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衣的颜色和款式有着一套规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一些新兴的殡葬服务也逐渐受到关注和接受。在重庆,就有一家与众不同的殡葬店铺——彩色寿衣店。

为了奶奶心愿,他开了家彩色寿衣店

40多岁的成少钦,是这家彩色寿衣店的创办者。

在殡葬行业从业23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许多生命离别,但真正触动他决定办一家彩色寿衣店的,是他与奶奶的一次闲聊。“我奶奶93岁走的,平时非常爱美,对衣着比较讲究。有一次她突然问我,在她去世的时候,穿什么衣服?我当时就懵了。”

原来,奶奶有一个愿望: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穿一件最喜欢的寿衣,漂漂亮亮地走。奶奶有涵养、会生活、尊重人,这个愿望背后,是奶奶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可以用“至死不渝”来形容。

为了实现奶奶的愿望,成少钦跑了重庆很多店铺,但几乎所有的寿衣都是青布布料、黑白或深灰色。最后,他联系到一名老裁缝,请他按奶奶的想法,用传统裁衣方式手工缝制了一套带有吉祥福字纹的丝绸寿衣。

奶奶穿上后的笑容,让他记忆深刻。他开始思考:“为什么寿衣只有单调的黑白呢?为什么不能有五彩斑斓的颜色?”

经过市场调研,成少钦发现北方寿衣市场已经发展成熟,不仅款式多样,颜色也丰富多彩,而重庆的寿衣市场则相对单一:以青灰、黑白为主,质地上粗针大线居多。彩色寿衣这个赛道,几乎还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铺展示的寿衣。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摄

于是,2024年1月,江北区江溉大道一商业体裙楼三楼,一家罕见的彩色寿衣店开张了。这家店装修风格温馨,暖黄色的灯光下,中式、西式,红色、紫色、粉色等各色款式颜色寿衣像在精品店一样挂得整整齐齐。

“寿衣,就像人在世时穿的服装一样,穿的是一份体面。它本就应该像一家时装店。”成少钦说。

三个到店的孃孃,各有各想法

寿衣店开业后,吸引了不少顾客光顾。成少钦说:“在下单顾客中,有三分之二是老太太。她们经济独立,对面料和花纹有自己的爱好和要求,在颜色上多喜欢选择鲜亮的颜色。红色系列的寿衣销量最好,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

这其中包括67岁的刘婆婆,“我喜欢偏红色的衣服,颜色看起来,阳光喜庆。”她告诉记者。

刘婆婆是一名退休小学老师,平日喜欢唱歌跳舞,还参加了退休协会合唱团。“我心态很好,喜欢用发展的眼光接受新鲜事物。有些人还是比较忌讳这些,可能思想上还是有个过程。我觉得只要自己有退休工资,经济独立,就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规划,挑选自己喜欢的寿衣,漂漂亮亮的。家里人尊重我的心愿,我也不会给孩子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和麻烦,大家都很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起:刘婆婆、黄孃孃和唐孃孃。她们并不忌讳,在店内穿上寿衣拍照。受访者供图

陪伴刘婆婆一起来的还有黄孃孃和唐孃孃。62岁的唐孃孃染着玫瑰色头发,短刘海,显得干练。“我们几个老人都是买好了墓地。虽然对自己后事有了一些规划,但我还没想到选彩色寿衣这回事。我觉得,活在当下,活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60多岁的黄孃孃穿一套靓丽的旗袍,优雅知性。不过,她表示目前还没有想过要给自己置办一件彩色寿衣。“每个人都会走这条路,只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适合的面料就行了。”

数千元一套,设计有讲究

据了解,常见的寿衣件数是“三领二腰”“四领三腰”“五领四腰”等。“四领三腰”指寿衣为四件上衣、三件下衣,上衣称为“领”,下衣称为“腰”,在传统丧葬习俗中,“四领三腰”中的“四领”主要指衬褂、棉袄、棉袍、罩衫;“三腰”指衬裤、棉裤和罩裤。

与传统寿衣不同,彩色寿衣没有固定的颜色搭配,常见的是“三领二腰”,除衬褂、衬裤都是白色外,其他可以根据老人的喜爱自由搭配颜色。“如果要增加数量,如‘四领三腰’,就是要加棉衣、棉裤,讲究点的还可以加丝绸披风。”

市场上售卖的寿衣,大部分是按套装进行售卖的。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寿衣”,销量最好的“套装”多在100-600元之间,也有部分精品、真丝寿衣售价上千。最常见的款式有中山装、西装、唐装,材质有纯棉、真丝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7岁的刘婆婆说:“我喜欢偏红色的衣服,颜色看起来,阳光喜庆。”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摄

成少钦介绍,店里一般基础的“三领二腰”加棉袜、寿鞋,大约3000元一套。如果在此基础上把寿帽、寿枕、脚蹬、盖被等12样配件全配齐,一整套基础款寿衣差不多要五六千元。

影响寿衣价格的,除了件数和配件外,还与材质、做工、品牌等有关。质量比较好的寿衣如丝质、绸质寿衣,雍容华美,价格往往比较贵,市面上参考价格多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

彩色寿衣的颜色多样,因此不少顾客在购买时,不但要挑颜色款式,还要挑材质和做工,关键是要与个人品味喜好相符——毕竟,各花入各眼。

彩色,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不过,由于对生活的态度不同,彩色寿衣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成少钦说,很多时候,他看到老人想要,但子女觉得最后就是“一把火烧了”,无所谓,没必要买这么好。

就像成少钦说的那样,黄孃孃也很无奈。她说:“即使是我想置办一套,去世后也身不由己,最后还是由后人在安排。想是这么在想,愿望是这么个愿望。但是一些子女并不理解我们老人的心思。听刘婆婆说起都羡慕,她家孩子就支持她的想法。”

“换位思考”四个字,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反映着不同人、不同年龄对生活,乃至生命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少钦身穿自家店里的寿衣拍照。受访者供图

在成少钦看来,彩色寿衣店是自己在重庆传统殡葬文化上的一次尝试。“我是兼职开这家门店的,特意选址在租金便宜、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我想通过这次试水,为重庆寿衣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加强大家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他坦言,虽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但是在经营中还是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传统观念中,寿衣颜色有地域特色,重庆消费者对彩色寿衣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其次是市场推广,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彩色寿衣,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套寿衣,虽然只是一个生命终结的形式,却也见证了世间百态。“但愿每一套衣服,都是带着最后的色彩和温暖,对生命的尊重与美的追求!”成少钦说。

专家释疑》

以前寿衣多黑白?其实也有红与蓝

一件寿衣,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或生命观。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理解,寿衣色彩表达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价值取向。传统文化有‘事死如生’的观念,也就是让人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甚至风风光光地‘走’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意思。中国传统寿衣一般为白色或黑(墨青色),对普通人而言,白色象征着纯洁和重生,寓意逝者开始新的旅程。黑色或青色寿衣也较普遍,因为显得更庄重,使仪式感更庄严,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传达出更深沉的情感。”文化学者、西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郑劲松表示。

郑劲松说,即使在封建社会,寿衣也有色彩,如红色和蓝色。“红色是中国色,寓意幸福,表达对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的一种祝福。蓝色显得安宁和平静,表达对逝者来世平安的祝愿。考察中国丧葬文化史可知,专门制作寿衣这一习俗起源于秦汉时期,但多用于贵族或有钱人家。一般平民死亡基本上就是平时的服装,只要干净整洁即可。随着礼教文化的发展,丧葬习俗也越来越隆重和繁复,寿衣也就有了专门的诸多讲究。”

他认为,现在的老人开始为自己置办彩色寿衣,一方面表明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慎终追远、平和达观的传统生命意识的重构,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前社会生活的自由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家庭观念更加开明,老年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色彩更强烈,彰显了老年人乐观豁达的生命态度。同时,这一现象也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理解。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