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去儿女家,帮忙带娃,减轻儿女的负担,也老有所乐。

去带娃本来是好事,但是很多老人不懂得育娃,反而带来很多的不愉快,儿女也不满意。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说过:“孩子聪不聪明,其实不用等长大也能看出来,其智商高低的秘密其实都藏在手里。”

要懂得,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也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老人不能三五句话,就遏制了。

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小事一件,可是孩子却认为是秘密。

老人要切记: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将孩子的这4件事往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老人和孩子的私下约定,别说,树立诚信。

大人私下的约定,可能关系到改变命运的大事,常常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等。

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我们会遵守约定。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约定,谁先到咸阳,谁就为王。

结果刘邦先到,项羽气愤不已。但最终,还是刘邦赢了天下。

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在大人看,就是儿戏,不会当一回事。

老人随口就说孩子和自己约定了什么,孩子立马就会生气,认为老人没有诚信,在嘲讽自己。

比方说,老人和孩子约定,周末去某个地方游泳。孩子担心父母不同意,因此就反复叮嘱爷爷奶奶,别说出去了。

可是爷爷奶奶答应了之后,转身就告诉家里人。还问一问,家里人,是否都同意。

孩子可能因此,游泳去不成了。此后,孩子对爷爷奶奶,也会隐藏真实的想法,避免被“告状”。

莎士比亚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老人不诚信,凭什么要孩子相信你?诚信课,从小就开始了,而不是人长大了,才反复说道理。

02

孩子和玩伴的秘密,别说,学会尊重。

有个比喻:“这六月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孩子嬉闹,一会儿拉拉扯扯,说“我不理你了”。过一阵子,孩子又会聚拢,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大人会看到孩子和玩伴的关系变化,但是不要随意评价,说谁对谁错。

如果孩子和玩伴之间,有什么秘密。孩子偷偷告诉了爷爷奶奶,那么爷爷奶奶应该学会保守秘密。

比方说,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约定,以后长大了,就做夫妻。

这是童言无忌,不能当真。但是爷爷奶奶不能说出去了。

大家听了这样的秘密,肯定会哄堂大笑,孩子无地自容。认为爷爷奶奶真的很坏,在背后算计自己。

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老人在带娃过程中,就像一位老师一样,学会尊重是必须的。

老人守住秘密之后,孩子有什么,都会告诉老人,这就更有利于老人帮助孩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别说,减少内耗。

孩子说:“爸爸太坏了,居然一个月都不回家;妈妈太坏了,就知道骂我作业没有写好;妈妈太狠了,不帮我买糖果......”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总是会犯错。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伟大的,同时会因为某些事情,对父母有误解。

孩子去爷爷奶奶那里告状,说爸爸妈妈多不好,其根本是想爷爷奶奶帮忙,“教训”父母一顿。

如果爷爷奶奶盲目帮助孩子,对爸爸妈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认为爸爸妈妈不对,显然是引发家庭争斗。

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看法不一样。需要的是沟通,而不是争吵。

事实上,孩子的话,没有经过验证,真假还不一定。

老人应该懂得,做孩子的言语的“出气筒”。倾听孩子的倾诉,但是不做出过激的行为,有时候评判都是多余的。

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气话”,说出去就好了,而不是需要什么结果。老人听了,接住了,就到此打住了。

04

孩子的伤心事,别说,不翻旧账。

人都要往前看,而不是往后看。

昨天已经回不去了,何必苦苦纠缠呢?

孩子只有几岁,但是他们也有过去。比方说,前天和玩伴吵架,都扯掉衣服了;上个月被邻居的狗追,摔到稻田中去了;发现一只受伤的鸟,哭了老半天;自己碗里的鸡蛋,被哥哥偷吃了。

孩子伤心的事情,告诉了爷爷奶奶,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是指望能得到爷爷奶奶的安慰。

当老人把孩子的伤心事说出去的时候,那么孩子内心的伤口,再次被揭开了。不美好的回忆,涌上来,要么导致哭泣,要么导致生气。

有的老人,还计较孩子骂了自己一句,常常念叨。从而爷孙的关系,就很糟糕了。

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寻找当下的幸福,看未来的希望,应该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作家三毛说过:“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

人老了,应该是一个“老小孩”,千万不能自以为是长辈,还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

既然选择了带娃,就要全心全意,多些换位思考,言语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会有什么教育。

带娃,不仅是给孩子吃饱喝足,保证安全,更要建立爷孙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千万不要张口就来,而是习惯笑而不语。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