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孩子小学阶段到底是要紧盯还是放手,有不少家长站在这个岔路口,不知道如何选择。

有人说“严管才能出人才”,紧盯着才能出成绩。

有人把眼光放长远,认为“紧盯学习”对孩子长远发展不好,短时期内有成绩,不代表长大了有成绩,还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如放手让孩子成长。

关键是“紧盯”并不能形成内驱力,所以这部分家长支持“放手”,家长轻松,孩子轻松,孩子未来还更有机会。

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也就只是“听着”罢了,孩子到底如何管,如何引导,才能有好成绩,这不是简单的“紧盯”或者是“放手”就能解答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理想的“盯紧”阶段在3岁~6岁

说实在的,如果孩子到了一年级以后,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拖拉拉,学习不上心,这个时候再去干预,已经晚了,大部分就定型了。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不甘心,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尽心尽力去做这件事,家长认为孩子但凡努力一些,成绩都能提上去。

这种想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如何让孩子上路,如何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如何让孩子自发地去学习,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越早干预才越能见效果。

“从小看大”、“3岁看大,7岁看老”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是经过实践累积得出的结论,不过“看向哪边”,很大程度是监护人和家庭环境说了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上小学以后,每天紧盯孩子学习,不能说没有作用吧,只能说作用不大,人们常说的“学习好的孩子不用管”,是到了学习阶段不用管,而不是成长的任何阶段都不用管。

准确来说,幼儿园阶段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是效果最好的。

“幼儿园不过就是玩玩,等到大了再管”,不少人是这种态度,幼儿园阶段并不是“瞎玩”,孩子的行为习惯、三观雏形、社交走向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这个时候不管,到了小学您就费力了,到了中学您就管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引导才能让孩子快速上道?

一说到幼儿园阶段“紧盯”,就有家长站出来跳脚说“我就这么一个孩子,幼儿园就开始管,我是亲妈,我下不去手。”

这是很大的误解,幼儿园阶段开始干预不是强制孩子学算术,学汉字,学英语,我反而不提倡过早强行要求孩子学习这些东西。

首先干预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来,主要从习惯养成、性格、社交、集体活动参与性、主动性、完成任务的积极性等等这些方面来

想要充分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表现,就要多跟老师沟通(我的女儿上私立学校,老师是很欢迎家长主动沟通了解的,不知道公立学校如何,还是要根据现实情况来)。

重视老师讲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一切表现,尤其是孩子的缺点。

优点反而不用关注,缺点要重点关注,逐一破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孩子在学校的参与程度不高,在乎游戏输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到大型室内游乐场体验(或者是到孩子多的地方让去交朋友,孩子们凑在一起就是玩各种游戏),孩子的参与性就逐渐提升了,而在乎游戏输赢,就要引导孩子平常心对待,努力的过程最重要,结果不重要。

再来看习惯养成,建议至少从大班开始,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阅读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就是为了给孩子打好基础。

坚持每天阅读一本书(家长解析,孩子自己读下来,中英文都可),首先这是一种毅力的锻炼,坚持下来让孩子受益匪浅,一种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其次,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知识的传播靠的是文字,文字成串组成了阅读,有阅读障碍怎么可能学习好呢?

干预的这些细节,看起来和学习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关系密切。

幼儿园阶段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孩子参与感强,积极主动,集体荣誉感强烈,好胜心有但是坦然面对输赢,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长期坚持阅读,就能轻松过渡到一年级,并且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轻松自在、积极主动,因为孩子已经从可以主动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了。

而这,也是自尊的起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也要“盯”,盯什么很重要

小学要盯,但是如果幼儿园打好基础,小学会很轻松。

举两个例子,邻居家小女孩今年二年级,过了相当轻松的幼儿园三年,从上一年级开始,每天在楼道里都能听到她被训斥的声音,每天都为学习大哭一场。

听说就是基本的作业都很难完成。

楼上小男孩基本一个小时就搞定的作业,邻居小女孩要搞几个小时,效率极低。

楼上小男孩家长只需要盯一件事:放学回家稍微休息一下,先搞定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再去玩。

都上二年级,邻居家每天为完成作业就鸡飞狗跳了,一个晚上玩不了,也写不好,楼上每天静悄悄,孩子写作业效率极高,一点也不耽误玩耍。

单看这一点有人会说天生的,可是放眼成长历程和家庭氛围就知道,这和“天生”没关系,小男孩从幼儿园阶段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做准备,一方面是玩的更充分。

最后一句话,要管早点管,越早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