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地处小江干热河谷的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气温高达30度,村民正头顶烈日,在地里忙着种植一种人们津津乐道的疙瘩红薯,它个头小,表皮粗糙,外形奇特,形似树根疙瘩,种植面积300多亩,占全村红薯种植三分之一。

村党总支书记魏荣广说:“别看它生得丑,却格外好吃,蒸熟后去皮掰开,金黄色的薯肉如同蛋黄一般,浓郁的板栗香气扑面而来,无筋无骨,一口下去软糯香面,是东川金牌美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格勒村平均海拔约900米,雨水较少,以红土夹沙地为主,有七十多年红薯种植历史。10年前,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荣堂引进疙瘩红薯开始种植,由于没有经验,亩产量小,每公斤只能卖2元钱,村民不愿种植。魏荣堂没有放弃,不顾年事已高,长期顶着烈日和高温高热,汗流浃背在地里试验,终于总结出育苗、移栽、管理等全套技术,使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产量上去以后,他又注册了“疙瘩金”红薯商标,设计制作了包装,大力推广,使小红薯飞出山村,成为东川“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了昆明、曲靖等地的抢手货,价格一路攀升至15元一公斤,村民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作社种植基地技术员魏荣瑞介绍,每年正月就要开始育苗,种植土地要向阳且日照充足,每年轮换并安装喷灌设施,苗不能埋太深,要随时观察保持适当水分,适量施用农家肥,每年10月收获,生长期恰逢格勒村高温季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种植者的常态。

2023年,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拖布卡镇建成“疙瘩金”红薯种植基地管网配套设施项目,从50公里外的水库接来水源,将水引到田间地头,解决了魏荣堂和种植户多年的心头之患,夯牢了增收之基。

魏荣瑞说:“自己在基地务工,自家也种植5亩‘疙瘩金’红薯,预计今年可增收6万余元”。2024年,魏荣堂在格勒村共种植“疙瘩金”红薯70余亩,带动70余户村民种植230余亩,小小的丑红薯成为格勒村致富金产业。

云南网通讯员 郭林 肖沙

责任编辑: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