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周总理在时任外交部部长陈毅的陪同下,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待外宾,这时一位秘书匆匆赶了进来。

这次会面事关重大,但他还是来到了周总理身边,将周总理请到了会议室门外。

见这位秘书脸色有些难看,周总理关切的问道:“你这么慌张的把我叫出来,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这位秘书神情悲恸地向周总理汇报了,刚刚发生的一起事件,没想到一向镇定温和的周总理在听完这个消息后,竟失声痛哭。

等周总理再次回到会客厅后,众人发现他已是满脸泪痕。

“不好意思各位,我需要去处理一个紧急事件,就先失陪了。”说完这句话后周总理就转身离开了怀仁堂。

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能让一向泰然自若的周总理失声痛哭,并不惜暂时放弃会面,中途离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秘书带来的正是当天凌晨,一架从兰州开往北京的飞机失事的消息。

这架飞机在即将降落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中途坠毁,落到了一处玉米田中,飞机的残骸散落一地,十余位乘客仅有一人幸存。

但真正让周总理失态离席的,是一位特殊的遇难者,以及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

这个公文包是整架飞机上唯一没遭到任何破坏的物品,飞机坠毁产生的巨大冲力都没有伤到的分毫,难道只是因为它的质量好的惊人吗?

答案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有两个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它紧紧地抱在两人中间,让它免遭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们发现这个黑色的公文包的时候,它的表皮已经沾满了鲜血,但内里却毫无破损,可以见得将它护在中间的两个人,有多么的重视这里面的物品。

当工作人员将包打开时,发现里面只有两件物品,一份资料,以及一个厚厚的日记本。

当周总理从工作人员手中接到这两件物品时,那份资料上的内容让他不禁再一次流下了泪水,他马上命人将这份资料送到中科院的热核导弹研究办公室,并再三交代一定好好保管。

就在事故发生后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氢弹武器化得以实现。这份被鲜血染红的资料,终于证明了向世人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这是一份关于热核导弹研究的重要数据报告,里面记载了数位科学家们近几年来的所有研究数据及分析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文包里另外的一件物品,日记本,则向我们证明了公文包的主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郭永怀。

他的不幸离世也是让周总理痛哭的最大原因。

郭永怀与热核导弹的研究有着怎样的联系,他的牺牲对于新中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郭永怀出生于1909年,不同于其他著名科学家,郭永吉并非出身名门,相反家境贫寒,童年时的郭永怀早早地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因为家里并不重视教育,所以郭永怀一直没有进入学堂读书的机会,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学习,经常趁着放牛的功夫,跑到村里的小学旁听,还会借来同龄学生的课本,趁着夜晚自学知识。

郭永怀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感动了他的父亲,在郭永怀九岁那年终于得到了进入学校就读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永怀

进入学堂后的郭永怀立志要走出山村,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于是他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资源提升自己,终于在1930年夏天正式考入了南开大学,成为了十里八村第一个大学生。

从南开毕业后的郭永怀并没有放弃继续深造,他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招生考试,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师从顾静薇、饶毓泰、周培源等国内知名教授,跟着他们学到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数学物理知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中华大地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霾之中。北平也逐步沦陷,正满心准备研究最新理论的郭永怀也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后来听说北大、清华、南开一起在昆明创办了西南联大,郭永怀便再次离开家乡,来到了昆明。

在这里,郭永怀常常能看见头顶上对周边地区进行轰炸的日军飞机,这些让他意识到,纯粹的理论知识是救不了中国的,只有能够转化为实践的才是真正能够救国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郭永怀参加了留学生招生考试,与众多有志青年一起远赴重洋,来到英国求学。

但此时的英国也卷入了大战,无奈他们只好转入属于英联邦成员国的加拿大求学,但当他们满怀壮志,准备出发时,却发现手中的护照竟然是日本政府签发的!

这让满清爱国情的青年人们瞬间愤怒了,一向沉默寡言的郭永怀甚至不顾英国取消留学资格的威胁,愤然站出来说:“宁可不出国,也不能丢了中国人的骨气!”

后来经过了几番波折,郭永怀一群人才再次获得了留学的机会,来到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进修。

在这里完成学业后的郭永怀又来到了美国,在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继续进修,他的导师是“航空之父”冯·卡门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卡门

在这里,郭永怀也结识了作为他师兄的钱学森,两人志趣相投,便常常一起相约研究新课题,还彼此承诺,待学有所成之日,便是他们回国效忠之时。

在美国期间的郭永怀经导师的引荐,参与到了康奈尔航空学院关于突破飞机声障的研究之中。

但因为郭永怀的研究会触到机密资料,美国有关方面对他始终是处处为难,并向他提出了包括放弃回国永久留美国的许多不合理的要求。

但即使面对诸多阻难,郭永怀也没有忘记自己为国家读书的初心,他坚定地拒绝了美国强制要求签署的兵役协议,即使失去了阅读机密文件的资格也在所不惜。

他尽一切可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并用自己的脑子牢牢记住。几年间,郭永怀就凭借突出的贡献一跃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学院的三个核心主持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研究为飞机实现超音速飞行提供了重大贡献,此时的郭永怀也凭借在空气动力学及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闻名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努力寻求着回国的机会,但美方对此一直不肯松口。甚至就连他的自由都受到了限制。

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归国的机会,国家也没有抛弃他们。1955年,经过中美两方多次谈判,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侨民出境的条例,同年钱学森回国。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郭永怀再也按耐不住自己回国的迫切心情,开始着手准备回国,他拒绝了美国的挽留和国民党的邀请,甚至不惜烧毁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积累的-大批科研资料和将以文稿,以防横生事端。

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和他的夫人李佩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航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后的郭永怀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热烈欢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亲自接见了他,当周总理问道郭永怀的需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他很快被安排到力学研究所担任常务副所长,为我国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航空航天领域,郭永怀也有着极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超前的见解,这让他当选了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当时世界处于冷战局面,中美关系一直不睦,美国针对中方进行了多次核战争演习,再加上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了所有对中国的援助协议,并撤走了一大批援中专家,带走了所有研究成果。

一时间,没有核武器的中国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威胁。

当务之急,中国必须成功发射属于自己的原子弹才能打破美苏等国对中国的核威胁,于是在郭永怀工作的力学研究所附近,一个专门研究核武器的研究所,九所悄然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永怀也和王淦昌、彭恒武一起组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过起了白天当科学家,晚上当工程师的生活。

1963年,为了进一步研究试验核武器,九所的总部搬到了青海221基地,郭永怀迎来了更为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更为恶劣的外部环境。

而且因为工作的绝对机密,郭永怀无法告诉妻子和女儿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当妻子问起时,他只能说:“我是去大西北给学生上一堂野外观摩课,顺便去种一棵‘大漠之花’。”

此时的郭永怀已经年近半百,但他仍然坚持每日在30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户外作业,喝碱水、住帐篷,在没有图纸也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为中国第一颗院子的的爆发而准备着。

为了让数据得到精确地计算,他还要一直往返于北京与青海之间,长此以往,郭永怀的身体也慢慢垮了。但他还是坚持奋战在一线,呕心沥血地为了心中的“沙漠之花”而竭尽全力。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下午,“沙漠之花”绽放在了人迹罕至的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这些共和国功臣,并为他们举办庆功宴,鼓舞士气。

这让郭永怀等人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即使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但他仍然坚定地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为我国人造卫星和热核导弹的研究继续奋战。

1968年,郭永怀再次离开了家,回到了青藏高原参与我国第一颗热核武器研发。

和之前一样,这次郭永怀仍然没有告诉妻女自己的去向,他走得匆忙,甚至没来得及带上自己的西装。

等李佩追下楼时,才发现丈夫早已经走远。

谁也没想到,自此一别便是此生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组重要的数据线索,他不顾满身疲惫,坚持连夜将这份数据带到北京汇报。

在当天晚上,郭永怀就带着资料和自己随身携带的日记,踏上了回京的旅途。

在飞机上郭永怀也没有休息,而是仔细思索着近来的实验极度,5日凌晨,飞机到达首都机场,但就在降落时,意外发生了。

离地还有400米时,飞机突然失去平衡,直直地向地面冲去,刹那间巨大的冲击力将飞机变成了一团燃烧的火球,乘客的遗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

但就在工作人员赶来辨别遗体身份时,突然哭出来声。因为他们看见有两具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中间夹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这两个人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务员牟方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样的危急情况下,郭永怀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那份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的珍贵资料。

这份资料被带到了专项研究所,而那本日记则留给了他的妻子李佩女士。

在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他被授予了烈士称号,成为了我国唯一一位科学家烈士。

郭永怀离世后,他的妻子将他所有的积蓄全部当成党费上交给了党中央,这位被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女士,抱着丈夫唯一的遗物,那个日记本哭的像个孩子。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和人民会永远铭记这位为中国科技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共和国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