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鄄城县临濮镇楼子庄村薛庆喜家庭农场农田示范区,记者看到,一排排自动喷灌机正在已经播种上玉米的农田里喷灌,细密的水花均匀地洒在田间,滋润着土壤。依托智慧农业设施,薛庆喜家庭农场展现出了抗旱的科技密码。

“用自动喷灌机浇地非常方便,只需要打开开关,水就喷洒出来了,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水流量,300多亩地,我一个人两天就能浇一遍。”家庭农场负责人薛庆喜告诉记者,为了应对近日因持续高温带来的旱情,鄄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对他进行灌溉指导。目前,虽然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依托示范田内的完善配套设施和智能灌溉设备,影响总体可控。

在薛庆喜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在他的田地里还建了一处农业生产信息自动观测场,不间断地采集着气候、土壤、虫情、苗情相关信息。在不远处的一间房屋里,室内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天气、墒情等数据。

“在这里,只需敲击键盘,即可操控农机设备进行抗旱浇地、施肥等工作。”薛庆喜说,尤其是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节省人力、化肥的同时,每亩地比大水漫灌用水量少很多。

2016年,在外务工多年的薛庆喜返乡创业,流转300余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农民出身的薛庆喜原以为自己有种地的经验,一定能把300余亩农田打理好。谁料,大规模种田和曾经他种自家的“一亩三分田”截然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工人没少用,我也没少在地里忙活,可是到头来也没挣到多少钱。”薛庆喜说。

当时的薛庆喜还没有意识到科技种田的重要性。2020年,鄄城县农业农村局将薛庆喜的家庭农场打造成了示范田,并为他配套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管机、农业生产信息自动观测场等设施。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吴复学等人不定期到田间做技术指导,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让种田化繁为简,田间管理更为高效便捷。

“庄稼该浇水了,该施肥了,吴站长他们都会来指导。现在用工量少了,我也没那么忙了,亩产量每年都在增长,这都是科技种田的功劳。”薛庆喜笑着说。

近年来,随着示范农田建设的推进,鄄城县越来越多的粮田变成了良田,切实推动了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菏泽日报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