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 作者:黛西‍

大家好,我是黛西。

现在很多人,自己的生活逐渐都沉浸在手机里,绝大多数人没了手机会感到非常焦虑。

能不动就不动,抱着手机床/沙发/地上各处瘫;

不想花1-2h做饭,直接10分钟下单外卖喂饱自己;

静不下心看书,更爱往脑子里塞抖音/微博里的无聊热点……

手机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无比方便,但坏的一面是让我们很多能力日渐退化,如今越来越不能耐着性子,去做值得的事情。

今天跟大家提个醒,以下对你生活至关重要的几个能力,大家一定要慢慢重视起来,我们因此会甩开同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丢失了,认真阅读千字以上文章的能力。

比如,看不到这篇文章的结尾,就点了跳出按钮。

这不怪他们,怪这个时代太好了。

他们享受惯了投喂式的阅读,丝毫没耐心看几百字的文章。顶多刷刷段子,稍微有点难度的游戏都玩不下去,更别说是看专业书了。

总之内容越简单,越不用思考越好,他们就能心安理得地,当个思维退化的猿人。

所以,即使我这这篇文章写得再好,观点再正确,也还是会有人看了几眼就走掉。

对他们来说,眼前的文章只是一堆文字,就和食物、工具没什么区别,激不起任何思维的碰撞和花火。

西安交大的陆教授曾说过:

当代青年学生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没有深入阅读过大量的原始经典名著,缺乏过硬的阅读功底,也看不到名著的魅力,别说是鉴赏能力,就连辨别能力都没有。

陆教授目光很毒辣,这的确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

在这碎片化、肤浅化的阅读里,大多数人都缺少沉浸式阅读的能力,这会直接导致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那么多姑娘,会被所谓情感大V的文章洗脑,天天怀疑男朋友不爱自己,甚至被pua还不自知?

为什么那么多人,努力完成工作,但却效果平平,工作三五年还被刚毕业的压一头?

本质上就是他们不会思考,只看得到表面的东西,缺少深入思考本质的能力。

这样一想,是不是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局面了?

总之,不管你信不信,你看的书越多,就会越有格局和智慧,而你刷的抖音、无脑剧、爽文越多,思想就会越发肤浅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地铁关门的一瞬间,有人一个箭步蹿进来,没停稳,险些撞倒你。这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勃然大怒?

低声咒骂?

冷着脸不说话?

还是主动询问对方:没被地铁夹到吧?

其实,最好的反应是第四个。前三个都是情绪化的产物,可能无限扩大矛盾和坏心情。

本来只是道个歉的事儿,最后变成泼妇骂街,甚至闹到局子里,不仅心情差到了极点,还惹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什么都做全了,就是没解决问题。

这样的例子数不甚数,吵着吵着,情侣为了个外卖闹分手、好姐妹反目成仇使劲黑对方、一言不合「老板是个沙比」 要辞职……

但是,看看身边年少有为、名利双收的人,很少有动辄情绪化、一惊一乍的。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甩开平常人好几倍远了。

生活中,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决策,都是在情绪的影响下决定的,但这样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解。

当你感觉情绪失控时,不妨先在心里倒数5秒,告诉自己先别轻举妄动,尤其是要管住嘴,再大的恶意、欠揍的语言,只要不从嘴里蹦出来,那就只是一团想法。

当你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里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了几篇年轻人猝死、患病的文章,顿时危机感大增,唯恐自己身体也出了问题,搜了一堆减肥健身干货,但却一直放在收藏夹吃灰,却从没动过。

人人都知道要锻炼身体,但真正付出行动,并一直坚持的人却很少。

锻炼身体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道理,每天锻炼就是为了尽量远离疾病。

一旦患病,先不说动辄上万的医疗费,肯定很难再继续工作,断掉经济来源后,本就岌岌可危的存款,又要一下子掏空。

家庭条件富裕还好,穷一点的话,说不定还要父母腆着脸到处借医药费,人间实惨。

别以为我夸张,很多年轻人都没存款。

尤其是疫情过后,大多数人认识最深的两点就是:

健康真好,有存款真好。

不论我怎么忙,每天早上都会运动半小时,再去完成一天的工作。

建议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趁着还能动,赶紧运动起来,健康最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打王者我们都喜欢和MVP组排位?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和学霸做同桌?

为什么刚进公司都喜欢有人带?

因他们对你来说,是高出自己很多的优秀之人,待在他们身边,可以快速带你“上分”。

很多人不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是因为嫉妒别人,对方太优秀衬托自己很无能。

但其实,学会和厉害的人相处,把自己融入他们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可以逼着自己快速成长,甚至轻易获取一些平时自己接触不到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容易感觉到快乐的,是小孩子。对他们来说,一个鬼脸,一个棒棒糖,甚至一只唱歌的小鸟,都能让他们感到无尽快乐。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愿望很容易满足,开心和难过都只是一时的。

而我们就会堆在心里,像堆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感觉这也不顺,那也不好,最后因为一件小事情绪崩溃。

而崩掉后,就开始破罐子破摔——什么“好学生”、“自律”、“好身材”都一边去吧,根本没心情。

于是,开始变得又丧又消极,做什么都提不起干劲,陷入恶性循环。甚至有研究表示,这种精神内耗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远远大于吸烟喝酒这类的不良嗜好。

但其实,学会让自己变得开心,是一种很必要的技能。

当我感觉情绪低落时,就会找让自己瞬间变快乐的事,比如,搜一些搞笑的段子或者动图,或是回忆一下,具体很能让我开心的事。

又或者是,养些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唱唱歌,跳跳舞,让自己放空大脑忘掉情绪,沉浸在简单的快乐里面。

总之,在你难过时,别给自己机会陷入情感怪圈,这样容易缠身低落和自我厌恶情绪,一定要转移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以为你能正确评价自己,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们的自我认知来源,大多是身边亲戚朋友的评价。

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在这个圈子被吹得神乎其神,有着极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到了另一个圈子却跌落神坛,被贬低得一无是处,变得自卑敏感,畏首畏尾。

其实,想客观地认识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看两点:能力认知和性格认知。

了解能力,找准自身定位,要看数据。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工作后的业绩数据,都是重要依据。

社会标准化的原因就是便于统一衡量,比如期末考试,就是用数据划分学习能力的一个方式,就像量身高一样,让你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水平,应该定什么样的目标。

至于性格,一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综合考虑分析;

二是依靠性格测试工具等,检测自己适合和擅长什么领域。比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测试等。

只有能客观评价自己,找准定位,才能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长远地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获取的门槛变得很低,即使聊到了自己不知道的事,也能靠「度娘」 快速了解。

但正是因为知识人人共享,我们想要超越别人,就只能看毅力了。

现在网络发达,什么资源都能在网上找到,但「间歇性坚持,持续性放弃」 却成了我们的常态,能很少有认定后,就风雨无阻地坚持下去的事。

要么很丧,每天葛优躺刷刷抖音、看看爽文,反正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就算努力了,也做不出什么成绩,买不起房,还不如一开始就当条咸鱼。

要么急功近利,迫切想获得成功和财富,今天跑去当地产销售想一天卖好几栋房,明天思考人生暗搓搓地想创业,后天又觉得从政做官才是正确的道路。

不论做什么,都想着马上就成功,不能确定自己长久发展的领域,也缺乏耐心坚持下去,做了几天就觉得赚不到钱,于是掉头就走,冲向另一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曾经不如自己的同学买房买车,想到今后结婚养小孩、赡养父母的经济压力……都像巨山一样压在胸口,让人透不过气。

久而久之,陷入了焦虑——放弃——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而唯一的破解法,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笃定地坚持下去。

剩下的只需交给时间,时间的复利会让你逐渐成为领域内的重要人物,而这个过程中,也往往会伴随着金钱、名利等收获。

来源:黛西巫巫

ID:dexiww001

作者:黛西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焦虑与内耗,或许唯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让我们保持竞争力。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探索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领域,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学交流群】,从学点心理学开始。

在这里,你可以免费学习心理学知识、观看大咖干货直播课,静下心来沉淀,获得深度思考的能力;可以与群友共同成长,和优秀的人交流互助,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还可以免费领取【1V1心理职业规划】,掌握新的职业技能,0基础入行心理工作,开拓副业,提升收入,拥抱无限可能!

立即点击海报,免费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