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彭妮 向玲

因长期赊账,刘先生和合作伙伴张先生之间因货款账目对不上。双方各执一词,导致货款支付进展不顺利,双方闹上了武汉市江夏区法院。经法官耐心巧算,为两人理清了账目,化解了双方的纠纷。6月13日,刘先生收到了拖欠的货款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先生经营一家小卖铺,张先生因经营需要,长期从刘先生处赊购置办副食产品。2023年7月初,张先生向刘先生出具了欠条,载明共计欠付货款8.4万余元,后续张先生陆续支付了部分货款,但双方未进行账目核对。现双方因欠付货款金额争议较大,导致货款一直拖欠,刘先生遂将张先生诉至武汉市江夏区法院,要求其支付余下货款,共计4.4万余元。

法官受理案件后,认为该案件标的不大,双方对债权债务虽有争议,但并非原则性争议,且双方关系较为缓和,为促进小经济体纠纷案件快审快结,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服务,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刘先生和张先生,向双方详细地了解来龙去脉。法官本着尊重事实、遵守法律的原则,向双方分析案件事实以及判决执行的法律后果,随后双方表达了调解意向。

但因双方时间冲突,无法面对面对账,双方对账目的计算仍有诸多争议,法官遂多次联系双方进行线上沟通,一一核对账目。最终双方算清了之前账目,并对部分债权进行了抵消,就欠付货款达成了一致。6月13日,张先生向刘先生转账支付了2万元,刘先生也立即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书,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结案后,承办法官还向双方普及了合同纠纷、消费纠纷等法律知识,并以案说法,建议双方在今后的经营中建立账本,规范记账销账手续,提高法律意识,为个体经营户规范经营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帮助其化解法律风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实际行动护航其健康发展。

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市场“微小细胞”关系着经济全局。该起买卖合同纠纷的顺利化解,是武汉市江夏区法院能动司法、高效解纷,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缩影。武汉市江夏区法院持续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引导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有序经营、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关键作用,不断推动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激荡活力,为营造辖区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