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星光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玄鹤

陪伴郁友康复,一直是郁金香的心愿。郁金香陪伴者自2020年七夕节上线以来,备受郁友好评。100余名郁金香陪伴者,用他们满满的爱意和专业知识,陪伴数千名郁友走过了春夏秋冬。

现开设郁金香陪伴者专栏,郁金香的陪伴者们,将用文字书写他们的陪伴故事,有温情、有感动、有哲思,让我们在这里,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现在陷入抑郁情绪无法正常工作了,一切好像也没太大变化,我该如何自救?”

“我不清楚孩子是怎么了,突然不肯去上学。”

“我接受孩子目前不能上学的状态,但不了解如何帮助TA走出现在的困境。”

“我想在目前的职业生涯中有突破,但是对新岗位的胜任力有担心。”

在我的从业生涯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共同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想弄清楚目前被卡住的原因。而理解这些问题,理解当下的状态有很多方法,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树木图”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突破困境,找到解决的方向。

一棵树,找到崩溃背后的原因

前几个月,我在值班时,一个年轻人踌躇着踏进大门,寻问我如果做心理咨询会有什么帮助,多长时间会有效果等等,在科普了相关知识后,年轻人提出,能不能就在今天的咨询中,找到自己目前不能正常上班,时有感觉情绪崩溃的原因。

当时我心里一方面感到这个问题的挑战性,一方面也有点崩溃的感觉,我心想,心理咨询不是算命,怎么一次咨询能保证找到答案呢?但年轻人焦灼的表情让我心疼,让我想尽力帮到TA。

突然我眼前一亮,想到曾经在团体活动中用树木图和参与者互动,为大家各自的困扰找到一些方向,于是,我决定用树木图试一试。

年轻人说:我最近什么都不错,去年工作也升职了,在新的岗位也没感觉压力而是斗志昂扬,其他方面也还行,但最近总是会不时崩溃,有时甚至不能上班,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随后我邀请年轻人画一棵树,很快,一棵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出现在我眼前,我看着大雨把树枝压向地面,心中猜测会不会是新的工作岗位让TA过往承受压力的模式不再适用,我再看画画过程中,TA地急速涂擦,小树孤零零地在雨中无依无靠,与TA刚刚来咨询的状态特别像。

年轻人画完后,很明显长叹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看上去反倒有些轻松的样子。TA一边把画递给我,一边说:“老师,不好意思啊,我画得很烂。”

“哦,你放心,我们画树木图不是看画画水平的。” 我一边看着并非很“烂”的画画,一边好奇地探寻着:“刚刚你说画得很烂时,心里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茫然道:“感觉,是什么?只是现在身体舒坦了很多。”

“嗯,我看你现在表情是比刚进来时舒展了很多,那你可以具体说说画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我通过画面看到压力下的无助,对自我能力的质疑,在后续交流中得到印证,年轻人对自己不知不觉画出内心感受很是惊讶,对画完后整个人轻松很多又感觉太神奇了。

原来,是工作岗位升迁后,新的工作、新的要求勾出TA太多自我否定、自我贬低、自我攻击,同时,TA原来独自消化承受压力的模式,使TA在新岗位没能得到相应支持,也未寻找到可帮助的资源,由此引发了过度焦虑、担心,并形成新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自我攻击,在这样的闭环中,引发抑郁情绪。

而这些,都是在无意识层面流动的,TA并未觉知到,当压抑了太多情绪无法承受又未处理时便会出现崩溃,年轻人听后频频点头,原来TA急切寻找的答案竟是如此。

后续,我开启了陪伴年轻人探索和成长的旅程,而树木图这个工具,在帮助TA突破困境,寻找方向中,都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木图的作用原理

可能会有伙伴有疑问,为什么“一棵树”能帮我们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突破困境的方向?

当你看到这棵树时,觉得外形上是不是好像一个站着的人?树冠好像大脑,树干是身体,树根是双脚。树木图的拟人象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我们的人格,借助它,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无法直观看到的潜意识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一棵树可以代表一个人潜意识中的自我,就好像我们看到的言谈举止是冰山上面一样,行为下面的的动力、潜意识是在冰山下,比如一个可能不爱讲话的人,但内心戏却是非常丰富,而借助树木图可以深入冰山下这部分,有助于真正理解一个人。

其二,树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树从种子到长成大树的过程,就好像人的成长从婴幼儿到成人,在树年轮中的印记好像当下自己的内在部分,这些痕迹或多或少会反映在绘画中。

最后,树代表此时此刻的一个情绪状态。情绪低落的时候和状态比较好的时候,画出来的会不太一样。

画一棵树的过程中,还反应了投射原理,就是当呈现一些模糊刺激时,每个人的反应会不一样,每个人会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反映在其中。

比如同事迎面过来,自己和他打招呼,但同事却没有回应,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人会想今天同事有心事没看到我打招呼,有人会想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让他生气了就不理我,有人会想这家伙升职了眼睛长在头顶了我算是看清这种人了,等等。

那在画画中,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内在的部分投射到树上,画出来的树不但有现实中树的特点,更有内在的自我表达。

要注意的是这些表达会是有限的、不完整的,与不同绘画者的人格特质有关联,所以要与其他工具综合使用,还要借助言语沟通,以进一步做深入的探索,一切都是以绘画者说了算。

比如这棵 “树”为什么是断的,或者树干上有疤痕,或者是偏向左......需要通过对话来了解绘画者的内心,就好像一个孩子打架了,不要先贴 “坏孩子”标签,要去看看家庭、学校、孩子的成长环境,打架后面的原因可能是在帮助其他同学。

树木图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本身有疗愈性,可以反复进行,不会产生练习效应,而且每一次的呈现可能都不一样,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树木图可以帮助我们做有形化练习,将抽象的情绪转换为可以具体看到的,从而对自己的情绪做进一步理解;可以绕过意识把无意识的部分显现出来;可以让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和想法,变得有点清晰。

还能借此寻找成长的资源,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通过了解潜在的自我,促进自我整合,在积极自我赋能后,尝试进一步接纳自我、调整自我、塑造自我,提升成长的信心与动力。

对不愿意说话的或者年龄小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孩子来说,树木图这个工具特别适合,我们可以借助此读懂孩子的心,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

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根据同样的指导语画树,每个人画出的树也不同,每个人都会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那棵树。画画的过程也非常简单,就是画树,其他的都可以由绘画者自己决定。不需要有美术功底,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树”想对你说些什么?

我们用一幅图直观感受下树木画,通过这幅画可以解读到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看到这棵树,你的直觉感受是什么?绘画者说“这棵树长在根基不稳的沙土上,又一直被风吹雨打,是个歪歪扭扭的小树。”你有没有感觉小树生命力弱小,好像随时会被吹倒。

从人格和情绪上看有不稳定性,一是线条的不确定性,二是树干的扭曲,可能画者感受到的“现实”与理想中的现实有较大差距。内在感受方面,小树的环境是恶劣的,画者周围或许是带有敌意、迫害性的,觉得自己生活在恶意、不友好中,整体上呈现的人格是自卑和懦弱。

而这只是画者当下状态,经过一段时间陪伴和成长,再请重画时,发生了变化。

看了以上介绍,你现在对树木图有没有些好奇呢?也邀请你画上一幅属于你的“树”。

材料:A4白纸、铅笔、橡皮

空间:安静的、不受打扰的

指导语:请在竖着的A4纸上画一棵树请记下完成绘画的时间,画时的速度、顺序,其他行为(停顿、修改或是撕掉)。

不知道你画的“树”是什么样的,它会想对你说些什么呢?

再次强调心理学不是魔术,心理咨询不是魔法,树木图工具也不是魔法棒,我们不能期待每个人都有上述例子中的神奇效果,每个人按适合自己的方法成长就是最好。

说明:上述案例和图片均是经来访者同意允许引用在文章里,且已隐匿和变形相关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