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俄罗斯宣布开始第一阶段非战略核力量演习,就准备使用非战略核武器进行实战化演练。6月4日,美军在加州范登堡试验场试射了一枚“民兵Ⅲ”型战略核导弹。俄罗斯非战略核力量演习的目的显而易见,美国的战略核导弹试射也恰逢其时,二者之间的对抗意味不言自明。

边缘游戏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率北约、欧洲一众盟友极力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无论作为舆论战、心理战手段,还是真实核威慑,欧洲大陆一直被核战阴影笼罩。在冲突久拖不决,冲突双方谁都难以获得决定性优势的背景下,核战阴云更加密布,双方的核边缘游戏也愈演愈烈。

早在俄乌冲突爆发第四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下令“将俄军威慑力量转至特殊战备状态”,即“为战略核力量和非战略力量设定了具体任务”。接着,在2022年3月,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在受到安全威胁时可能会使用核武器”。此后,梅德韦杰夫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多次发表类似警告。2023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就“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战术核武器”达成一致。当年6月16日,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境内的首批战术核武器完成部署。美国政府对此表示谴责,并称俄此举“非常不负责任”。

今年5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指示,俄南部军区开始第一阶段非战略核力量演习,演练如何获取“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专用弹药、装备导弹,并秘密移至发射区准备发射;俄空天军则演练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装备特殊弹头并飞入指定巡逻区域。

6月3日,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绕飞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周边。6月4日,美军在加州范登堡试验场试射“民兵Ⅲ”型战略核导弹。携带弹头的“民兵Ⅲ”洲际导弹以每小时2.4万公里的速度(20马赫)飞行6400多公里,到达位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试验场。美方宣称,试射是为了展示“美国核力量的战备状态”,并在人们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日益担忧之际,提振对美国“核威慑的信心”。

这是俄乌冲突持续,美俄对立加剧背景下的赤裸裸的核边缘游戏。在这样紧绷的对抗形势下,现实的核战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千疮百孔

当前,核大国的边缘游戏愈演愈烈,核大战阴影笼罩全球。而全球核军控体系,除了联合国开放签署的两大条约外,其他双边核军控条约已经基本失效。

在核军控条约方面,以联合国为主导通过的条约主要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6月12日在联合国大会通过,主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11年12月,共有19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美国、俄罗斯(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等核国家都正式承认并加入该条约。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项旨在禁止所有缔约国在任何地方进行任何核爆炸的国际条约,于1996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并自1996年9月24日起对所有国家开放供签署。迄今,已有181个国家签署、150个国家批准。俄罗斯于2000年批准了这一条约,但美国一直未批准。2023年11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律,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美国的拒绝加入、批准,俄罗斯的撤销批准,对该条约的生效构成了重大挑战。

此外,核大国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之间签署的核军控条约,包括《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一个互为支撑的整体,但三个条约已经完全失效。美苏《中导条约》签署于1987年12月8日,该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这为两国限制核导载具的发展提供了法理基础。

2018年10月20日,美方以俄方多次违反条约规定为由,威胁退出《中导条约》。2019年2月,美方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并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2019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的法令,《中导条约》宣告失效。

《开放天空条约》是美俄之间对对方是否履行军控条约的重要监督机制。2020年5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以俄罗斯不遵守条约规定为由,宣布退出该条约。2021年12月18日,俄罗斯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的失效,使得美俄双方失去对对方是否履约的监督机制。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美俄两国2010年签署,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该条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限定美俄“可以部署的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上限,即各自部署不超过1550枚战略核弹头,以及800件核弹头运载工具;二是明确履约核查机制,规定双方每年可互相进行多达18次的“临时通知性质现场核查”;三是确定成立由美俄核专家组成的双边委员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讨论履约相关问题。2021年2月3日,俄美双方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程序,条约有效期随后延长至2026年2月5日。

但是,2023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表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包含允许对俄罗斯的核设施进行检查,这在俄乌冲突、美俄对立的背景下非常“荒谬”,俄决定暂停履约。同年6月,美俄双方停止交换相关数据。至此,美俄之间的核军控、裁军条约已经荡然无存。

核战阴霾

既为应对可能到来的核战,也为在核竞赛中争得先机,近年来,各核大国都在加紧扩充核军备,包括研制新型核武器和实现原有核武器的现代化。

美国拥有的现役核弹头至少有7068枚,其中战略核弹头近6000枚。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加强战术核弹头的生产和更新换代,以实现核武器实战化的目标;具体即以新研的B61-12战术核炸弹取代现有的B61-3、B61-4等型号,B61-12更具实用性,不仅可用轰炸机,而且可用F-35、F-15EX等战斗机投送。目前,美军核武库包括核炸弹在内的战术核弹头超过1100枚。

在核弹投射载具方面,美国大力升级“三位一体”运载工具,海基以“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潜艇逐渐取代现有“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空基在现有B-2与B-52H战略轰炸机基础上,将新研B-21战略轰炸机作为空基核武器投送平台。在陆基核武器搭载平台上,美国一方面研发下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另一方面改进现役“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

今年2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高达95%的核战略力量已实现现代化,俄罗斯的核“三位一体”战略核能力处于不断现代化的良好状态。5月21日,为提升非战略核力量执行作战任务的战备水平,俄南部军区导弹编队举行演练,检验非战略核武器的准备和使用状况。6月12日,由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救援拖船“尼古拉·奇克尔”号、油船“科学院院士帕申”号以及核潜艇“喀山”号组成的俄罗斯海军舰艇编队抵达古巴哈瓦那港。这是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俄海军舰队出现在加勒比海,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首次派遣核潜艇访问古巴。

在这个距离上,俄罗斯海军编队所携带的核常导弹,均可实现对美国华盛顿的打击。为此,美国表现得相当紧张,美海军出动了P-8A反潜巡逻机和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特拉克斯顿”号和“唐纳德·库克”号进行监视,美国海岸警卫队的1艘巡逻舰也前往相关海域监视。此外,加拿大皇家海军的1艘“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也参与监视。

目前,欧洲除了俄罗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还有英国和法国。英国在战略政策和军事技术方面紧紧跟随美国,是美国在欧洲核威慑力量的主要体现。法国作为欧盟内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希望通过“以核护欧”展示大国地位。与英国核战略不同的是,法国一直致力于推动欧洲核自主。2023年3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举行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演习。同年10月16日,北约成员国空军开始在意大利、克罗地亚和地中海上空举行“坚定正午”核威慑年度演习,法国却没有参加。

大量信息显示,在核军控体系崩坏的同时,一场核军备竞赛已如箭在弦上。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愈演愈烈,阵营对抗日益尖锐的当下,整个世界笼罩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浓厚的核战阴霾之中。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