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睚眦

1976年,女知青邵红梅从陕北延川赵家沟出发,抱着4岁的赵玉刚回了北京的家,母亲看到几年未见的女儿,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顿时惊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她回过神来,张嘴骂道:“下乡几年,你竟弄回个孩子来,你可知廉耻?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邵红梅也不辩解,默默进屋。母亲一摔门进了卧室,再也不肯露面。

看着小玉刚惶恐的眼神,邵红梅温柔地对他笑笑:“玉刚不怕,妈妈做鸡蛋面给你吃啊。”

热乎乎的鸡蛋面下肚,赵玉刚又恢复了活泼,他懵懂地问:“妈妈,姥姥是不是不喜欢我?我很乖,不会惹姥姥生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红梅紧紧抱着他,安慰道:“不是,姥姥只是跟你不熟。”

晚上,父亲和兄嫂都回来,邵红梅当着一家人的面,说出孩子的来历,母亲一听,把小玉刚接过来,摸着他的头喃喃地说:“苦命的孩子,以后姥姥会好好疼你。”

父亲也肯定了邵红梅的做法:“红梅,你做得对!咱一定要把玉刚培养成才!”

嫂子想得比较周到:“爸妈,红梅毕竟还没出嫁,带着个孩子,好说不好听,我愿意收养玉刚。”

还没等父母表态,邵红梅已经把赵玉刚从母亲怀里接了过去,她一口拒绝:“不,嫂子,玉刚就得我带,我会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养!要不,我心里不安稳。”

赵玉刚是谁,他跟邵红梅是什么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他们怎样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下乡女知青的感人故事。

01

1969年,初中毕业后,邵红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延安,开始了在陕北插队落户,接受农村劳动教育,建设大西北,建设延安的知青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一起来的20多个人中,只有邵红梅和王艳两个女同学,因此俩人被分到一起,住进了新婚不久的赵砚田家。

说起来赵砚田也是个苦命人,从小父母双亡,残疾二叔将他拉扯大,因为家里穷,一直到30多岁才讨了个婆姨。

好在赵砚田心灵手巧,长大后学了一手好木工活,慢慢也攒了几个钱,修了两处窑洞。

他们住一处,给邵红梅和王艳住另一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砚田的婆姨闫玉兰比邵红梅大6岁,是个温和善良的女人。

两口子知道要过来两个城里来的女知青,生怕委屈了她们。

闫玉兰提前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赵玉刚把炕烧得暖暖地。

本来就是刚结婚,窑洞很崭新,又经过两人这么一收拾,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邵红梅和王艳睡得又香又甜,一夜无梦。第二天在知青点,听别人说起昨晚被跳蚤咬的一晚没睡好,她俩吐吐舌头,更觉出了能在赵玉刚家住下,是多么幸运。

几天后,邵红梅和王艳的口粮下来,闫玉兰只要了口粮,没收她们的搭伙费。

邵红梅和王艳过意不去,到大队供销社买了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闫玉兰知道后,责怪她们:“我和你赵大哥是真心把你俩当妹妹,你们可别见外,把钱攒着给自己买点东西吧。”

就这样,她们之间,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相处得跟一家人没两样。

赵砚田有木工手艺在身,常到外村偷偷帮人干点私活,赚个仨瓜俩枣,带回来也都不忘给邵红梅和王艳留一份。

而邵红梅和王艳无论多晚回家,闫玉兰都会给她们把热乎乎的饭菜放在锅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1年底,闫玉兰有了身孕,可把赵砚田乐坏了,邵红梅和王艳也很激动。

一时间,闫玉兰成了三个人的重点保护对象。挑水下地这样的重体力活自不必说,由赵大哥一力承担。

就是烧火做饭这些活,邵红梅和王艳也不准闫玉兰插手,只让她在旁边指导。

那年春节,两名女知青得到探家的机会,赵砚田和闫玉兰给她俩准备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

回来的时候,俩人的父母也特意给闫玉兰捎了糖果糕点,王艳的母亲还给未出世的孩子买了几套宝宝服。

看着她们带回的礼物,闫玉兰感动不已,尤其对那几套婴儿服,爱不释手,幻想着孩子穿上后的小模样,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第二年5月份,闫玉兰不小心摔了一跤,有早产迹象。产婆闻讯赶来,指挥邵红梅和王艳烧热水,她在里面帮闫玉兰接生。

直到晚上也没生出来,外面的三个人,急得团团转,心里七上八下,赵砚田走来走去,不知道扒着门缝瞅了多少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红梅和王艳也一边烧水,一边在心里给闫玉兰祈祷,求老天保佑她母子平安。

后来,产婆急匆匆出来,说闫玉兰胎位不正,她要回去找自己的儿媳过来帮忙。

两个女人忙活了半天,大约半夜三四点,邵红梅耳尖地听到婴儿的哭声,她和王艳顿时来了精神,赶紧又往灶膛里加了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热水端进房间,产婆说水太烫,王艳赶紧又去端来一盆凉水。还没进门,产婆推门而出,大喊:“赵砚田,快去请李郎中,玉兰大出血!”

赵砚田飞奔而去,等李郎中满头大汗跑过来,和产婆三个人一直忙到上午10点多,一会儿三个人陆续走出来,脸色都很难看。

产婆抱着婴儿,一脸沉重地对赵砚田说:“进去看一眼玉兰吧。”赵砚田一把推开产婆,踉踉跄跄跑进产房,不一会儿又跑出来,一把夺过孩子转身跑了进去,邵红梅和王艳也跟着进了产房。

闫玉兰看着孩子,泪珠滑落下来,她抓着赵砚田的手,看着邵红梅和王艳,想说什么,却已经发不出声音,嘴唇蠕动着,带着对儿子的无限眷恋和不舍,闭上了双眼。

而属于赵砚田的磨难,却并未结束,更大的灾难,随后而至。

02

孩子没有奶吃,饿得哇哇大哭,邵红梅和王艳轮流抱着孩子,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她俩也跟着掉眼泪。

后来赵砚田到生产队开出证明,买回一只奶羊。王艳和邵红梅学会了挤羊奶,煮羊奶,给孩子喂水喂奶,换尿布。

赵砚田出工,接私活干,经常没法照顾孩子,俩人就主动接过了照顾孩子的重担。

她们还给他起名叫“赵玉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女孩对小玉刚的感情越来越深,而孩子也更加粘她们,甚至晚上都要跟她们搂着才肯睡觉。

2年后,王艳被招工回城,赵砚田怕晚上邵红梅自己一个人照顾儿子太累,就主动把儿子抱回去。

谁知小玉刚哭得一晚上都没睡踏实,第二天还发起了烧。邵红梅心疼地对赵砚田说:“赵大哥,要不还是让玉刚跟我睡吧,听他哭得好可怜。”

从此,赵玉刚就彻底“赖”上了邵红梅,甚至他开口喊邵红梅第一声居然是“妈妈”,知青们都开玩笑地说:“红梅,你跟玉刚也是真的有缘,干脆你就认下这个干儿子得了。”

那以后,玉刚真的就喊邵红梅“妈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4年过去,76年6月,雨水特别多,一场接着一场,大队种子库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大队组织赵砚田等10名村民和6名知青组成突击队,冒着大雨将种子进行转移,邵红梅和库管员负责清点数目。

18个人忙了一上午,总算把种子全部运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邵红梅和库管员反复清点,发现少了一袋,他们决定再回库房看看,是不是漏了一袋。

半路遇到赵砚田,三人一块来到老库房,经过仔细搜寻,果然在墙角发现了半袋种子,可能是袋子破了口,都漏在了地上。

他们正准备找工具把这些散落的种子收拾起来,突然房顶掉下东西来,赵砚田大喊一声:“不好!房子要塌了!快出去!”说着把邵红梅抱在了怀里。

一声巨响后,邵红梅失去了知觉,等她醒来,已是3天后,在医院。得知只有自己活着,赵砚田和库管员都已经牺牲了,邵红梅眼前一黑,又昏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醒转,眼前围着一圈人,看着大家关切的眼神,邵红梅忍不住放声大哭。大家劝她想开点,节哀顺变。

邵红梅很清楚,如果没有赵砚田的保护,自己早就死了,而如果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凭赵大哥的身手,也不至于跑不出去。

那一刻,邵红梅暗下决心:赵大哥救了自己一命,他已经不在了,再苦再难,自己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才。

出院后,回到家中,看着在赵二叔怀里脏兮兮的小玉刚,邵红梅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赵二叔告诉她,自己一个老光棍,年纪也大了,身体还有残疾,怎么也没有能力拉撒这个孩子了,正准备看看把他送给哪个好心人。

小玉刚扎煞着小胳膊要邵红梅抱,在她脸上亲过来亲过去,一个劲地叫“妈妈”。

邵红梅抱着小玉刚舍不得放手,不久,她也接到了返城通知,当即收拾东西,抱着小玉刚回了北京,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70年代,一个未婚女人带着个孩子,自然会招来许多异样的目光。邵红梅的婚事,也因此很不顺利。

本来很多来提亲的,可对方一听她还有个孩子,全都打了退堂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79年,邵红梅在内蒙古插队的同学返回北京,听说邵红梅的事情后,对她说:“如果你不嫌弃我,我愿意和你一起抚养赵玉刚,把他当自己亲生儿子。”

当年二人结婚,她和丈夫商量好,给赵玉刚改名“李玉刚”,就说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第二年邵红梅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分别起名“李善明”和“李善礼”。

03

有了亲生儿子,邵红梅也从没减少对赵玉刚一分一毫的爱。三个孩子也从小相亲相爱,赵玉刚很爱护弟弟们,有好吃的总要先给弟弟吃。两个弟弟也很崇拜哥哥,颠颠地跟在哥哥后边,当他的“小尾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眼间,赵玉刚上了高中,看着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给自己准备营养餐,他很过意不去,懂事的让妈妈不要那么累,自己又不挑食,什么都吃,根本不需要再加营养。

倒是两个弟弟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要多给他们做点好吃的。邵红梅安慰他:“这些你就不要管了,你安心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给弟弟们做个好榜样,妈就安心了!”

1993年,赵玉刚考上了大学,4年后,他大学毕业。10月23日这天,邵红梅带着赵玉刚,来到陕北延川赵家沟村后山的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座坟墓前,邵红梅摆好供品,对赵玉刚说:“这里面埋着的,才是你的亲生父母,你现在大学毕业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吧!”

赵玉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对自己这么好,从没看出跟对弟弟有什么区别,怎么会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于是,邵红梅缓缓地给他讲了2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

如今,46年过去,邵红梅早已成了耄耋老人,她的三个儿子也都早已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他们不忍心让含辛茹苦一辈子的母亲再操劳,弟兄三个约好,都不让母亲给自己带孩子,让她和父亲安享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周末,弟兄仨都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到母亲家里团聚,欢乐的笑声,不时飘出窗外,飘向远方......

在天堂里的赵砚田和闫玉兰,肯定也听到了......

睚眦想说说:

赵玉刚从小失去父母,是个可怜的孩子,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重情重义的邵红梅。

邵红梅感念赵砚田的相救之恩,把赵玉刚当成亲生儿子抚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家人和爱人,都能用实际行动支持她。

在那个还比较保守的年代,一个未婚姑娘,不顾旁人的非议,用柔弱的双肩,勇敢挑起照顾恩人孩子的重担。这份勇气和担当,让人敬仰!

艰苦岁月,历练出淳朴善良的人们。60年代的下乡知青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邵红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知恩图报”,什么是“义薄云天”。她能在晚年安享天伦之乐,与她的这份善良和担当分不开。

祝福她,也祝福如她一样善良的所有人!

您有什么解读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期待与您下期再会。关注@赵睚眦,红袖掌灯,只做有温度的故事。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