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非常关注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文化,其中也包括宗教文化。

毛主席虽然是无神论者,但他对宗教却颇感兴趣,他不仅留心读一些宗教经典,而且一有时间就会去寺庙看一看,与和尚们聊一聊,甚至和普通老百姓一起看庙会、玩抽签,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趣闻。

毛主席想去参观白云庙,李银桥却强烈反对

1947年,蒋介石为了独自享受抗战带来的胜果,竟然公然破坏和平协定,撕下和平谈判的假面具。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领20多万大军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进犯,由于敌强我弱,毛主席和中央决定撤离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陕西

毛主席和党中央从延安出发,途径安塞、靖边、绥德等县,在此期间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蚩龙等战役,消灭了大批的敌军,狠狠打击了蒋介石军的嚣张气焰。

1947年10月,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率领党中央机关来到了佳县县城。10月中旬,毛主席带着警卫李银桥等人去佳县南河底村搞调查,该村在白云山的脚下。

毛主席的眼神很好,一抬头就看到了白云山的美丽风景,他问一旁的佳县县长:“这就是白云山吧?”

佳县县长点点头,说:“主席果然好眼神,那里就是白云山,是我们佳县著名的道教圣地,因为名气不小,因此十分热闹。”

白云山庙又叫白云山白云观,是明清道庙的古建筑群,占地有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有4470平方米,包含古建筑56栋,这是陕西境内也是西北地区内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了。

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遐迩,素有“关西名胜”、“白云胜景”之美称。在2001年6月25日的时候,白云山庙被我国宣布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李银桥

毛主席对名胜古迹也是很有兴趣的,便打算上山参观一下,于是他问李银桥:“银桥啊,你想不想去看庙?”

李银桥听了毛主席的话有些迟疑,因为他是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佛教道教之类的,但还是回答道:“主席,这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没啥好看的!”

对于李银桥的回答,毛主席有些不满意,他说:“你说得太片面了!这怎么能说是封建迷信呢?这些都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的遗产!”

李银桥还是有些疑惑,他说:“主席我是真的不懂,我只知道读书能够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那么看寺庙能够学到什么呢?”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看这些古迹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这样吧,明天我们一起去山上看看,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登山

次日清晨,白云山附近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看上去是一个登山的好日子。毛主席十分兴奋地叫来李银桥:“银桥,我昨天和你说的要登山,你没有忘记吧?”

李银桥说:“主席,我没有忘记。”说完便准备去牵马,就在李银桥转身的时候,毛主席叫住了他:“不骑马了,我们去看庙,走着去才显得有诚意!”

紧接着毛主席抓起一根柳木棍,在土地上戳了戳看看是否结实,就这样带着李银桥等人开始上山。

毛主席参观白云山除了有李银桥等警卫人员的陪同外,还有佳县的县委书记张俊贤。毛主席一边参观周围的风景,一边问张俊贤:“你是此处的县委书记,想必对白云山也是十分了解的,那么你说说这座庙为什么要叫白云庙呢?”

张俊贤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白云庙地处白云山之上,它自然也就叫白云庙了。”

毛主席听了张俊贤的回答神秘一笑,摇了摇头说:“我知道的答案和你说的却是不同,我听当地老百姓说这里的山顶经常飘有白色的云彩,远处看上去层层叠加在一起,像是一座飘在天上的庙宇,所以才被称为白云山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李银桥(左一)

张俊贤听了毛主席的话有些羞愧,说:“还是主席调查得清楚,我身为佳县的县委书记,连白云庙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都不知道,我真是惭愧啊!”

毛主席拍了拍李俊贤的肩膀,说:“你每天要忙的事情那么多,不知道这些事情也是正常的,不要太过愧疚。”

毛主席的话还没有说话,就看到有一位道士走了过来。这位道士虽然没有见过毛主席,但却是见过李俊贤的,知道李俊贤陪着的必定也是高级首长,于是连忙走上前问:“请问首长来这里有何贵干?”

毛主席伸出手和道士握手,说:“我们就是来参观参观的。”道士说:“欢迎首长参观。”

毛主席被道士的称呼给逗笑了,他说:“你们招待客人不都是喊‘施主’吗?怎么到我这里却叫‘首长’了?可不能因为我破坏了你们的规矩!”

毛主席的话令道士呆在原地不知道说什么,毛主席见后笑了笑没有追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和道士一边往山上走一边问他:“我这次上山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不知道你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道士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们在这里生活挺好的。”毛主席看出道士的犹豫,便说:“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就是帮助你们解决困难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道士才肯说实话:“不瞒您说,之前信神的人比较多,我们的收入还算不错,但越来越多的人不信了,我们的生活自然没有之前好了。”

毛主席点点头,说:“具体是有哪方面的困难呢?”

道士娓娓道来:“布施的人变少之后,我们就算是开庙会也不如之前人多,因此吃穿都是有些困难的,庙里也走了不少人。后来政府建议我们自力更生,我们就种了不少花果蔬菜,这才解决吃喝的问题。”

毛主席听到庙里的人自力更生也是非常开心的,但他还是疑惑地问:“那么你们究竟是哪方面有困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道士笑着说:“其实我们的生活虽然不能和之前相比,但已经够好了,更何况穿衣、治病和修理寺庙的费用都是由政府出的,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好了不少。”

毛主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说:“你觉得政府做得怎么样?”道士感慨道:“如果不是毛主席,我们是不会被照顾得这么好的,我们出家人也需要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啊!”

毛主席听了道士的话忍不住拍手鼓起掌来,说:

“你这句话讲得非常好,社会在改变,人也应该随之改变。之前出家人一不生产人口,二不参加劳动,现在是需要作出改变了。
不过我也能够理解,你们不生产人口是可以的,但不参加劳动可是不行的。更何况参加劳动后你们的身体也变好了,这对你们也是有益的!”

道士有些为难地说:“您的这些话我都懂,但现在是新社会了,如果以后没有人出家,我们又老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道士的意思毛主席自然清楚,他转身对张俊贤说:“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寺庙内的道士们年纪也大了,需要吸取一些新鲜血液。这样吧,以后你们开会的时候把这件事提一提,如果有年轻人愿意的话,我看还是应该收一些新徒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虽然是唯物主义者,但他却很看重宗教文化。随后毛主席在张俊贤的陪同下参观了白云山的古建筑物,他赞叹不已,对张俊贤说:“这些都是古建筑物,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千万不要毁了,你明天就出个布告,一定要保护好!”

毛主席转过头对李银桥说:“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不懂文化,不解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

毛主席再次对白云庙的道士说:“现在是战争年代,你们一定要自产自养、自食其力,减轻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叮嘱要保护好白云山的道教经籍和文物古迹。

10月22日(农历9月9日)毛主席在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白云山。当时山上正值庙会,因此这天的香客络绎不绝,整个山岭上都布满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每逢这一天,白云观道众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毛主席、周恩来和其他随行人员跟着人流走进了真武大殿,他们站在圣像的左侧,静静地看着导师们诵经礼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阵悠扬动听的道教音乐演奏声中,善男信女们跟随道士们行跪拜之礼。随后大家纷纷来到大殿旁边抽签,毛主席看到这一情景也是很好奇的,也颇有兴趣的从签筒里抽出一支签,只见上面写着:“第43签上吉——日出扶桑。”

而这支签的含义就是:“黑暗即将消失,旭日将冉冉升起,犹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是已经看得见桅杆的航船,也可以说是将要立于高山之巅已看得见的一轮朝阳。”

换而言之,这支签意味着:“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它将推翻黑暗的旧社会,将要彻底消灭蒋介石的反动势力。”

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将这支签递给周恩来、任弼时,两人结果签看了后,和毛主席相视一笑,然后又将签放进签筒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参观白云庙后,见证人所立的碑

后来毛主席根据“打出去”的战略方针从被动变为主动,不过并没有渡河到晋西北去,而是命令陈赓率部突破黄河防线,借着挺进陇海路西段,东克洛阳,西逼西安,胡宗南见状连忙将自己的部队调回先去。

陕北的局势有了大的转变,紧接着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性的大反转,直至取得全国的胜利!

毛主席和佛教关系的转变

毛主席不仅和道教有一些渊源,他和佛教的渊源也是非常大的。

毛主席出生在一个佛教气氛相当浓郁的家庭,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母亲的影响下,毛主席从小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不过毛主席的父亲并不信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少年时代的信佛生活经历,给毛主席的一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直到30年后,毛主席在延安向斯诺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曾说过:

“我的父亲毛顺生早年和中年都不信神,但我母亲信佛却是很虔诚的。她向自己的孩子灌输宗教信仰,我们那个时候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
我9岁的时候就曾和母亲认真地讨论过我父亲不信佛的问题,从这以后,我们好几次都想要把他转变过来,但都没有成功。”

在长沙读书期间,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令毛主席逐渐摆脱了佛教信仰的精神羁绊,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泯没自己对佛学的浓厚兴趣。相对于少年时代懵懵懂懂的虔诚信仰,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对佛教的兴趣更多的是将它当成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时代思想的熏染下,当毛主席开始踏上知识分子的人生旅程的时候,他和佛教的关系也从民间性的宗教信仰转变为知识分子的学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青年毛主席对佛学的兴趣,很大意义上也是出于探寻新的人生意义的精神需求。比如他在1917年和好友萧子升游学时,曾来到一间比较出名的寺庙,他们特意拜访了老方丈,还翻阅了不少佛经,并和老方丈一起讨论佛教经义。

据萧子升后来在《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一书中回忆,他们从寺庙下来后,还兴致勃勃地议论起佛教和人生哲学的问题。

毛主席认为自古以来,中国的宗教信仰都是自由的,对宗教也不过于执着,不会像西方那样发生长期的宗教战争。

20世纪30年代初,毛主席在中央苏区进行农村调查的时候,曾调查过佛教寺庙。

1932年1月下旬,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的一座古庙养病,古庙里供奉了许多佛像,警卫员陈昌奉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佛像,惊奇地指着一尊菩萨说:“你们快看,这菩萨的肚子有这么大!”说完还伸出双手在自己的肚子前比划。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弥勒佛,他的肚量可大着呢,能够容纳五湖四海!我们虽然不是菩萨,但也要有他那么大的肚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和尚

毛主席说完便转身和一旁的老和尚说:“老师傅,我说得是不是很有道理啊?”老和尚点点头,说:“真是宏论,有道理,有道理啊!”

紧接着毛主席又指着佛像一一介绍说:“这是释迦佛,这是观世音菩萨。”毛主席对大家说:“佛教是一种文化的现象,要改变人们对神佛的信仰,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交代警卫人员:“我们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妨碍山下的老表们前来烧香拜佛,也不要妨碍两位师傅的佛事。我们这些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可以在这里互不干扰。”

在长征途中,毛主席一行人在路过四川的时候,或住过喇嘛庙,或在喇嘛庙里开过重要会议。

1935年10月5日,长征途中的毛主席路过六盘山并在清真寺作了短暂的停留,回族群众以最隆重的方式宴请了毛主席。欢迎仪式结束后,老阿訇将毛主席请到清真寺的大院内。

在毛主席等人进入大殿之前,他先用水房的水净了手脸,然后脱去鞋袜,净脚步入殿堂。当毛主席看到大殿的柱子上刻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和阿拉伯文字的时候,赞叹不已,脱口称赞道:“雕得真好,回族人民有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37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陕北迁往延安,延安城北的清凉山有四个石窟,一号窟叫万佛洞,窟的四壁和屏柱上都雕满了形态各异的佛像。毛主席在延安工作的时候,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去参观这些佛教古迹。

具有长远目光的毛主席

1948年春,毛主席率中央前委来到山西,路过清凉佛国五台山,于是大家便决定住在塔院寺。

这天毛主席在地方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十方堂寺院散步,他看到很多和尚在整理经书,便走了过去拿起一本书查看。在看到书本有破损的时候,毛主席十分痛心地说:“经书保存得不好,坏了可惜不可惜?”

一个叫罗真的和尚听了毛主席的话低下头,双手合掌说:“万物有生,有生就有死,有形之物,有成就有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话题一转,又问:“老人家,你看打倒蒋介石可惜不可惜?”罗真回答道:“小僧只知道普渡慈航,对政治不敢妄言。”

毛主席没有为难罗真,而是和他拉起了家常:“你是哪里人啊?”“青海。”

“青海有两座大寺,一座是西宁东广大寺,一座是塔尔寺,你怎么不在这两座寺庙出家,反而要来到这里呢?”

“出家人四海为家,以善为本。”

毛主席听了罗真的话,十分高兴地说:“对,等我们将蒋介石打倒了,统一了全中国,真正将四海成为一家,就一定好好地将这些经书保管起来,毕竟都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当时五台山地区正在深入开展土改运动,那里的僧人和寺庙都是非常多的,因此情况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僧侣们对土改政策也是有些敏感的,大多都在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想要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有位干部在会议上说:“我们在这次运动中,用对待地主的方式清算了一下僧侣,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个意外惊喜,那就是一件康熙时期的龙袍。”

毛主席听到这里问道:“那现在龙袍在哪里呢?”这名干部回答道:“就锁在显通寺一个房间里,主席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如去看看?”

于是这名干部带着毛主席等人来到了房间内,众人也看到了传说中的龙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云庙的真武大殿

龙袍使用高级丝绸所织的,而且是康熙皇帝亲自赠与的,实在是一件镇寺之宝。那么寺庙里为什么会有龙袍呢?这名干部向毛主席等人说起了龙袍的来历。

康熙皇帝几度来到五台山朝拜,不知道是哪一次,他来到显通寺正殿前,刚好碰上举行小和尚的受戒仪式,于是也要参加。方丈担心受戒的小和尚龇牙咧嘴的场面会吓到皇上,便说:“陛下不宜参加受戒仪式!”

康熙有些不高兴,说:“这是为什么?”方丈回答道:“从陛下天庭发亮来看,是交桃花运的预兆,这种预兆最忌讳参加受戒仪式,否则会冲掉桃花运。”

康熙一听果然是为自己好,当即脱下身上的龙袍赠给寺院,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虔诚,并立下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和七月十五为皇帝拜佛的日子,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五台山拜佛一个重要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和朱德

这名干部将龙袍的故事讲完后,周恩来说:“中央有政策,僧侣和封建地主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他们,你用对待地主的方式对待僧侣,这是不正确的!”

毛主席点了点头,十分严肃地说:

“周副主席说的很对!佛教事业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对待朋友要怎么做?首先要尊重他们,其次也要保护好他们,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保护好寺庙的文物!”

最后毛主席下令将这件龙袍和清算寺庙的财产全部还给寺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5年3月8日,在会见西藏宗教领袖的谈话中,毛主席说:

“我们要把眼光放得远大一些,要把中国、把世界都给搞好,佛教教义就有这种思想。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让百姓少受到痛苦,这才放弃当王子,而创立了佛教。因此信佛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的合作,在为众生也就是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毛主席是唯物主义者,他不信神,不信佛,只相信自己,但他不会阻拦其他人信奉这些,因为主席认为这些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