位,下调至5580元/吨的正常价位。

事实上,从两种油价的曲线可知,从2000年到2016年的16年间,我国油价与国际油价,基本保持着相似的涨跌发展趋势,即当国际油价上涨时,我们也上涨;反之也随之下跌。

但这种情况,从2016年起开始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当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时候,我国成品油价下跌的幅度要小很多;但当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我国成品油价上涨幅度却要大很多。

一涨一跌,拉大了我国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便是开篇所说的情况:

当国际油价达到110美元/桶的时候(约在2014年),我国成品油价为7块多;而国际油价降到80美元/桶的时候(2024年),我国成品油价却上涨为9块多。

一句话总结:2016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发展趋势并不一致,而是明显高于国际油价。

为何会有这么大区别?原因很可能与大家所想不一致,结合我们前一篇的数据(《1981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分别贬值多少倍?》),或许可以将其归因为: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