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张玉凤被调进中南海毛主席处工作,1974年10月,她被中央办公厅任命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直至毛主席去世。在众多机要秘书中,张玉凤和毛主席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他们不仅仅是上下级,更像是亲人。

“你就是张飞的后代!”这是毛主席对张玉凤的评价。

从列车服务员到中南海的服务员

张玉凤出生在东北牡丹江一个普通的家庭中,虽然父亲从商,但由于家中共有8个孩子,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张玉凤14岁的那年,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上学,张玉凤只好辍学回家。

这天,失学的张玉凤在街头闲逛,突然间看到铁路局在招聘工人。张玉凤心想:反正在家也没事做,还不如报名试试运气,万一被选上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张玉凤

就这样,张玉凤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到铁路局应聘,谁曾想真的被选上了。最后,张玉凤成为一名铁路列车员。

1960年冬天,16岁的张玉凤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能干而被调到北京的专列上当服务员。没过多久,张玉凤再次因为工作出色而被调到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

毛主席的专列共有12节车厢,主席吃饭、办公、睡觉一般在前边车厢进行,因此普通的工作人员很难见到他。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玉凤见到了伟大的领袖。

张玉凤第一次执行任务,是在毛主席乘坐专列去广州制定农业60条的时候。专列在广州停留了好几个月,当专列开回北京,途中毛主席在一个站台上散步休息的时候,张玉凤见到了他。

张玉凤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机会见到毛主席,她格外激动,心脏更像是一只小兔子似的,上下不停地乱蹦。尽管毛主席已经70多岁了,但他还是那样的高大、耀眼。

毛主席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当他走到张玉凤的面前,张玉凤紧张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直望着毛主席笑。毛主席被面前的小姑娘给逗笑了,他慈祥地伸出右手,主动和张玉凤握手。这一举动令张玉凤十分震惊,直到毛主席走了很久很久,她还盯着自己的手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张玉凤在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了两年后,一个机会令她的命运彻底发生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张玉凤正在车厢打扫卫生,由于太过认真,她没有注意到身旁什么时候站了个人。站在张玉凤一旁的正是毛主席的秘书汪东兴,汪东兴不好打扰认真工作的张玉凤,便等她忙完后才开口说:“张玉凤同志,你和我来一趟,主席要见你。”

张玉凤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连忙说:“我?主席要见我?”汪东兴点点头,说:“走吧,不要让主席等太久。”说完便大步朝前走去。张玉凤紧紧跟在汪东兴的身后,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要去见毛主席,甚至是和主席交谈,她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当张玉凤来到毛主席面前的时候,她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打招呼。毛主席看出张玉凤的紧张,他主动开口说:“你好啊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张玉凤还是十分紧张,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此时站在一旁的汪东兴连忙替她作了回答。

毛主席点点头,继续问她:“那你的名字是哪三个字啊,可以写下来给我看吗?”毛主席说完便将手头上的铅笔和纸递给她,让她在上面写下来。

令人意外的是张玉凤只是接过毛主席手中的铅笔和纸张,但却没有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原来是张玉凤太过紧张,她担心自己的字写不好,给主席留下不好的印象,便开口说:“主席,我叫张玉凤,张是弓长张,玉是玉石的玉,凤是凤凰的凤。”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所以交谈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毛主席说了几句话便让她离开了。张玉凤离开后,汪东兴发现毛主席在纸上写了好几遍“张玉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毛主席秘书的汪东兴自然知道主席心里在想什么,于是低声询问:“主席,是否要把张玉凤调到您的车厢工作?”毛主席点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张玉凤来到毛主席的车厢当服务员。

1966年6月,毛主席到湖南韶山滴水洞休息,需要人照料,当时张玉凤也在随行工作人员之中。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正在列车上照常打扫卫生,就在这个时候列车长和副书记来到她的身边,通知她说:“张玉凤同志,你现在立刻去中南海一趟,有重要任务要交代给你。”

张玉凤一脸疑惑地问:“不知道要交给我什么任务?还要专门去中南海?”列车长神秘一笑,说:“这可是保密的,不过是一件大好事,你去了就知道了。”

上午11点左右,张玉凤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张玉凤。

张耀祠和吴旭君先是和张玉凤打了个招呼,然后问她:“你愿不愿意到中南海当服务员?”这是张玉凤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她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从此以后,张玉凤来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也开始了她的秘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玉凤陪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从1971年春天起,每到开春和入冬的时候,毛主席总要生病,而且还都是比较严重的老年性疾病。

这一年,毛主席刚开始是因为感冒而引起支气管发炎,但慢慢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直不见好转,后来被医生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对于生这种病的人,最忌劳累和吸烟,但毛主席离不开烟,更离不开工作……

病情严重的时候,毛主席每天都会因为咳嗽而无法卧床睡觉,只能日夜坐在沙发上。当时张玉凤和护士长吴旭君不分昼夜地照顾和护理毛主席,只要她们一听到主席咳嗽,就会第一时间冲进卧室,为主席倒水拍背。

幸好后来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以及毛主席的积极配合,他的病情才得到好转。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逝世,两天后毛主席才得知这一噩耗。1月10日吃过午饭后,照例毛主席要午睡一会,但这天他怎么也没有睡意。

张玉凤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吃不消,便劝道:“主席,您就睡一会吧,就算只睡几分钟也是可以的。”毛主席摇了摇头,说:“我睡不着,去沙发上坐一会吧。”张玉凤只好扶着毛主席去沙发上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坐下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他显得格外烦躁,张玉凤也不敢多问什么,做完自己的事情便离开了。没过多久,毛主席问张玉凤:“现在几点了?”张玉凤看了看手表,回答道:“下午一点半了。”

毛主席马上说:“快去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毛主席的这一决定是张玉凤万万没想到的,但她来不及多想,连忙通知有关部门调汽车,随后又通知了汪东兴等人。

此时的毛主席还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单薄的毛裤。张玉凤见状迅速拿出毛主席平时出门见客时要穿的那套灰色衣服,毛主席摆了摆手,说:“不换了,就这样吧,我套在睡袍外面就可以了。”

紧接着毛主席乘坐汽车径直向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驶去,由于主席是突然决定要去参加追悼会的,所以很多人都来不及反应,也来不及出门迎接主席。

当毛主席下车后没有见到陈毅的妻子张茜及其子女,便对张玉凤说:“你去问问张茜同志和她的孩子们都来了没有,来了就请他们过来。”经一位警卫人员的指点,张玉凤在一间屋子里找到了张茜。

张玉凤先是上前问候张茜,然后说:“毛主席已经到了,他请你们到大厅去。”当张玉凤带着张茜来到大厅的时候,毛主席周围早已围坐了许多领导同志,比如说周恩来、朱德、康克清、宋庆龄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见张茜走了过来,正刚准备起身迎接,没想到却被快步走来的张茜拦下了。张茜满脸泪痕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您怎么来了?”毛主席见张茜如此悲伤,也不禁潸然泪下,他紧紧地握着张茜的手说:“我也来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嘛!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啊!”

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张茜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坐一会就回去吧。”毛主席摇头说:“不行,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于是,张玉凤将一块宽大的黑纱戴在毛主席的大衣袖子上。

追悼会开始后,周恩来站在陈毅遗像前致悼词。毛主席站在队伍最前方的中间,高大的身躯微微向前倾,最后向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鞠了三躬。追悼会结束后,毛主席再次和张茜握手告别,久久没有松开。

毛主席上车的时候由于腿部无力,好几次都没能蹬上汽车,最终在张玉凤的搀扶下才上了汽车。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参加他的同志、战友和朋友的追悼会。

江青看望毛主席,主席对张玉凤说:她是来干什么的

1972年的某天,毛主席突然犯病,由于这次发病来的太过突然,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都有些措手不及。当时毛主席因为严重缺氧而休克,吴旭君护士长发现后大声呼叫:“医生医生,快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外的医护人员和张玉凤听到吴旭君的呼叫声,连忙飞奔进卧室。医生先是用手电筒看了看毛主席的眼睛,随后吩咐吴旭君找出相应的药品,给毛主席注射下去。

吴旭君找到医生所需的药品并配好后,又重复了一遍才给毛主席注射。最终,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毛主席缓缓睁开双眼,当他看到周围围了一群医护人员后,便知道自己又陷入了昏迷,为了不让大家产生心理负担,毛主席幽默地说:“我刚刚好像睡了一觉……”

没过多久,毛主席又换上了老年性白内障,两只眼睛程度不同地得了白内障。医生检查后说:“现在还不是做手术的时候,等白内障彻底成熟后再做手术,那才是最佳时机。”

1973年10月的一天,江青来看望病重的毛主席。当时凡是要见毛主席的,都需要通过张玉凤汇报,于是江青对张玉凤说:“我想见一见主席。”

张玉凤看了江青一眼,然后进去向毛主席汇报:“主席,江青想要见您一面。”毛主席听后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她要来就让她来吧。”不久后,江青离开了,毛主席气喘吁吁地对张玉凤说:“你说她是来干什么的?是想要分我的稿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江青

过了两天,毛主席让张玉凤到会计室取了3万块钱送给江青。3万元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但江青看后却对张玉凤说:“小张,这3万元对你们来说不算少了,但对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

紧接着,江青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铺张浪费,还主动列举了一大堆开销项目交给张玉凤。张玉凤看后没有说话,只是扯了扯嘴角笑了笑。

1974年10月,毛主席来到湖南长沙。张玉凤像往常一样,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阅从北京寄来的信件。令张玉凤没想到的是,这天的信件里居然有一份关于自己的任职报告:“任命张玉凤同志为毛主席处机要秘书。”

尽管当时张玉凤已经代理机要秘书这一职务快一年了,但当她收到正式任命的文件后,还是十分激动且忐忑的。紧接着张玉凤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想要和他说这件事。

毛主席由于患有白内障只能由工作人员念文件给他听,这天他正躺在木板床上听文件,张玉凤走进来向他汇报说:“主席,我今天收到的文件里有一份关于我的任职通知……”

还没等张玉凤把话说完,毛主席就打断他说:“我知道,这是经过我同意的。”张玉凤一脸震惊地看向毛主席,她等着主席继续说些什么,但毛主席并没有再开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玉凤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一职务,便说:“主席,我担心我干不好,不如还是找别人来干吧?”毛主席反问道:“你怎么干不好了?之前徐秘书生病,你不是干得挺好的吗?”

张玉凤心想:是啊,我虽然代替徐秘书工作,但那也只是代替而已。如今是正式担任这一职务,两者肩上的责任不一样。

毛主席看出张玉凤的为难,他安慰道:

“其实当我的秘书有难的地方,也有不难的地方。难的是要守纪律,不难的是只用收收发发文件就可以了。你做我的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文件,但汪东兴和张耀祠他们都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江青、李讷他们都是不能看的。
还有,不要以为当了我的秘书就能指挥一切,更不能目中无人。之前我有个卫士,我让他给周总理打电话,他打电话的时候可神气了,我看了就不舒服。你要知道是在为谁工作,代表谁办事。
做秘书工作要谦虚谨慎,多多学习,每天除了收发文件外,还要多看点书,充足一下自己……”

毛主席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完这些话,张玉凤也十分清楚,这些话不仅是对她这个新上任的秘书约法三章,更是对她今后工作的要求。有了这几条要求,张玉凤心里就有了底,工作也更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临终前,还在关心国际问题

1975年7月的一天,这天天气很好,毛主席也难得睡了个好觉,一共睡了6个小时。下午4点左右,毛主席从睡梦中醒来,张玉凤问他:“主席,您今天休息得怎么样?”

毛主席说:“我睡得很好,感觉今天睡了好久。”张玉凤接着说:“主席,既然您休息得这么好,那不如我们今天办一件大事吧?”毛主席问道:“什么大事啊?”

张玉凤说:“就是做白内障手术啊,您之前不是答应过的吗?”毛主席想了一会,问:“医生怎么说?”张玉凤连忙回答道:“唐由之大夫说过了,现在时机很好,是做手术的最佳时间。”

毛主席点点头,说:“那就做吧!”于是门外的唐由之走了进来,先是为主席量了血压,随后又听了心脏、测了脉搏。一切正常后,唐由之和助手开始在游泳池旁的休息室进行消毒,做手术准备。

手术由广安门中医研究院和同仁医院的医生参加,唐由之医生主刀。当时大家都很担心手术有没有把握,张玉凤也问过唐大夫:“唐大夫,这次手术您有多大把握?”唐由之说:“有95%以上的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白内障手术并不困难,也算不上是什么大手术,但由于是为毛主席做,所以大家会感到格外的紧张和担心。当时张玉凤看到护士在给毛主席打针的时候,手一直在发抖,怎么也打不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说:“不要紧张,没关系的。”准备工作完毕后,毛主席也没有急着马上做,他对张玉凤说:“放一段昆曲的《满江红》吧。”

随着慷慨激昂的昆曲的节拍,毛主席走上了手术台。手术时间并不长,前后共15分钟,实际动手术时间只有8分钟。手术过后,周恩来、邓小平、汪东兴等人担心影响到做完手术的毛主席,没有和主席打招呼就离开了。

临走前,周恩来对张玉凤说:“毛主席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你转告主席,我们先走了。”当毛主席走下手术台,张玉凤特意告诉毛主席说:“总理他们刚走,他也是刚从医院里出来的。”毛主席听后说了句:“谢谢他。”

一个星期后,医生将毛主席眼睛上的绷带给拆了,毛主席的左眼重见光明,他看到了熟悉的房间,也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并一一叫出张玉凤等人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北京。当时毛主席住在游泳池,但是那里的房子并不防震。地震时,张玉凤睡在游泳池附近的值班室里,突然间她听到一声响声,随后连忙穿上外衣朝毛主席的房间奔去。

但由于房屋震动得十分厉害,张玉凤走起路来十分吃力,最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了出去。当张玉凤、汪东兴等人来到毛主席房间的时候,他们看到主席正躺在床上,脸上的表情十分平静。

第二天,汪东兴向毛主席报告说:“主席,唐山发生了地震,我们昨晚遇到的应该是余震。”紧接着中央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决定让他搬到防震的屋子里去。

尽管毛主席有些不愿意,但还是点了点头,并说:“既然政治局已经做出了决定,那我就搬过去吧,不过等地震过后,我还是要搬回来的。”一旁的张玉凤连忙点头,说:“行行行。”

1976年9月6日,在毛主席临终之际,他仍关心着国际问题。当时日本在搞选举,毛主席想知道三木在选举中的情况,他嘴唇微动,护士们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虽然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这么多年,但碍于主席发出的声音太小,她一时也分辨不出。直到毛主席在床头的木板上敲了三下,张玉凤才反应过来,她说:“主席,您是不是想了解日本三木的情况?”毛主席点了点头,张玉凤连忙将三木的简报找来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9日凌晨,毛主席离开了这个世界,告别了他的祖国,永别了他的人民。毛主席去世后,张玉凤受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委托开始整理毛主席的藏书。

1999年,张玉凤和丈夫参观了韶山等地的毛泽东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存放了不少毛主席的旧衣物,但由于南方气候潮湿,这些衣服都出现了发霉的迹象。

纪念馆想要做防霉防腐的处理,但碍于经费有限。当张玉凤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忙向出版社预支了10万元,随后捐给纪念馆,让他们做好防霉防腐。

张玉凤回忆起毛主席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能为党中央服务是我的幸福。毛主席总是教导我要谦虚谨慎、严守纪律、好好学习,这是老人对我的约法三章,也是对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