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道出了多少游子们思念家乡又不得归之苦。

家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孤苦无助时能够给我们提供温暖的地方。在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有太多的青年人毅然离开故土,踏上革命的征程。后来,他们许多人都没能再回到令自己魂牵梦绕的故土。

96岁的台湾老兵自离开家乡之日起,已有70年没有回去过了。他是邓雪桂,年轻时为了补贴家用、保家卫国,主动报名到国民党军队中参军。后来国民党落败,他便随着大部队撤往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见老人这番小心翼翼地询问,邓友爱的心中也是五味杂陈。纵然他身无分文,自己也会养他的啊!

形势所迫,背井离乡

邓雪桂家境不好,一家人总是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日子。那时,社会上动乱四起,报名参军成为了许多年轻男女的选择。再加上参军后有军饷可以拿,邓雪桂便在1945年主动报名加入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将枪口指向了自己人,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尽管邓雪桂和许多国民党战士不忍看到这样的场面,可无奈人微言轻,他们也改变不了什么。作为一名军人,最重要的就是服从命令。

国共两党混战几年,邓雪桂也就跟着同胞相残了几年。1947年,邓雪桂有了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他回到家乡看望亲人,诉说着和平即将到来的美好期许,等待着早日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明天。那时的邓雪桂没有想到,这一次与父母告别,竟然成了永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乡探望,献出绵薄之力

在邓雪桂的老家,一位老人总是站在村口眺望。她思念着自己的孩子,期待他早日回乡。这位老妇人是邓雪桂的母亲,她从1947年一直等到1987年,可始终没有等到儿子回家的消息。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思念将会是多么浓烈。

邓雪桂家中有三个兄弟姐妹,他们都不知道邓雪桂是否还活着。邓雪桂的母亲心想,只要没有儿子战死的消息,那他就一定还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茫茫人海之中寻找邓雪桂,宛如大海捞针。可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时候,邓雪桂昔日战友竟给这家人带来了邓雪桂尚在人世的消息!

邓雪桂的兄弟姐妹听说这个消息后十分激动,赶紧去母亲坟前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同时,他们还给远在台湾的邓雪桂写了几封信,托那位战友带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故乡的那一刻,邓雪桂思绪万千。知道母亲不在的消息后,他趴在坟头痛哭。几个兄弟姐妹坐在一起,细细地聊着这么多年的事。兄弟姐妹们都已成家,唯有自己还是孤身一人。看着家乡落后的情况,邓雪桂拿出了自己在台湾积攒多年的积蓄。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上学,邓雪桂出资支持当地政府建立了一所学校;看着村民们生活拮据,他去挨家挨户送钱;看着侄子们逐渐长大,他为他们建起了楼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返乡,已不知家人是否愿意收留

安排好一切之后,邓雪桂突然发现兄弟姐妹们都已经成家,自己留在谁家都不合适。于是,他又回到了台湾。再回去时,他已经没什么积蓄了。加上年纪大了,也没办法挣更多的钱。

到了台湾之后,邓雪桂又过上了艰苦朴素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番思想斗争之下,邓雪桂还是拨通了侄子的电话。他小心翼翼地询问:“我没钱了,还愿意养我吗?”侄子邓友爱听完想都没想直接回应:“当然养啊!我这就去接您!”听完这个回答,邓雪桂老泪纵横。

其实,邓友爱听到伯父如此小心的语气,内心十分难受。他知道伯父对他们一家的帮助,也知道父亲把自己过继给了伯父,让自己照顾他。对于邓雪桂,他自然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养老送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有些人被迫背井离乡,终其一生都未能回到家乡的怀抱;也有人从未离家远游,永远未曾体会过那深沉的思乡之情是何滋味。

邓雪桂是幸运的,他与家人取得了联系,也获得了家人的关爱。纵然他在台湾孑然一身,也不影响他直接回家坐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