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白琵鹭、鸳鸯、灰鹤……在湖南舂陵江桂阳段,珍稀鸟类的鲜活身姿被镜头捕捉,定格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中,这些照片集中在舂陵飞鸟摄影展上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过去,这些珍稀鸟类在此地难觅踪影,因为它们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它们偏好水质清澈、食物充足、人为干扰少的自然环境。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此栖息,这意味着舂陵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据统计,目前,包括灰鹤、鸳鸯在内有2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舂陵江畔停留、觅食、繁衍,桂阳舂陵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效治理,一江碧水展新颜(单位供图)

舂陵江,桂阳的“母亲河”,全长304千米,桂阳境内长115千米。近年来,面对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剧增、截污治污能力不足等多重压力,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为护好“母亲河”,桂阳积极行动,多措并举,通过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对舂陵江、陶家河等流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国控、省控断面和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自2012年起,桂阳先后投入约4亿元,实施了12个重金属治理工程,累计处理尾砂、废渣达2820万吨,综合治理长度达24.9公里,岸线布置长度为9.68公里,新建排洪渠0.3公里,改造人行便桥一座。这些工程的实施,为舂陵江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该县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推动“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目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已达90%以上,农村卫生户厕率达到72%,有效减少了水污染源头。同时,桂阳还建立了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执法,确保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不懈努力,舂陵江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舂陵江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多个断面和月份甚至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清”逐“绿”,美丽河湖映蓉城(单位供图)

初夏时分,天空湛蓝如洗,微风轻拂。漫步舂陵江畔,远望天际,白云悠悠,青山如画。近观江面,水波粼粼,岸边绿意葱茏,仿佛置身于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之中。

近年来,桂阳秉持自然与人工修复并重的原则,在舂陵江沿线掀起了一场植树造林的热潮。通过不懈努力,已成功完成人工造林2万余亩,封山育林面积更是高达15万余亩,为这片土地披上了更加翠绿的盛装。

为确保舂陵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该县严格落实常态巡河体制。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共计31名已肩负起守护水域的重任。此外,河警长、检察长也按辖区设立,各级河长每年开展巡河工作逾千人次。

为加强河道保洁工作,桂阳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县河长办与农业农村局携手合作,聘请了48名护渔员,负责监督舂陵江的日常保洁。同时,各乡镇、成员单位、志愿者协会、好人协会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党员河道保洁主题日活动。县财政更是每年投入100万元,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并引进了两艘大型自动清漂船,确保了舂陵江“水清、岸绿、人和、景美”的美好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逐“绿”前行,幸福河湖惠民生(单位供图)

桂阳县在舂陵江(桂阳段)的生态保护上,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成功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为营造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县河长办携手桂阳县好人协会、蓉城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团体,持续开展“河湖卫士志愿者”“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以及“舂陵湿地自然笔记大赛”“舂陵飞鸟摄影展”“舂陵湿地绘画展览”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也将舂陵湿地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和民生福祉。

在桂阳县的精心呵护下,2023年2月,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今年,舂陵江桂阳段更是被评为湖南省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舂陵江桂阳段治理的成功,得益于“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及“政府+社会”的共治格局。通过实施“保护+治理”的工作措施,桂阳县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桂阳县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将水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桂阳县在舂陵江治理模式的成功实践,为跨行政区域河湖治理、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受到污染的河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桂阳县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舂陵江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何小保 朱志君 欧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