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8点,眼看天就要黑了,高唐县鱼邱湖街道的种粮大户李金阳还拿着卷尺,在地里东奔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8点,李金阳在地里查看浇水情况。

1994年出生的李金阳是高唐县鼎昇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总共流转了800亩地,现在正忙着给位于罗庄村的200亩地浇水。地里看不见引水浇水的水管,也没有大水漫灌的泥泞,滴灌带将田地隔成了条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铺设滴灌带的地块,滴水均匀。

“今年收完麦,地里比较旱,我用了多种抗旱造墒的方法,经过对比还是铺滴灌带造墒效果好,效率高。”李金阳说。在这块地里,他用了玉米大小行种植技术,播种时就一同铺设了滴灌带,不但浇水快,还省水省电省人工。李金阳蹲下拿着卷尺一量说:“浇下的水只要达到50厘米深就能浸润到玉米种子,连续滴灌48小时,墒值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金阳对滴灌带的效果很满意。

李金阳告诉记者,这块地去年没有铺滴灌带,4个人白天晚上轮班,13天才浇完200亩,还因为浇水时间太长,有些玉米种子出现粉种情况,又重播了40亩。今年在高唐县杜立芝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的指导下,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只需要1个人管理,打开供水阀,2天就浇完了,地里还不会存水。

春争日,夏争时。滴灌带的浇水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在干旱的天气能及时补水造墒。“铺设滴灌带需要土地连片,还要达到一定的水压。今年铺滴灌带的田地占农场总面积四分之一,其他地块研究了其他抗旱造墒的方法。”李金阳说,才浇了两天水的玉米种子有些已经发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滴灌带正在滴水。

为了种好地,李金阳没少费了心思。首先是及时查看天气预报,遇到干旱预警天气,就适时晚播等雨。其次是播种前造墒,即收麦子之前浇水,玉米种子也会得到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但缺点是有些地块的小麦会倒伏,加大收割难度。第三是运用喷灌设备,一天能浇30亩,但性价比和浇灌效果不如滴灌带。第四是在小麦收割机上加装带水耧,边收割边浇水。第五是及时查看好机井的位置,安排浇水顺序,协调好浇水时间。

现在,农场的800亩地基本已经浇水完成,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这种天气下,最重要的是保墒出苗,出苗后的抗旱管理也不能落下,及时补充底肥叶面肥,才能保证苗齐苗匀苗壮。”李金阳说,“我是个年轻人,喜欢学习农业知识,应用新技术,今年遇上干旱,真正体会到水肥一体化的效果,以后争取我们的地里都用上!”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