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八旗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了,所以朝廷允许地方上办团练来与太平军作战,这时一些地方大员开始自己招兵买马,曾国藩就是在这个时候组建了湘军。可以说湘军是与太平军作战的主要力量,最后击败太平军的也是湘军。

清朝后期,光是从湘军走出来的地方督抚大员就有36位,同治五年(1866年),但是地方上的八大总督(当时还没有设立东三省总督)中有7人是湘军出身,仅两广总督由满人瑞麟担任。不得不说这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因为在以满人优先的清朝,汉人能够同时担任7个总督属实罕见。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七位出自湘军的总督。

1、直隶总督刘长佑

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的时间是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

刘长佑是湖南新宁人,早年曾在岳麓书院读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率部击溃李沅发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得到在地方办团练的江忠源、曾国藩的赏识。咸丰二年(1852年)以拔贡身份随江忠源所部楚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起义。

此后多年,他率部先后在湖南与天地会作战,追击出走的石达开部太平军、镇压浔州红巾军起义等。可以说整个咸丰年间他都在前线与叛军作战。而他的职位也在不断的高升,同治元年(1862年)晋升为两广总督,成为当时的八大总督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佑

次年,刘长佑由两广总督转任直隶总督,其实是高升了,因为直隶总督是八大总督之首。任内弹压鲁西北白莲教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等部。同治六年(1667年)因为得罪权贵,以镇压沧州盐民张六起义不力、使其逼近京畿为由被朝廷革职。

离任直隶总督后,刘长佑又先后担任了广东巡抚和广西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升任云贵总督,光绪八年(1882年),因病开缺回籍,五年后在家乡病逝,终年69岁。

2、两江总督曾国藩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时间是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

曾国藩是湘军的领袖人物,关于他的事迹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他曾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从进士一路升至二品大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曾国藩在湖南举办团练,组建了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湘军是主力,曾国藩一直在指挥这支部队与太平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同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次年苏、皖、浙、赣四省的军务以及巡抚及以下各级官吏都受曾国藩节制。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曾国藩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次年又奉调北上镇压捻军起义。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同时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两年后在南京去世,终年61岁。朝廷下诏赐谥文正,因而后世也称他为曾文正公。

3、湖广总督李鸿章

对于李鸿章,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在晚清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咸丰、同治年间李鸿章跟随曾国藩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镇压捻军起义,期间受命组建淮军,也立下了一些战功。

同治六年(1867年),李鸿章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其实当时的湖广总督叫官文,时任湖北巡抚曾国荃上疏弹劾官文“贪庸骄蹇”,经查处,官文确有动用捐款之过,因而罢免了官文的湖广总督一职,由江苏巡抚李鸿章接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

因为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曾国藩的直隶总督一职被撸,改由李鸿章接任。之后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当了20多年,同时他还兼任北洋大臣,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实权的大臣。

不过李鸿章也替慈禧太后背了很多黑锅,晚清的很多不平等条约都是他代替清政府签的。而他也在签订《辛丑条约》后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终年79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

4、闽浙总督左宗棠

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大功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早年屡试不第,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剿灭捻军起义。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在湖南招募了5000人,组成楚军,与太平军作战。次年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担任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太平军被平定后,左宗棠又接着平定陕甘回乱和捻军之乱,同治七年(1868年)接任陕甘总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

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年),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

得胜回朝的左宗棠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但是他与同僚不和,自己也不习惯在中枢任职,所以外放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终年74岁,朝廷下诏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入祀京师的昭忠祠、贤良祠。

5、陕甘总督杨岳斌

与上述几人相比,杨岳斌似乎没有他们名声响,但是他也是湘军大将,是湘军水师统帅。

杨岳斌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此后多次与太平军交战,屡立战功,累升至福建水师提督。

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命杨岳斌督办江西、皖南军务,节制各路援军。不久,杨岳斌被授为陕甘总督,并特命可在平定太平军后再赴任。天京城破后,杨岳斌加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岳斌

平定太平军后,杨岳斌赴任陕甘,同治五年(1866年),兰州发生兵变,逼迫布政使林之望上书朝廷,弹劾杨岳斌分派粮饷不公。杨岳斌命曹克忠回军平乱,然后诛杀首犯百余人,但最终却因私下拆阅林之望奏折,被革职留任,降为三品顶戴。后来,清廷以左宗棠接替杨岳斌为陕甘总督。

光绪元年(1875年),杨岳斌受命与彭玉麟整顿长江水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率军赴援台湾,协同刘铭传共御法军。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岳斌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勇悫

6、四川总督骆秉章

骆秉章是广东人,但他也是湘军统帅之一。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义后骆秉章到湖南任职,咸丰二年(1852年),骆秉章任湖南巡抚,和曾国藩等人创建湘军。在湖南10年,骆秉章与太平军作战几乎不间断,此外他还奉命援救湖北、贵州、江西等省份。

咸丰十年(1860年)农历六月,67岁的骆秉章奉调入川督办军务,担任四川总督。同治二年(1863年),骆秉章成功消灭了太平军石达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骆秉章

骆秉章虽然不在京城,但是朝廷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朝廷仍然都要问计于他。与此同时,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均会事先征求骆秉章的看法,当时政界有评:“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其政治地位同曾国藩旗鼓相当,可见两位政坛巨擘对当时的大清王朝是何等的重要。

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在四川总督任上病逝,终年74岁,朝廷下诏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

7、云贵总督劳崇光

劳崇光是湖南长沙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时,署广西巡抚,协助赛尚阿会办军务,设局开捐,筹措饷需,令各州、府、县组织团练与农民起义军作战。后又会同广东军镇压和诱降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起义军和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崇光

同治二年(1863年),劳崇光担任云贵总督。期间,石达开率太平军进犯贵州,劳崇光奋力将其击退。在那以后,劳崇光就把云贵总督驻地改为贵阳。同治六年(1867年),劳崇光在云贵总督任上病逝。

小结: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湘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是当时地方上最大的势力,因而湘军也出了很多督抚大员。同治年间八大总督中有7人出自湘军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更不用说下面的巡抚、道台等官员。

不过随着太平军被剿灭,湘军的发展也到头了。平定太平军后,曾国藩裁撤了25000湘军,使得湘军实力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