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规矩来”(图/小罗)

最近一年,我一直在玩韩国美少女游戏《棕色尘埃2》(Brown Dust 2)。我对它很有好感。尽管剧情和游戏性一般,但运营态度极佳,动不动就喜欢给玩家发福利。游戏每次更新公告,哪怕字数不少,我也有耐心看完,从文字中,我能感受到项目组的那股真诚劲。

前天,《棕色尘埃2》又更新了一则公告,官方用相当严肃的措辞表示,游戏处理了134名反复退款的玩家账号,并请其他玩家自重,不要尝试此类行为。对于“反复退款”的标准,《棕色尘埃2》将其认定为5次,达到5次,玩家的账号就会被封禁。

一般来说,在F2P游戏中,玩家想要退款是很难的。因为此类游戏大多宣称“提供内容服务”,按照这个逻辑,玩家花了钱,已经享受了服务,商家就不会支持玩家的退款要求。即使能退,厂商也会在退款后封禁玩家的账号。当然,出于类似的理由,玩家也不会轻易要求反复退款——反复5次以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恶意退款”了。《棕色尘埃2》定下的标准其实是十分宽松的。

在封禁名单上的大部分是中国“大R”玩家,他们在游戏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少则充值一两万,多则充值三四十万。然而,许多被封号的国内玩家表示,自己并没有申请过退款。这引起了一部分玩家的关注,毕竟没有游戏会如此唐突地对待“大R”玩家,除非事情真的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屏的汉字

实际上,这件事的原因并不复杂:玩家们通过询问客服工单、建交流群摸排的方式,推测是一家做外服手游代充的淘宝店所为。店铺利用海外游戏商店、游戏平台的退款政策,收下玩家的钱充入相应账号,然后发起退款申请,此时,钱会被退回店铺手中,而游戏厂商封禁的却是玩家的账号。

原则上,游戏公司并不鼓励代充行为。即使某款游戏没有国服,玩家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在游戏里充值。然而实际上,对于许多在外服玩游戏(尤其是不具备跨境支付条件)的人来说,代充价格相对便宜,手续更方便,是更优先、也更常见的选择。而这也意味着较大的风险——一旦代充出现问题,这种出于玩家个人行为导致的损失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被游戏厂商和平台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对代充封号的逻辑演示

截至目前,疑似“出事”的淘宝店还没有正式的反馈,而受到损失的玩家们正在尝试寻找律师维权。

不过,在整件事中,令我感兴趣的是《棕色尘埃2》运营对玩家申诉的反馈。运营表示,如果玩家有意愿,账号可以“临时解封”,然后,玩家要在游戏商店内购买和退款额等值的道具,再由运营将这些道具回收。这套流程走完,账号就会被“彻底解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反馈

直白一点说,这是一套转移矛盾的做法。玩家相当于“再花一次钱”,才能取回自己的账号,想追回损失,就需要从代充商家手里要回自己的钱——从以往经验来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但与另一些海外游戏相比,《棕色尘埃2》的做法甚至是更有“人情味”的。出于内容原因,《棕色尘埃2》很难上线国服,而中国玩家对游戏的支持度又极高。项目组应该也了解这一点,所以十分重视繁体中文地区的运营。在这个前提下,面对退款、封号等问题时,它也没有选择“一棍子打死”,而是给出了缓冲的空间——如果只做封禁处理,结果很可能是厂商既无法追回损失,又让中国玩家失去付费意愿,进一步伤及流水。

这让我想到了《蓝色协议》对中国玩家、以及其他非日本玩家采取的决策。运营方万代南梦宫的原则相当直白:保持游戏服务器的地区性,即日本本土玩家的体验。甚至于,如果日本玩家向官方举报其他玩家“不说日语”,后者就有很大概率被封号,哪怕是付费玩家,也照封不误。官方在反馈时只会说玩家“违反了游戏协议”,并不会为玩家退款。

到目前为止,《蓝色协议》还没有国内代理。但我能够想象,它如果真的要在国服上线,运营的这些行为可能引发怎样的舆论——经历过封号的玩家会不遗余力地劝说想要入坑的新玩家“快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玩家现在也不是不能去日服,只是要遵守的“规则”太多

一款游戏是否能够上线国服,影响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我觉得,从玩家的角度出发,我们只是想玩一些好游戏。厂商也应该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外国人努力克服语言问题,也要来玩自己参与的游戏,某种意义上也说明游戏有着优秀的、让人喜爱的要素。因此,哪怕后续可能会引发一些误会和麻烦,从业者们也可以抱着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