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这些天,“数学天才少女”姜萍红透网络,与她相关的信息都成为焦点。她的名字每天冲上热搜的频次之多成为一道奇观,风头足以盖过以往此起彼伏的各路网红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爆红的原因,其实就是一个“寒门逆袭”且“创造奇迹”的现实版故事。

出身于农村留守家庭、17岁、在读中专、学服装设计的她,参加全球数学竞赛一举摘得12强,是该项赛事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也是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排在她前面的选手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等顶尖名校。

网友们除惊叹于姜萍的独特数学天赋和勤奋外,也把点赞送给了多年来几乎“一对一”引领她在数学领域奋力前行的伯乐王闰秋老师。

姜萍走红之后,其困难的家庭也迎来转机。不仅村上给家里申办了低保,为父亲安排了禁烧秸秆的巡逻员工作,有企业为其父亲送上5000元现金;而且家乡政府也忙不迭借势做起了文旅宣传。

“涟水不大,盛产学霸”,涟水推出新的城市广告语,街头滚动播放姜萍晋级决赛的大红喜报,吸引来国内大量直播客。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则纷纷向姜萍抛出橄榄枝,欢迎姜萍报考。

这一切,都折射了姜萍的优秀和出类拔萃。

但在我看来,姜萍值得欣赏,却不必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姜萍的成长路径与成功确实是个传奇,根本不具备推广性与复制性。

她是天时地利人和、天赋平台贵人缺一不可般的存在,奇迹近于神。我们欣赏并祝福就好了,千万别代入。

更别羡慕到攀比,进而产生嫉妒恨。

爱迪生说,所谓的天才那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后面还有一句话,但99%的汗水也不如1%的灵感更能接近成功。

世上确有跌落凡间的天才。被公认有着敏锐数学思维、极具天分的“韦神”韦东奕;15岁就被清华录取为“数学领军人才”的张晋阁;5岁读小学、10岁考上大学,成为中国年龄最小博士生的张炘炀;年仅14参加高考,拿到750的满分成绩至今无人能及的何碧玉……相较于他(她)们,姜萍同样是不可埋没的天赐神珠,经受磨砺终大放异彩。

所以姜萍出生在贫困家庭,成绩优异也只报了个中专。而正好她又遇到了同样痴迷数学的数学专业硕士王闰秋老师,在王老师鼓励和指导下靠一本英语字典钻研犹如天书的《偏微分》,除了吃饭睡觉,她脑子里几乎全是数学。正是因为天赋+努力,才有了她今天的一鸣惊人。

试想一下,如果既不具备姜萍那样对数学的天分,也没有有偿或无偿的专业老师的贴心带领,同时还拿不出姜萍那股子契而不舍的拼劲,想要达到她那样的高度岂非天方夜谭?!

关键要件的落差已这么大,你又如何追赶人家。

这就是我说一般孩子可以欣赏她,但不必羡慕她的原因。尤其家长们更不必拿姜萍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来自家鸡娃。

我认为这也称不上什么“励志故事”,所谓“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时候实则是“海市辰楼”般自欺欺人。

姜萍22日要参加决赛了。之所以我要写下上面这个在某些人看来不切时宜的观点,是因为这几天来,网上又充斥不少关于姜萍考试造假和背后团队炒作等流言蜚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我归结为正是一些人对姜萍由羡慕进而心态失衡之故。

那我本文的要旨就算讲完了。

最后不得不提及被誉为“网红校长”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江澎接受南都记者的一段访谈,他曾长期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任教。他表示,舆论不应该仅仅关注姜萍个人创造的奇迹和最终会进入哪所大学,更多的应呼吁给姜萍这样确有特长的学生以制度化的发展路径支持。

“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俯下身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成长支持的教育。”

这才是姜萍带给我们的价值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