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队友支援不足的同时,欠缺了一些进球运。但在39岁成为欧洲杯历史上出场次数最多,参赛次数最多的C罗,还是展现了不错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表现还不错的C罗,也不能说就没有问题。

C罗现在是一个标准的站在9号位的抢点型前锋。而随着年岁渐长,C罗顶在前面也越来越“吃队友”!所以如果是一个战术体系需要围绕中锋展开的球队,把C罗顶在最前面,那效果确实就跟无锋看起来区别不大。

但这怪C罗么?显然不能啊!因为排兵布阵、战术设计的是主教练!当马丁内斯决定派上C罗,那就说明他需要C罗的终结能力。

想要充分发挥C罗的终结能力,也意味着得有人给他送炮弹。

所以马丁内斯的用人逻辑是这样的——C罗顶在前面,旁边给他放一个速度快、冲击力强,单挑能力出色的莱奥。身后放上B席、B费、维蒂尼亚三个能送威胁球的。两个边放上达洛特和坎塞洛这两个传中好的,他用门德斯打左中卫,明显就是想把门德斯当成阿克来用。

马丁内斯设想的比赛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先利用左边的人数优势撕开缺口,迫使对方防线不得不被调动的疲于奔命;再利用对手后防疲于奔命下的注意力下滑,左中右轮番输送炮弹去找C罗。所以一开场莱奥就在不断寻找单挑曹法尔的机会。B席、B费、维蒂尼奥也轮番往左边移动;左中卫门德斯上的幅度也非常大,葡萄牙队形压上去,经常会有4个人攻击对手右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为何马丁内斯的设想没打出来呢?BUG有两个,一个在坎塞洛那里。坎塞洛压的过于靠上,导致他经常跟莱奥的位置重叠了,反倒是相互受影响。另一个BUG则是门德斯的出球、传威胁球能力显然达不到阿克的级别。

当然强攻左路的战术效果,也不是没有得到体现,那就是把捷克的防线压的更加靠后,葡萄牙在禁区前有非常多空间,这时候第二个BUG就出现了!没错,说的就是摊手达人B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丁内斯的烧脑体系把对方阵型压扁后,全队压的非常靠上,这时候需要进行精细化,且成功率有保证的输送。然而成功率,恰恰是B费最大的问题。他传没传出威胁球?传出来了!但更多的时候,队友刚落位进攻,一回头B费把球权弄丢了。这就导致马丁内斯所设想的维蒂尼亚、B费、B席把球导起来,逼迫对方中后卫出来,给C罗直塞的计划也没打出来。

边路没有高质量传中,中路也打不出直塞;这就导致如果C罗呆在对方禁区里,就跟坐球监一样。他如果出来跟队友寻求配合,禁区里又没人了。所以上半场是看似葡萄牙全队在为C罗创造机会,但实际上由于整个体系运转混乱,导致C罗更多的陷入孤立无援。

直到若塔登场之后,葡萄牙改打双前锋,身边有队友支援的C罗,他在禁区里的战术价值才体现出来。有若塔的牵制,对方就不能把禁区里把所有的防守重心都放在C罗身上了,C罗的抢点能力就有了施展的空间,所以才有了那个越位的头球击中门柱后,若塔补射破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禁区里点多了之后,葡萄牙的进攻也给盘活了。葡萄牙扳平比分的进球,在维蒂尼亚起球的时候,禁区中路,其实是4个进攻球员对3个防守球员,这才会有门德斯力压对手拿下第一点,对方后防忙中出错送乌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绝杀,在内托送出传中的时候,葡萄牙在对方禁区里,也已经有4到5名进攻球员到位了,所以他们才可以做到有层次性的包抄,迫使对方后卫再送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比赛打完理应让马丁内斯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禁区里人足够多,你才能进行有层次性的包抄。你只要做到人多且有层次性的包抄,再好的防守球员都会慌。

所以下一场打土耳其,就别再把C罗一个人仍在对方禁区里了。你可以犯一次错误,但没有必要再重复相同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