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系AI生成

每到节假日,深圳的各大商圈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棒球帽、背着双肩包、拉着小推车或行李箱、手里拿着鲍师傅、提着各类包装袋。这几乎已经成为香港人“北上”深圳扫货的标配,以至于背包和行李箱都快要取代粤语成为辨识港人的标志了。基于便宜实惠,多样化选择等优势,港人北上消费已成常态,一到节假日便有不少港客快闪深圳感受北上消费的魔力,寻找丰富多元、更具性价比的消费选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内地旅客到香港“抢奶粉、抢黄金、抢奢侈品”都是常态。香港一度被冠以“购物天堂”的美名。随着近年来大湾区的建设让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同时,生活半径扩大、往来便捷、融合消费升温便是其中利好。一股新的社会潮流正悄然兴起——港人北上热潮。

从繁华的香港岛到人头攒动的福田、落马洲、罗湖等各大口岸,高铁票售罄的场面更是屡见不鲜,港人北上的身影随处可见。据报道,端午节首日假期有超过52万港人离境,当中近八成约40万人北上,是今年复活节高峰52.9万人后再创新高。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万人次“北上”,其中超过4000万经由深港口岸出境,基于2022年底香港人口750万人测算,相当于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次。当然,并非人人都来7次,而是大部分港人因为两地价差巨大,每周来深圳采买,从而增加了人次统计。

4月26日,美团发布《港人北上消费数据简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居民在内地城市生活服务类消费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交易额增长135%,订单量增长157.6%。广州、深圳是2024年第一季度港人北上消费最热门城市。其中,在深圳相关交易额环比增长11.2%,订单量环比增长18.9%。

除此之外,港人的消费方式也因移动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的普及而更加便捷。消费趋势从“生活圈”拓展至“健康圈”,不仅推动了消费升级,也加强了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文化交流。

港人为何蜂拥北上消费?

首先,香港与内地货币汇率的变动是推动港人北上消费的直接驱动力。从2022年2月的1港币兑0.8人民币,到2024年5月的1港币兑0.93人民币。香港居民在内地消费时,相同金额的港币能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高铁、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香港居民北上。香港八达通卡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计划,进一步降低了港人北上内地的门槛,使得出行更加方便。

再者,随着国际游客减的少,零关税低税制如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香港传统购物天堂的地位受到冲击。叠加香港本地店铺经营压力增大,关门歇业的情况频现,消费场景的吸引力减弱。然而,近年来内地城市的购物、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服务体系,都实现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正逐步改变香港居民以往对内地消费市场的刻板印象。此外,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只有香港一半的价格,甚至更低,内地商品的高性价比也吸引了香港消费者。不少家庭表示,家里的孩子周末、假期已经习惯了北上,200元人民币就可以在一个儿童乐园玩一整天,家长也很轻松。

为了留住港客,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深圳的各类商户就很拼。不禁让人感叹,难怪港人蜂拥北上消费。

据了解,深圳部分大型商场推出针对香港客人的专属优惠折扣,凭回乡证等相应证件,港人便可在指定的品牌门店消费结算时享受优惠折扣。还有一些餐饮店怕港人兑换人民币麻烦,直接接受港币结算,以1:1换算人民币,相当于获得九折优惠。甚至为了匹配港人的饮食喜好,特意为港人量身定做套餐,也成为吸引港人的亮点。有的商超便利店甚至为自己的商品贴上了“返港必buy的标签“,指引港人挑选心仪的产品、快捷结账。还有一些贴心的商场设深港直通大巴,为到深圳购物的港人提供保姆级的往返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APP

同时,港人北上的热潮还救活了不少深圳口岸旁边的商场。例如,深圳罗湖口岸的罗湖商业城,在港人北上的热潮下,许多商铺重新恢复营业,客流量和营业额均有所增加。福田口岸周边的商业气息也浓厚了许多,商户纷纷提前租门面进场装修,准备迎接港人北上的消费热潮。据戴德梁行统计,2024年一季度,深圳优质购物中心存量维持在659.9万平方米,21个重点监测商圈的客流量及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0.9%、22.3%。

过去在香港,北上是“便宜”的代名词。疫情三年过去,深港恢复全面通关,港人重返内地,发现这里不仅有高性价比,更有胜于境外高消费城市的服务。越来越多的花式服务变着法子哄消费者开心,消费场地也从新茶饮慢慢转移至山姆超市。对于常年高压的港人而言,这不仅是消费,更似一种放松。

相比香港狭小的购物空间,深圳的山姆超市通常拥有更广阔的购物空间和更多的停车位,这为购物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体验。而相较于香港的零售价格,内地的商品通常价格更为便宜,尤其是一些进口商品,在山姆超市这样的大型会员制仓储超市中,由于批量采购,往往能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跨境直邮借机发力

被北上港人“爆买”的山姆会员店也在近日正式开通了“香港跨境直邮”服务。自6月7日起,香港会员通过山姆App下单,下午1点前的订单预计次日可送达,离岛部分地区预计隔日送达。山姆香港APP页面显示,该服务的亮点包括官方直邮、次日送达、支持送货上门或自提、本地支付方式以及粤语客服。

但并不是所有山姆产品都能跨境直邮。受限于内地和香港的进出口规定,直邮商品不包括禁止出口和进口的商品。目前直邮服务主要涵盖零食、干货、家清、个护、小家电等超过1000种商品,但肉蛋果蔬等生鲜产品或冻品、面包蛋糕、酒类等产品目前均显示仅门店可售。常规山姆会员店的商品数量大约在4000种左右,目前仅有四分之一的货品能支持跨境直邮。同时每笔直邮香港订单设最高可清关金额为5000港元,超过此金额则无法下单

有关运费方面,送货上门首重(1KG)收取运费30元,自提点取货首重(1KG)收取运费18元。都是每增加1KG加收4.5元续重运费,不足1KG按1KG计收重量费用。

与内地山姆极速达服务相比,跨境直邮的运费标准显然较高。内地山姆极速达服务是购买商品满99元包邮,而跨境直邮即使是首重也需要支付30元或18元(取决于是否送货上门)。

然而,与往返深港的路费相比,山姆直邮的运费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例如,10KG的货品送货上门至香港的运费为70.5元,自提点取货运费为58.5元,这相对于动辄上百元的往返路费而言,确实相对合适。然而,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金额较低或商品重量较大,那么跨境直邮的运费可能会成为一笔不小的开销。(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