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什么愿望?

——希望有天能发现一火车宝藏。

小都真是没想到,一句日常玩笑话,竟然真的让我给遇见了。事情发生在二仙桥公园,一座面积不大,但却满载工业记忆的公园。

就在前两天,小都去这座公园溜达的时候,竟然发现了有人用真·火车装了整整6节车厢的宝藏,停靠在这座公园的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车是退役的绿皮火车,宝藏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奇怪怪的中古家居,讲真,钻进去的那一瞬间,我真的以为自己穿越了,实在太太太有内味了。

一句“不虚此行”正到嘴边,抬头与车厢上的店招打了个照面,却发现,话都被它给“讲”了。就这还没完,小都逛着逛着竟然还见着了老朋友,去年初认识的那群艺术家居搬运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世界就是个巨大的圆,圆到让我们在成都也能遇见两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打哪儿知道的?”面对“不速之客”的到来,火车上的首席艺术家居搬运工@石兴林有些懵,他正忙活着布置最后一节车厢。

一些奇奇怪怪的桌椅和未拆封的快递沿着窗户散落,眼睛扫过去,不自觉透过尾窗往远处的铁轨聚焦。

把中古家居搬进火车车厢这件事,他打算悄悄进行,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告诉几个朋友,只在自己的朋友圈默默发过两条消息,没想到被我们“逮”了个正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早就想在成都市区找个地方,去年,大幅度砍掉服装部分的生产和经营之后,他与小伙伴们彻底将工作重心往中古家居挪移

如果单纯将之当成一门生意来盘算,国内做南亚中古家居的团队依然属于小众,他们曾从印度那边拿到过一份数据,这里的货源流向中国市场的占比仅有4%,去向欧美国家的却高达90%有余。

尽管如此,@石兴林团队在国内藏家的圈子里却小有名气,不仅与博物馆、网红民宿、餐饮及家居品牌等保持紧密合作,也为私人藏家提供货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他的话来说,常年积累,南亚市场早就跑通了,甚至向印度朋友“反向输出”也成为一种常态。于是,今年开始,他将“寻宝”的脚步探向更远的世界,欧美,以及南亚以外的亚洲国家都被囊括进他的寻宝图。

就在他将步骤迈向远方时,一辆火车,转动着时间的齿轮向他缓缓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到二仙桥公园是个晚上,只听朋友说公园里有辆停运的火车,@石兴林便匆匆前往,心中压不住惊喜,脑子里已经冒出一万个想法。

天黑,甚至没看清周围环境,在朦胧的夜色中打开地图大概了解了下区域规划,事情就定了下来,说到底,还是太喜欢那辆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二仙桥公园,有两个版本的传说最为人知晓。

一是浪漫的,有关吕洞宾和韩湘子二仙来成都赏灯观花遇桥羽化的故事。

二是硬核的,有关上世纪“铁半城”的风云岁月。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成都火车北站投入运营,与之相对的,还有个在城东八里庄安家的货站,即老成都记忆里的老东站。

穿行的铁路,在成都的版图上快速延伸,既改变了成都人的生活,也缩小了城市半径,加之因铁路建设而大量涌入成都的铁路职工及家属,成都便有了“铁半城”的称呼,它一方面指代了铁路在成都所占的面积,另一方面也象征了特定年代里因铁路交通而兴盛起来的城市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绕这些铁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东站周围的大型大型仓储逐渐连成片,其中八里庄、二仙桥片区的仓储量占据了整个成都仓储总量的80%有余。据老成都们回忆,四通八达的铁路专线,有的甚至能直接开进仓库。

二仙桥公园便保留了这段铁路记忆,纵使轰鸣远去,但依然攀爬在大地上的铁轨诉说着这段故事,游走其中,曾经的火车站台变成了艺术空间——艺文立方,无处不在的指示牌、信号灯也在一系列的改造利用后,获得了新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仙桥公园内有一条河,整个公园缘河而分布,形成带状,民兴路穿行而过,又将公园截成两段,左右分别停靠着一辆火车,一红一绿。

其中,红色的火车上设有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而绿火车便是“不虚此行”古奢艺术家居所在地。

这是一辆退役后的真·绿皮火车,名叫K160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0km/h,是中国列车史里重要的里程碑。”@石兴林说。此前,这辆火车上曾装着一家火锅店,接手后,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做了不少改造。

先是在火车头后面的站台上搭出了个彩玻廊道,被它框住的首节车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石兴林打算将这里做成一个极富特色的艺术沙龙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一打开,摆放在车厢中央的长桌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个放大镜搁在面上,其后便是玲琅满目的中古珠宝首饰,几本厚重的研究类书籍胡乱地堆在一旁。

最近,@石兴林迷上了中亚、西亚地区珠宝首饰上的常见图腾,没事就坐在这里研究。他一面打趣爱好是不断变化的,一面摆弄着桌后架子上刚收回来的老式打字机,嘴里嘟囔:“昨天试了试,它还能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第二节车厢开始,便是宝贝展示区,为他们“搬家”那天,他塞满了整整两个集装箱,此刻正按照脑子里的想法为它们一一重新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以往空间不同,受到火车空间条件的限制,他带来的都是一些体量较小的宝贝,在狭长的车厢内,靠窗户边错落排列,中间空出的廊道则供人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个有趣的空间,又给打开了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

总共6节车厢,车厢之间彼此相通,站在一头往另一头打望,透视感超强,由于火车车身安放在铁轨上的弧度,仿佛永远望不见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窗帘微敞,透过缝隙,还能瞥见公园里的树林、草地、河流、人群,感觉就像乘坐在一列正在穿行森林的绿皮火车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异域宝贝与火车空间这个组合,又为这份跳脱都市日常的旅行带来了几分神秘和奇异,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宝贝都带着穿越百年的故事。

一一细数,藏在物件儿里的时间抓住了人的脚步,让本就蜿蜒绵长的车厢变得更加漫长。

释迦牟尼与眼镜蛇的故事早期的象鼻财神为什么细胳膊细腿,作为一个具有多神信仰的国家,印度人的生活日常充满了宗教元素,而这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或多或少也受到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在装满宝藏的车厢之间穿行,总能遇到些奇奇怪怪的物件,有时候让@石兴林也摸不着头脑

比如这件,粗略一看,是个大象装饰,打开发现竟然是个储物仓,象背上的凹槽还能做置物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这件,你猜是什么?我一开始以为是个烛台,但据说是个杀鱼工具。@石兴林当时拿到后,在印度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遇到一个老年人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个杀鱼工具。

在印度,你若是在菜市场来个活鱼点杀,老板会先固定一个刀具,因为他们的教义里不能杀生,所以鱼贩提鱼不提刀,然后使之“撞”上去,转头就告诉你,是鱼自己撞上去自杀的,这也被广大网友称之为“印度自欺欺人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这件看着像是个长满牙齿的木板,但其实是一个小板凳,它两侧凸起的尖牙,一说是防御功能的演化,一说是模拟老鼠的形态,鼠在当地是吉祥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来自印度与中国接壤的一个地区,这里的人们长着和我们一样的脸庞,擅长做些古朴的东西,据说,他们的图腾里,经常会找到与中国文化传统图腾相接近的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搬运,@石兴林团队也会对部分老物件进行改造,以便在审美之外满足当下用途。

比如,门框可以变成镜框从建筑上拆下来的撑拱可以变成挂钩在印度文化中象征神灵的眼镜蛇也可以化成火车厢连接处的门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还专门用一节车厢来展示从印度收回来的老木柱子。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大约二百年前,西方古典柱式在印度盛行,它们呈现出混搭风格,有时候一根柱子上便汇聚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几大柱式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将步伐探向南亚以外的地方之后,挖掘的宝藏也更加丰富。

日本雕塑大师北村西望的十二生肖摆件他收了三个,韩国制的贝雕家具靠在车厢的一角绽放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欧洲来的秘书柜只要启动机关就可以秒变桌子,能调节角度的雪茄椅,拥有罕见水滴状桌脚、可以随时展开翅膀变化尺寸的蝴蝶桌,以及脚部安有轮子的小推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如今在家居圈超火的设计竟然在百年之前已经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兴林将这些宝贝错落陈列起来,还常常能看到各种新鲜搭配,比如印度桌案配上日式瓷器与漆盒,别有一番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走其间,还能发现从火车顶部垂挂至窗边的古画,都是最近从意大利、日本和韩国收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选择全凭个人偏好,部分画的笔触看着甚至有些粗糙,但在那一刻打动了他,便有了留下来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乱了,都还没来得及收拾。”一边忙活着捡顺手边的东西,一边应付我的突然造访,@石兴林说,他脑子里的计划有些正在呈现,有些半路夭折,有时候睡一觉又会有新的想法。

比如,一开始他本来打算重新为车身刷漆,后来索性保留了那种斑驳感;他还专门留了一节车厢来陈列同行出品的桌椅,大多是些成都本土家居品牌。

这节车厢也将成为“不虚”的餐车,为到此一游的人们提供咖啡和简餐,在他们的咖啡窗口上,摆了不少从各地淘回的陶瓷杯具,大家点餐时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为火车内部做改造时,他便装了挂画轨道,以便之后搞些好玩的展览

这些天,他和小伙伴们在铁轨周围新种了不少植物,柠檬、合欢,甚至还有从彭州山上移栽下来的两棵小苹果,虽然挂上的果子在一番折腾之下纷纷零落成泥,但总算是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总喜欢将自己称为艺术家居搬运工,而现在,这辆火车,或许便是他走遍世界,搜罗宝藏的一个小小隐喻。

它从成都出发,跨过“喜马拉雅山脉”,穿过“白令海峡”,游过“波罗的海”,轰隆隆,轰隆隆,抵达更远的远方,载回更多的宝藏,停靠在成都的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虚此行”古奢艺术家居

地址:成华区仙韵一路210号

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9:00

预约:190 0802 8270

● ● ●

编辑丨牙尖儿

图源丨牙尖儿、“不虚此行”古奢艺术家居

参考文献|成华工业遗珠(七)|火车隆隆远去 二仙仍然有爱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