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述人:石峁遗址管理处处长、石峁博物馆馆长 刘亚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踏上陕西榆林这片黄土地,走进石峁遗址,便走进了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每走一步,都回荡着4300年前的历史遗音。

2012年,这座古老遗址迎来了系统性考古发掘,并接连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等,其展现出的悠久历史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1月29日,石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自开馆以来,我们已累计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石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之一便是出土于石峁遗址大台基南护墙墙基部位的“大型神面石雕”,长2.67米,高0.43米,重1吨以上。石雕中间是一个正神面,额头间有三角形装饰,结合两侧的侧面刻画图像,专家推断该神面头戴鹰冠,额间三角形装饰为鹰嘴,嘴的上方是鹰的羽毛,彰显了石峁先民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遗址风貌,我们在展厅内通过微缩景观介绍了被誉为“华夏第一门”的外城东门遗址,及其发掘过程中出土的文物——神秘的头颅祭祀坑、色泽鲜亮的壁画以及雕琢精美的玉器。同时,博物馆展厅通过地面式的房屋模型对石峁遗址地面式、半地穴式和窑洞式的居住建筑进行了展示,整个石峁遗址以皇城台为中心,距离皇城台越近,居民的社会地位越高,他们的居住条件就越好。

仅与文物隔窗相望,多少会令游客意犹未尽。于是,石峁博物馆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陈列展览,让现实场景与虚拟影像融为一体,“唤醒”沉睡的文物,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下,博物馆已然成为一个大课堂,面对逐渐年轻化的游客群体,石峁博物馆推出了手工制作、主题餐饮、阅读、文创等多样化服务和产品,并用特色展陈、研学讲座等方式将博物馆打造成市民了解城市文化、历史知识的平台,让博物馆更好走入群众心间。

未来,石峁博物馆还将积极争取设立石峁文化研究院,加强石峁遗址“三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墙维修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做好石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提升工作。

来源:光明日报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