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印度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莫迪在首都新德里宣誓就职新一届政府总理,开启他的第三个总理任期。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凌晨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标志着全国民主联盟在此次大选中获胜。

印度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联邦院(议会上院)和人民院。人民院选举每5年举行一次,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年4月19日这一天,印度就开始了总理大选的投票进程,目前印度的人口总量已经成为世界首位,因此参与这次大选的选民也是达到了惊人的9.69亿。

为了使大选顺利进行,印度一共安排了1500万名工作人员,投入使用了100多万个投票站点。一时间大选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选举前,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就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国内的媒体也对其民意支持率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支持率达到了70%,毫无疑问他们会轻松地拿下这一竞选。

“此次选举被视为对莫迪过去十年执政成果的一次公投”,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认为,尽管莫迪大概率将追平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纪录,赢得其第三任总理任期,但低于预期的选举结果仍然反映出人们对高失业率、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的不满以及“印度教民族主义”下的分裂。多位专家认为,由于印人党没有获得人民院超半数席位,印度政治中常见的“内斗”或将更加激烈,莫迪的议程设定与推行难度将大幅增加。

这一状况不光是打破了媒体的预期,同时也打乱了莫迪原先设定的政治目标。按照莫迪的原定计划,执政联盟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如此就可以推动修改宪法,帮助实现他制定的“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长远的政治改革目标。但现在,包括印度人民党在内的全国民主联盟,仅仅是勉强占据超过半数的席位。可想而知,以后通过一项普通议案都将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修改宪法一事更是无从谈起了。这次选举等于是赋予莫迪第三任期的同时,又严重削弱了他的执政权威。

一方面,莫迪政府需要继续其改革议程,以应对国内外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他必须平衡联盟内部的不同声音,处理各种社会与经济的矛盾和问题。而在国际舞台上,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在这次选举后显得更加重要。

莫迪的政治生涯一直以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改革措施为人所知。然而,本次选举的结果使他的位置变得尤为微妙。尽管成功连任,但由于未能获得足够多的席位,他未来的政策方向和改革措施可能需要更多的妥协和让步。

从这次大选的结果中,能清晰看到莫迪背后的执政危机,他在大选上跌了一个大跟头,未来执政必然会处处受人掣肘,在面对中国时,他可能也无法像从前那么硬气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印度历史上,莫迪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政治能量非常大,是少有的真正从基层一步步拼杀出来的政治家。基层出身的他磨练多年,对印度从上到下的政治体系了然于胸,他明白印度民众真正的心理期盼,所以他比其他候选者更加亲近民众。

有分析认为,莫迪虽胜犹败,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莫迪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造印度国内的争议越来越大。众所周知,莫迪大力推行以印度教为核心的宗教政策,对非印度教徒则是百般打压。从印度的情况看,该国总人口的80%都是印度教徒,莫迪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似乎有利于他的选举。然而在此次大选中,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莫迪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只赢得36席,反对派的“INDIA联盟”获得43席,拿下这个重要票仓。显然,莫迪的策略失败了。

同时,莫迪在经济建设上的理念滞后,也是这次遭殃的重要原因。据估算,印度4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1%的有钱人手中,绝大多数普通群众的获利微乎其微。就连基础设施建设也流于表面文景,供电、供水等民生领域困境重重,部分地区气温高达52℃,民不聊生。这与莫迪曾夸下的"廉价宜居"的竞选口号背道而驰。更令莫迪扫兴的是,他在过去几年对中国的态度极为傲慢和无理,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企图在地区内对华施加最大压力。

随着莫迪第三任期的开始,外界猜测印度的对华政策可能将出现变数。听到这种消息之后,美国首先就坐不住了,据环球时报的报道称: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出席活动时,谈及中国以及中美关系时曾发表:美国应与中国“谨慎共存”等一系列言论。与此同时,其在宣称对美印关系“非常有信心”的同时,还污蔑中方“很难对印度展现出寻求共同点的意愿”。美国担忧印度一旦改善对华关系,有可能导致其所谓“印太战略”效果会大打折扣。

《纽约时报》评论过印度近日来的情况,有一句话非常的真实,“莫迪不再显得战无不胜”。

但是不管怎么说,莫迪在这次的选举中还是成功的了,只是要看接下来他怎么做了。

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变得有些复杂,但是中方还是表示了自己的祝贺,还说希望两国之间的发展更加的稳定。中方的态度是友好的,也是进一步的希望两国能够从根本利益出发,但是没想到莫迪却做出了不应该有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说说第一点。在莫迪胜选后,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送去祝贺。针对印度记者提问中方是否会推出更多措施来“破冰”中印关系,毛宁回应表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国外长王毅在下诺夫哥罗德出席金砖会议期间,与印度代表团团长拉维进行非正式简短会面,两人有说有笑,气氛整体不错。作为印度换届后的中印首次高层会晤,这次会面也给未来中印关系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边印度大选落幕不到24小时,那边莫迪就明显表露出要把手伸向台海的动向。为什么这么说呢?起因是这样的,在印度大选落幕后,这基本上意味着莫迪的总理连任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就在这时,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赖清德便迫不及待的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向莫迪表示“祝贺”。对此,莫迪又是怎样回应的呢?他不仅转发了赖清德的贴文,还特意加上一句“期待‘台印’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毫无疑问,莫迪的此番回应,完全就是在向民进党当局及岛内“台独”势力释放严重错误信号。

对此有印度学者表示,莫迪再不向中国求和,后果是印度无法承受的。中印之间的矛盾,可谓是根源复杂且深远,涉及到了诸多方面。主要包括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实控线纷争等方面。但促使莫迪政府自2020年以来,坚决秉持“反华”态度的根本原因,便是为了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一方面,中印之间存在着历史恩怨。1962年的中印战争,对印度政府和民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灵伤害。另一方面,对于印度民众而言,由于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较好,而印度与巴基斯坦存在长期的地缘冲突。

在近日,印度新内阁组建完成,对莫迪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内阁的许多政府部门保持原有的部长没有变动。这几个没有变动的部门分别是内政,国防,外交,财政,而外交部长苏杰生刚确定连任,就再次把目光对向了中国。苏杰生表示,印度之后的外交重点将会放在中国和印度持续许久都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以及巴基斯坦的“跨境恐怖主义问题”。

原本外界期待莫迪在第三个任期能够采取更为明智的对华政策,然而,为了缓解国内矛盾,莫迪政府极有可能在未来五年里,继续将中国牌的发展为对手,作为重要的政治工具来应对内政挑战。

一直以来,印度的发展步伐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比较得迟缓,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在于缺乏一场深刻的改革。由于既得印度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回报,导致印度社会的分割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个判断是不是绝对了一点,会不会出现转机。那么,我们以实际行为来当作衡量标准。不论是苏杰生,还是莫迪,这次都表示,要将外交重点,转向为“邻国优先”,优先解决边境的问题。可是莫迪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上,却再一次没有邀请巴基斯坦。这本身就是一个政治信号,即印度根本无意改善双边关系,反而更像是临时的“沉默”,积蓄力量,等待“天下大乱”。当然,苏杰生这次的“外交方案”,其实也是一个强烈信号,即中印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几乎难以改变。

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确实给莫迪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光环。但光环之下,问题也不少。比如,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似乎并没有惠及到每一个人。农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这些都是印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莫迪政府的改革计划,听起来很美,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比如,修改劳动法可能会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提高关税也可能会引起国际贸易伙伴的不满。这些改革措施,能不能真正推动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还得打个问号。

在此背景下,据巴基斯坦外交部官网日前显示,巴总理夏巴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除北京外,他还将访问陕西西安和深圳。夏巴兹回忆起40年前第一次访问中国时的经历,他说,尽管当时中国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但他注意到这个国家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全力发展现代科技。“今天,中国通过远见卓识、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发展成为了一个巨人。历史的证据已经驳斥了一切对中国模式的质疑。”夏巴兹感叹道。

夏巴兹总理的这次访问规模空前,陪同他来访的有79家巴基斯坦企业和 100 多名巴基斯坦商界领袖。除了北京之外,夏巴兹还访问了深圳和西安,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巴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政府间援助、市场监管、地理测绘、媒体、影视等领域共计23项合作文件。

对中巴关系而言,这次访问是历史性的,中巴友谊在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实现了“再出发”,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更是迈出了新步伐。

中巴两国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有关两国关系的事情更应该受重视,以避免被相关势力从中破坏和挑拨离间,从而导致出现对中巴关系不利的波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认为中巴不定期举行高层会谈,只会对两国关系更加有利。我们根据媒体公布的消息分析来看,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这次访华,应该和中方高层主要谈到的是双方经济合作,以及社会安全等两大议题。此外,夏巴兹这次访华,还主动谈到了巴基斯坦的社会安全问题。对此,夏巴兹总理也就此次事件向中方做出了正面承诺。

巴基斯坦地理环境恶劣,加上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俾路支省份的掌控能力较低,这就导致在俾路支与阿富汗交界处,一直在滋生数不清的恐怖势力,巴基斯坦政府能点上名的武装组织高达上百个,被明确定义为恐怖主义势力的就有83个。在经历过数十年的肃清作战后,盘踞在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仍然还有40多个。在此基础上,巴基斯坦全国恐怖袭击事件高居不下,比如在去年,日均2.7起恐袭事件,这也成为了中巴经济走廊扩大发展的最大障碍。

需要强调的是,众所周知,前段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的时候,在与中方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俄罗斯涉台论述发生重大变化,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俄罗斯的涉台论述中,首次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和意义上的“台独”,直接震惊台当局和国际社会。继俄罗斯之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访华期间,中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巴基斯坦涉华论述也发生重大变化。

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巴发表联合声明,巴基斯坦在声明中强调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支持中方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在“台独”分子行动愈发猖獗、美方表态愈发偏离正轨的时候,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新的对台表述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同时“巴铁”主动讲出这番话,也是对莫迪前段时间小动作的有力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巴兹日前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说,作为中国的铁杆兄弟和战略伙伴,巴基斯坦一直支持并将继续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巴方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视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不仅如此,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日前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重申,巴基斯坦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捍卫并支持中国的核心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