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聚合与重塑:城市、社区与人”——“理论‘静’距离”首期对话活动在张园举行。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萧烨璎共同为“理论‘静’距离”项目揭牌。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出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上海市社联和静安区委宣传部共同创设的“理论‘静’距离”项目,将共同发挥社科界智力集聚和静安区位优势的叠加效应,搭建学术支持、理论宣传和服务实践的“一站式”基层理论学习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为基层发展提供社科智慧和专家支撑,为专家学者提供关注现实、调研社会的平台,更好推进理论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科智慧,努力实现社会科学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理论‘静’距离”首期对话活动聚焦“聚合与重塑:城市、社区与人”主题,邀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吴涛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邓智团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薛泽林副研究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规划与更新设计所副所长刘波,分别从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城市更新和建筑保护与利用几个方向,和与会听众开展交流分享。

吴涛强调了高质量党建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他提出,基层党建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推动社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要关注如何把正能量变成无限量,把好声音变成最强音,让群众不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可以在实现党建与文化传承、社区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基层党建实体化和具体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智团回顾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更新过程,分析了从 “拆改留”到“留改拆”的城市发展脉络。他指出,人文能够促进经济,经济同样推动了人文的可持续发展,两者是相互赋能的。张园的改造就是一次典型的人文经济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泽林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基于个体行为动机来引导和改变人的行为,从而提升治理有效性的底层逻辑。他指出,完全可以通过党建整合不同利益主体,在诉求表达和意见调和的制度性框架中形成共治共赢,基于科学理性长期思维的常态化治理模式是基层治理长久稳定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波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创新,介绍了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体系,并以新天地、曹杨新村和露香园为例,探讨了在保护建筑的同时实现复兴和再利用的几类模式。他指出,借助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及居民的参与和自治来实现社区微更新和微治理,是未来城市更新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圆桌对话环节中,现场听众就张园的商业发展、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挑战、张园文化内核的差异化定位等与四位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纷纷表示,专家们的案例阐释和观点解读,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自己获益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静安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承办。

记者:邢蓓琳

编辑: 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