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韩国医疗界与政府之间的紧张态势再次升级,引发了广泛关注。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人原本以为,韩国国会选举之后,双方的关系应该会有所缓和,结果没成想,到如今,反而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尹锡悦政府这边,依旧在很强硬地推进医学院的扩招。

医疗界那边,则已经从辞职、休诊,直接发展到了要停诊的地步。

老实说,韩国政府上个月本来对于此事在态度上,软化了不少,把准备扩招的人数下降了不少。只不过,韩国医疗界却依旧不依不饶,要求政府方面彻底废除扩招计划。

而随着韩国政府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以及最新民调结果显示,85.6%的受访者认为医生的行为不妥。现在韩国政府的腰板明显又硬了起来。在几天前,召开记者会时,搬出了《医疗法》,并表示将会严正应对医疗界集体的停诊。

很显然,在短期内,这个事情八成得不到什么进展了。

至于风波还将发酵多久?那就要取决于双方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彼此能够接受的平衡点了。翻看过去的历史,韩国医政领域的冲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谈判和妥协才能得以平息。政府与医疗界的对话窗口虽曾多次短暂开启,但在最终结果,还是以韩国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在我们看来,未来双方能否突破僵局,大概率还是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其一、韩国政府还能强硬多久。政府是否愿意调整或细化其医疗改革方案,以满足医疗界的部分合理诉求。甚至是干脆再度举手向医疗界投降。

其二、韩国医生的团结程度。医疗界的团结,一直都是他们,除了财阀大力支持外,用来对抗政府的最大底气。就看他们后续能不能,得到更多医生的支持了。

其三、韩国公众的舆论导向。虽然,这一次民意站在了韩国政府这边,但随着医疗危机的持续,公众对医界罢工的态度必然会有明显地发生变化,这种来自民意的压力,可能迫使任何一方做出最终让步的决定。

说白了,韩国医疗界与政府之间就是在比耐力,看谁会先绷不住。而在此期间,必然会闹出更多的人命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我们忍不住,回想起前几年,网上掀起的舆论风暴。当时就有很大一帮人,曾大肆鼓吹医院私有化的好处,并大力推进私有化改革,其中还不乏,大批的公知、专家。要不是疫情的突然出现,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浴血奋战”,让他们直接闭上了嘴巴。直到现在,光想想就让人感到一丝莫名地后怕。

当下韩国已经用血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了医疗系统彻底私有化,是有多么的可怕。倘若,日后,还有人不死心借机带起相关节奏,那就说明,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