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后宫甄嬛传》自从开播以来就热度不断,即使距离首次开播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仍旧让人常看常新。这离不开编剧导演和主创们的共同合作。

其中编剧的改编是这部剧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他用自己高超的文学素养,在剧中安排了草蛇灰线的细节,让人看完有一种命运无常一切都是阴差阳错从未停止的唏嘘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浣碧不唤婢,流朱留不住”这样的细节,网友们笑称“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尚不足百分之十。”上一个被这样反复盘细节的还是《红楼梦》,红楼梦有“红学家”,而《甄嬛传》也逐渐衍生出了一门学问——“甄学”。

“甄学家”们尤其喜欢分析甄嬛身边的人物,其中崔槿汐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角色,她作为前期甄嬛的最强外挂真的是因为甄嬛和她有缘吗?崔槿汐其实背叛过甄嬛3次,那聪明如甄嬛真的毫无察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默的“初元故衣”局

《甄嬛传》爆出过很多名梗,至今仍在被人使用。比如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莞莞类卿”。甄嬛封妃时误穿纯元皇后故衣,进而使得皇上震怒,秘密被挑破,当即废了甄嬛入碎玉轩,进而促成了流朱的死亡,可以说故衣局是甄嬛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么这个事件中竟然没有人觉得不对吗?有的,崔槿汐在甄嬛刚穿上这件衣服的时候说过,她觉得这件衣服眼熟,但是她说自己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我们从后续甘露寺的剧情可以知道,崔槿汐见过纯元皇后,当时她是个被人欺负的小宫女,冬日里还要泡在冷水里给其他宫女洗衣服,是当时的雍亲王福晋纯元皇后入宫看到了,给她指去了别的地方做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崔槿汐在甄嬛入宫之前是伺候太妃们的,从一个小宫女到太妃身边,纯元皇后的一句话改变了崔槿汐的一生,谨慎心细如崔槿汐怎么可能会记不住帮助自己的“白月光”纯元皇后的样子和衣服呢?

可能有人说了,甄嬛当时穿的衣服是纯元皇后初次见皇上的时候穿的,而崔槿汐见到的纯元皇后已经是四福晋了,所以她没见过这件衣服。仔细想一下,崔槿汐后来去服侍太妃,作为上届宫斗冠军的身边人,凡事当然要留个心眼。

更何况,纯元皇后作为四福晋一定会时不时来进宫拜见,那在太妃宫里的崔槿汐也是会时常见过纯元的。所以伤心欲绝的甄嬛问出了崔槿汐那个问题:“你我不是缘分使然,是因为我长得像纯元皇后是不是?你效忠的不是我,是纯元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相信崔槿汐是真的记不清这件衣服了,那么在册封大典上穿皇后(宜修)的故衣可以吗?也是不可以的,首先这件衣服只是略有吉服的仪制,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吉服,而且内务府制作的衣服多少人经手,一件亮粉色的衣服变成了铁锈红的颜色有多点眼。

无论甄嬛穿与不穿,她的册封典礼都不会顺利进行,那有可能将危险降到最低吗?有的,不如实话实说,将责任说到内务府身上,甄嬛没有经验,但是一向是甄嬛智囊的崔槿汐当时选择闭口不谈。

她的这一次闭口不谈直接导致了甄嬛禁足,流朱惨死。如果阴谋论一点思考这件事,就是浣碧已经背叛过甄嬛一次,甄嬛身边只有流朱一个忠心的人可以说是甄嬛身边的丫鬟一把手,那知道甄嬛面容秘密的崔槿汐如果除掉流朱,那她自己就能成为“一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露寺的“果嬛”破窗人

甘露寺的剧情里很多人都夸赞崔槿汐的忠心而忽略了浣碧。但是当时的浣碧其实和甄嬛是真正相依为命的亲人,她们之间是亲情,崔槿汐我们姑且将她与甄嬛的情感称为“友情”。

很多人都说是那场大雨使得甄嬛和果郡王在一起了,但是在甄嬛跑出去之前崔槿汐说了一句话:“从来都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谁知道以后是什么样子。”这样的一句话让甄嬛卸下了心防,坚定了跑出去的信念。

所以在甄嬛和果郡王的关系中,崔槿汐是那个关键的破窗人。

在凌云峰的时候虽然人迹罕至,但是离安栖观却非常近。太后派人盯着舒太妃终身不得出,那么方圆几里内一定是有宫内人的监视的。崔槿汐作为在太妃身边出来的宫女,未必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她还是诱使甄嬛和果郡王在一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情如果被发现,那么皇帝震怒不说,还是一个天大的皇室艳闻轶事的丑闻,到时候可能被牵连其中的会有成百上千人。崔槿汐这样一个心思细密的人真的不在意其他人的死活吗?

从甄嬛的情绪价值上来说,崔槿汐的这个做法是真的会使当时的甄嬛开心,相当于为甄嬛偷来了短暂的快乐。但是也为之后的困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我们无从得知崔槿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是顺着人物逻辑进行一下分析可以得出,她做这个决定是为了让甄嬛有活下去的勇气,而且如果甄嬛真的后期实现了假死局,那么崔槿汐也可以获得自由。

自由对于崔槿汐应该也是很渴望的东西,她在甄嬛入宫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正常宫女出宫的年纪,而且她自己也没有家可以回了,加上苏培盛对她有意,大概率也是不会放她出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她至今为止所作的选择和行为,大约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或者是更可能的接近宫外的自由。

背叛自己和甄嬛的“自由”

第三次有关于甄嬛的背叛就是崔槿汐是甄嬛回宫的破局人。但是这一次崔槿汐连自己也背叛了。甄嬛想要回宫,所以崔槿汐帮助了甄嬛去接近苏培盛,她的这个选择使得甄嬛又一次失去了“自由”。

从崔槿汐在宫里对苏培盛的态度来看,最多只能说是礼遇,而且是下属对上司的那种尊重,她知道苏培盛对自己有意,但是她并不想和苏培盛在一起,出宫以后哪怕日子艰难也没想过去找苏培盛给自己找个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甄嬛怀了果郡王的孩子,还想要为果郡王报仇,甄嬛下定了决心想回宫时,崔槿汐就站了出来用自己去打动苏培盛。从她后面对苏培盛送来的布料来看,崔槿汐在那个时候还是不愿意的。她说:“好不好的,都是那样。”

随后她后面告诫甄嬛:“娘子要做的是狠而无心。”其实她自己也是,狠心的将自己舍弃,将自己得来不易的自由舍弃。而她的真心是一直等到她和苏培盛被举报去慎刑司服役之后才生出来。

那么在此之前,她对苏培盛更多的情感是“逢场作戏”。正如甄嬛回宫以后日日面对皇上也在“逢场作戏”。崔槿汐的这个选择是两个人的痛苦,但是在当时也确实是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她以自己的“自由”为代价,背叛了甄嬛的“自由”,但是骨子里是达成了甄嬛的心愿。就像她上一次做“果嬛”的破窗人那样,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她曾经短暂的拥有了宫外的自由,这份自由会让她想要以死留住。

所以在自己和苏培盛的事被发现以后,崔槿汐的反应是萌生了死志,想要一死了之,这个时候从甄嬛对她的劝解可以看出,这对“主仆”的观点差异,甄嬛说:“死是最容易的事情,一脖子吊上去就完了,但是这样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在这里我们能看出,甄嬛此时已经将崔槿汐真的纳为朋友了。

甄嬛的三个侍女中,流朱是一个合格的“忠仆”,浣碧则是不能言说的“亲人”,而崔槿汐则是比这两个人更高一级的“伙伴”又或者可以说是“合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崔槿汐陪着甄嬛一直走到了最后也是印证了这一点。只是这两个人兜兜转转的磨合所付出的代价都很大。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并非非黑即白。崔槿汐一开始是因为纯元皇后的关系接近利用甄嬛,但是逐渐相处中生出了真心和钦佩,想要和甄嬛一起在后宫之中相互扶持着走下去。

第一次对于故衣局的闭口不谈我们不能揣测出准确的想法和原因,但是往后种种她都陪着、帮着甄嬛做出了正确的利于当下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主仆关系中来看这确实是不计后果的背叛,但是从友谊或者人性本身的角度考虑这不叫背叛,这只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甄嬛传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哪怕是配角也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灵魂和心思的鲜活丰满的人,这是现在一些“快餐式”的电视剧所不能比的。

所以在崔槿汐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人与人相交,要报以真心,但是要掌握好尺度,和坚持自己的灵魂独立。

参考资料:
《甄嬛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