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连日来,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跳墩社区油葵基地,约50亩向日葵花开成海。

今年6月,该基地平均每天入园1000余人次以上,多则超3000人慕名而来。

从一颗种子入地,到长成向日葵花盘,这里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也成为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从种子到农田

16万株向日葵绽放引客来

漫步在灿烂的向日葵花海里,不少游客正用手机定格美好瞬间。来自内江资中的林女士最初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便约着姐妹们一起来“打卡”。在她看来,这里打造得非常漂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油葵基地航拍

向日葵的故事,要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说起。

2023年,为贯彻落实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关于美乡优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内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高桥街道对跳墩社区约50亩未利用土地实行综合整治,打造油葵基地,由内江市农科院负责提供种子、设计和技术指导。

内江市农科院蔬菜所副所长林熊介绍,根据去年第一次在跳墩社区种向日葵的经验,今年重新筛选了6个油葵品种,种了约16万株。油葵,即为“油用向日葵”的简称,既可以观赏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又可以压榨葵花籽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为了保障油葵的质量和产量,林熊自己调制驱鸟剂,预防鸟类啄食,提高油葵出芽率。在油葵生长的关键期,他还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进行病虫害防治,为油葵丰收增加底气。

“要不是今年雨水多、光照不足,油葵花盘还会更大。现在来看,总体效果还是可以的。”林熊说,预计每亩向日葵可产出700-800斤葵花籽,一斤葵花籽可以炼制三四两葵花籽油。

当前,向日葵花期大概还有半个月时间。为方便游客观赏,围绕基地建有人行步道1条、车行步道1条;在基地内建有双心、奥运五环、迷宫等人行观赏步道约2.6公里;沿步道设有临时摊区2处、沿车道在民居设有休息驿站4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客拍照留念

从现代农业到和美乡村

打造内江人的“城市后花园”

跳墩社区人流熙攘、车水马龙的情景,让今年75岁的村民黄维江乐见。今年他和儿子黄志伟合计,在家门口摆摊卖起了水、凉糕和农产品。“这两年看着村子越来越热闹,真是好,我们摆摊最多的一天都卖了近200元。”黄维江说。

家乡的美好前景,亦让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的熊永会留了下来,如今在油葵基地务工每天能有80元的收入。据了解,除了熊永会,目前在该基地务工的固定工人有10多名。

作为跳墩社区书记,李洪良依然每天都要到油葵基地执勤,服务保障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的同时,劝导大家文明赏花。油葵产业的方兴未艾,成为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以来,平均每天入园1000余人次以上,多则超3000人慕名而来。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传统业态也焕发生机:这两年,跳墩社区实行“榨菜+高粱”轮作产业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李洪良告诉记者,跳墩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9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9.6万元,一年集体经济增长了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绽放的向日葵

通过两年的探索,如今,李洪良有了更成熟的思考。“我们现在的思路主要是‘产业+文旅’,当然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要跟上。”

高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邹文泉透露,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投资4亿元以上全力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和美乡村,聚力打好“产业+”“文旅+”两张牌,将辖区优质的资产、资源联网成片,打造为集产业、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在乡村振兴发展上走出新路子,做出新文章、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