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共计4.5万余人,随即就奔赴抗日战场。后来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八路军的部队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五个抗日纵队。本文就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五个纵队的历史以及各纵队首长在建国后的军衔。

1、八路军第一纵队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后,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黑铁山、天福山等地领导了很多次抗日武装起义,最终形成了十多支抗日武装力量,这十多支抗日武装在山东境内与日军各自作战。次年12月,经中共中央的批准,八路军山东纵队在山东沂水成立,由张经武担任纵队司令员,黎玉担任政治委员。

1939年8月,为了统一领导山东境内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将115师师部、教导大队及第343旅、山东与苏北地区地方武装统一进行了整编,组建成八路军第一纵队。纵队司令由当年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如今的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担任,政委由“炮兵元帅”朱瑞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元帅

然而尽管山东境内的部队组建成了第一纵队,但是各部队始终没能整合到一起,在作战时难免出现各种不协调。1940年6月,徐帅奉命被调回延安,第一纵队的番号在1941年1月被撤销,仅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之后山东境内的部队整合为山东军区,由罗荣桓统一领导。

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领偏师解放了山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政委朱瑞在徐先前回到延安后仍留在山东工作,担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到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攻克义县的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

2、八路军第二纵队

1940年2月上旬,为了统一领导指挥太行山南部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了八路军第二纵队,由八路军副总指挥左权兼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担任政治委员。

部队成立后下辖第115师第344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相当旅)、新编第1旅、河北抗日民军第1旅和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半个月后,黄克诚率领344旅、河北抗日民军第1旅和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南下冀鲁豫边区,而杨得志率领余下的部队留守冀鲁豫。1942年6月,第二纵队的番号被撤销,所属部队被划归冀鲁豫军区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权

纵队司令员左权自抗战爆发后就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长期辅佐朱老总、彭老总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牺牲,年仅37岁。政委黄克诚在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职,曾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八路军第三纵队

八路军第三纵队于1938年5月在冀中地区成立,当时在冀中地区活跃着两支主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一支是1937年8月,红军团长孟庆山等到冀中抗日,将当地抗日武装组建成的河北游击军,另一支是吕正操领导的原东北军53军388旅691团,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在晋县将部队改称为人民自卫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正操

1938年5月,两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由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王平担任政委,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支队以及回民教导队等部。后来部队经过不断的变化,到1943年9月第三纵队的番号被撤销,所属部队编入晋绥军区。

纵队司令员吕正操在抗战胜利后到东北任职,相继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王平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4、八路军第四纵队

第四纵队的番号先后使用过两次,第一次是宋时轮、邓华领导的第四纵队,第二次是彭雪枫、黄克诚领导的第四支队。

几乎在第三纵队成立的同时,八路军第四纵队也在雾灵山地区成立,部队由第120师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的1个支队合编而成,由宋时轮担任纵队司令员,邓华担任纵队政委,全纵队共计5000余人。后来部队经过整合,在1939年2月第四纵队的番号被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时轮

第二支第四纵队由黄克诚率领的第344旅和新编第2旅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于1940年7月在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地区合编而成,由彭雪枫担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担任纵队政委。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雪枫

第一支第四纵队的司令员宋时轮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三野第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邓华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四野第十五兵团的司令员,1955年同样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二支第四纵队的司令员彭雪枫在1944年9月与顽军作战时,不幸中流弹牺牲,年仅37岁。政委黄克诚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5、八路军第五纵队

八路军第五纵队成立于1940年8月,由淮河以北的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和原在该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及地方武装统一合编而成,归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由黄克诚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的番号被撤销,所属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还曾担任过第二纵队和第二支第四纵队的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大将

小结:

五大纵队的军政首长除了左权和彭雪枫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以外,剩下的人员在1955年均被授予上将及以上的军衔,尤其是黄克诚,曾在三个纵队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