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两年零7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6个兵团入朝参战,六个兵团的司令员邓华(13兵团)、宋时轮(9兵团)、杨得志(19兵团)、杨成武(20兵团)、董其武(23兵团)均被授予上将军衔,而3兵团司令员陈赓则是大将军衔,那么六个兵团的副司令员又都是什么军衔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1、13兵团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和韩先楚

洪学智是安徽金寨人,红四方面军著名将领,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抗战爆发后,洪学智先是在抗大工作了几年,1941年4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此后便在新四军工作,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协助师长黄克诚指挥作战。

抗战胜利后,洪学智与黄克诚率部挺近东北,此后几年一直在东北地区工作,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司令员、43军军长、15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学智上将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成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将领,与邓华等人率领13兵团首批入朝,担任13兵团副司令员,13兵团部升任志愿军司令部后,洪学智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后来他又兼任后勤部司令员,为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彭老总的高度赞许。

回国后洪学智到总后勤部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受到彭老总案子的牵连被下放吉林劳动了17年直到1977年重新回到军队。1980年洪学智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为军队后勤的现代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著名的“六星上将”。200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著名战将,长期在红25军任职。抗战时期先后担任过八路军115师688团副团长、新3旅旅长、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到东北工作,也是在东北战场上他成为赫赫有名的“旋风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上将

1950年4月,韩先楚亲率40军、43军两个军三万关东子弟解放了海南岛。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也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将领,担任13兵团副司令员。后来他又相继担任过志愿军副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回国后,韩先楚先后担任过中南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2、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王必成

陶勇是安徽霍邱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名将,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也参与了西路军作战,西路军失败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后来被组织营救回到延安。

抗战时期,陶勇被分配到新四军作战,担任过新四军第1支队副参谋长、第2支队第4团团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第1师3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勇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陶勇在华野作战,担任过华中野战军8纵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三野23军军长等职,由于作战勇猛,被誉为“拼命三郎”。

新中国成立后,陶勇被任命为9兵团副司令员,于1950年11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1952年回国后陶勇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等职。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在上海去世,年仅54岁(具体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王必成,湖北麻城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抗战时期,王必成被调到新四军任职,因作战连战连捷,曾被根据地的群众称赞为“王老虎”。皖南事变后,王必成担任过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新四军第六师16旅旅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必成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担任过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三野第24军军长等职。1953年王必成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朝鲜东海岸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战役。

回国后,王必成先后担任过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在南京病逝,享年77岁。

3、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绍山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他于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因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身忘死,被人送以雅号“王疯子”。

抗战时期,王近山在八路军129师任职,担任过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6旅旅长等职,1943年韩略村之战,王近山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这一点在《亮剑》中有所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近山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仍在刘邓麾下作战,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二野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等职,他指挥的襄樊战役被朱老总称之为“小型模范战役”。

1951年,王近山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1953年回国后,王近山相继担任了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曾绍山也是安徽金寨人,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抗战爆发后,曾绍山也在八路军129师工作,先后担任过769团参谋长、129师新编第十旅旅长兼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绍山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曾绍山仍在刘邓麾下作战,担任过中野三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二野第11军军长等职。1951年3月曾绍山率领12军入朝作战,1953年4月调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从朝鲜回国后,曾绍山担任过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济南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曾绍山被授予中将军衔,1995年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

4、19兵团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曾思玉

葛晏春是辽宁辽阳人,曾长期在东北军和国民党军中任职,1949年1月跟随傅作义起义,担任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1951年第19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葛晏春担任19兵团留守处主任,1955年转业,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1956年8月于兰州病逝,年仅5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晏春

郑维山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抗战时期,郑维山长期在晋察冀地区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聂帅的领导下在华北地区作战,曾担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司令员、19兵团63军军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维山中将

1951年2月,郑维山出任19兵团副司令员,与司令员杨得志一起率部入朝参战,1952年6月,郑维山调任20兵团代司令员,组织指挥了兵团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回国后,郑维山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曾思玉是江西信丰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与了中央红军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在115师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工作,担任过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64军军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思玉中将

1951年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担任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回国后相继担任过沈阳军区参谋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曾思玉被授予中将军衔,2012年在辽宁病逝,享年102岁。

5、20兵团副司令员王平

王平是湖北阳新人,红军时期长期在彭老总的指挥下作战,抗战时期先是担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后来又先后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和冀晋军区工作过。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平上将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担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等职,后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王平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6、第23兵团副司令员边章五、姚喆

边章五是河北束鹿人,早年曾先后在西北军和东北军任职,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之后曾担任过红军军委第一局参谋长、军委第五局参谋、军委第五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高级参谋,兼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官,中共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中央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国军工作部副部长,驻长春军事调停处分部少将组员,旅大公安总局局长,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边章五担任驻苏联大使馆第一任武官、1951年10月担任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代表,回国后担任23兵团副司令员,1954年在北京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章五

姚喆是湖南邵阳人,1928年跟随彭老总参加了平江起义,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大青山支队参谋长,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绥察行政公署主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绥蒙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八军军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喆中将

1951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参与率部开赴抗美援朝前线,修建机场。回国后担任过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小结:

志愿军6个兵团的12位兵团副司令员,除了病逝的边章五和葛晏春以外,余下的10人有三人被授予上将军衔,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而这12人之中又有7人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可见红四方面军战将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