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江城县,活跃着一支青春靓丽的队伍—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勐烈边境派出所“三江虹女子巡防队”。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独有的柔性刚毅、耐心细致等性格优势,积极参与边境治安巡逻、服务辖区群众、普法宣传等工作,通过“七色工作法”大力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助力平安边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红”色巾帼铸忠诚

该队伍自组建以来,结合巡防队伍岗位结构设立党员模范岗、业务先锋岗,牵头组织8支护村队、红袖标治安管理义务员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同时,探索创新开展红色“微教育”“微座谈”“微党课”“微报告”“微提醒”等“五微”活动,有力打造了红色教育新阵地,确保学习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藏蓝”本色绘“枫”警

该队伍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涵,练就“走得进群众家门、坐得下群众板凳、拉得起群众家常、帮得上群众求助”的群众工作基本功。通过深入社区、街道等场所常态化开展调解工作,充分依托社区,将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职能任务整合,并抽调2名女警参与联合治理,全天候开展法律咨询、矛盾调处等工作,将问题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该队伍先后处置矛盾纠纷警情186起,当场调处矛盾纠纷92起。

“金”色铸盾保平安

通过建立女警与网格员联勤联动机制,将“擅用法、擅宣讲、擅调解”的15名女警与“人熟、地熟、情况熟”的79名网格员联合起来,构建“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治理新格局,有效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格。

2023年6月,该所破获了一起利用空气压缩机藏匿毒品运输案,查获冰毒93块,共计52.6公斤。

“黄”色警示灯闪烁

“我们必须多巡多看,说不定哪个时候群众就需要我们。”巡防队副队长柴蓉说,“虽然累一点,但觉得很值得。”女子巡防队队员每天都要通过步巡和车巡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在辖区人员密集区域场所、边境村寨进行巡逻防控,成为一道格外靓丽的“警色”。

通过组建“巾帼服务队”参与巡逻防控,合理调配警务资源,根据节点时段增加巡逻警力投入,采用“步巡+车巡”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对城区人员密集区域、复杂场所进行高频次、全覆盖巡逻,提升了见警率和管控效果。同时,以“驻点巡” “沿线巡” “面上巡”等形式,实现了现场接警、就近处警、远警增援、无缝巡逻,让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真正让群众“见警灯、见警察、见警车”,巡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绿”色清风促和谐

“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才容易被群众接受。”队员们创新普法模式,在辖区赶集、节日活动等人流密集的时间节点,推出“地摊式普法”“普法驿站”等一系列“花式”普法节目,真正让辖区群众能接受、听得懂、用得到。同时,结合身边典型案例,选任懂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的队员参与制作拍摄普法短视频,有针对性地向群众普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维护权益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让百姓学法于“指尖”,变“漫灌式”为“精准式”。

“银”发守护沁人心

为切实做实民生警务,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该队伍发起“银发守护计划”,定期走访慰问辖区独居、重疾、贫困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打扫居住环境、宣传健康知识、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并联合民政、医院等单位一同到江城县敬老院,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康复训练、举办文艺表演、组织趣味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让老人们安享幸福的味道。

“橙”色暖阳护成长

该队伍积极主动与勐烈镇及南麓社区对接,开展“党委领导、社区统筹、学校协同、女警参与”的阳光助学行动,通过开设值守“四点半课堂”,为辖区学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针对学生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及行为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教授防护基本常识和警务控制技能,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同时,积极联合学校、家长、志愿者做好上学期间每日早中晚“护学岗”工作,确保学生平安出入校园。

目前,“四点半课堂”有68名优质教师、60名机关党员干部、12名辖区派出所民(辅)警、8名社区职工轮流参与志愿服务,共完成活动104次,报到党员208人次、服务时长达624小时,累计服务辖区群众子女2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谢玉鑫 通讯员 赵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