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野外有蜂鸟”

很多朋友表示曾经在中国国内见过蜂鸟。

流言分析

这肯定是看错了。

蜂鸟不是中国本地鸟类,不太可能在野外遇见。而有很多生物,乍一看跟蜂鸟确实有相似之处,可能认错。

很多朋友都有种错觉——我一定见过蜂鸟!为什么说是错觉呢?原来,中国国内真的没有本地蜂鸟,事实上,野生的蜂鸟只在美洲能见着。难道是科学家弄错了吗?如果不是,那我们见过的“蜂鸟”会是什么生物呢?

“蜂鸟”,可能连鸟都不是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蜂鸟”是个什么形象:活跃于花丛之间,块头小小,也就比蜜蜂大一点,吸食花蜜时能悬停在空中——得益于精美纪录片的科普,让千万里之外的蜂鸟让国人所熟知。

所以当遇见这样与蜂鸟如此相似的生物,我们常会给这个陌生的小东西套上我们熟悉的名字。殊不知,虽然长得和蜂鸟相仿,但它们是别的动物,甚至,有时候它都不是一只鸟。

它们其实是一类白天出没的蛾子,民间将它称之为“蜂鸟鹰蛾”,(注意这个称谓其实并不规范,而且来源令人费解)。

这些天蛾大多有一个臃肿的身体,与它们两对小小翅膀似乎有些不和谐,让人不禁怀疑这对小翅膀真的能带起它们的胖胖的身子吗?不过,这翅膀不仅能让它们飞起来,还能在空中稳稳地停在花前,直到吃完花蜜。这得益于翅膀的高速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只长喙天蛾 作者拍摄

有些花儿并没有找蜜蜂干活的打算,它们把橄榄枝伸向这些天蛾——它们拥有非常长的花管,或者具有长长的距——花瓣向后延伸出像长管子的结构,它们的花便将花蜜储存在这根管子的底部。这样的结构让蜜蜂这样的昆虫望而却步,只有天蛾长长的口器才能吸到最深处的花蜜,但也得需要费点功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喙天蛾访花 作者拍摄

天蛾的口器像根长吸管,平常用不上时就卷起来,在悬停到花前时,再将“吸管”伸展开,小心地探进花里。如果花开口大的话,这倒不难,但像一些“天蛾专属”的花拥有着细长花管,也意味着花口也很小,一边悬停一边将细长的口器伸进花里犹如是空中杂技,稳定快速地扇翅,让它们得以拥有这项高难度绝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彗星兰极限长度的距就是为长喙天蛾准备的 作者拍摄

像蜂鸟一样在花丛中采蜜的天蛾种类可是相当丰富的,将它们简单地统称为“蜂鸟鹰蛾”有些过于笼统,我们不妨来认识认识常见的种类。

最常见的一定要属长喙天蛾家族成员,其中最常见的正是小豆长喙天蛾,它们在南北方都是高频出现的角色。小豆长喙天蛾不难辨认,它们背上的毛偏灰色,飞起来时我们能看见它的后翅是大块的黄色斑纹。而另两种长喙天蛾则与此不同,比如青背长喙天蛾的背上是绿色,这在长喙天蛾算是少有的特征。而黑长喙天蛾背上是黑色,后翅上黄斑是月牙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豆长喙天蛾 作者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背长喙天蛾 作者拍摄

整个长喙天蛾家族(属)都是在白天出来采蜜,而在南方更常见的是咖啡透翅天蛾。顾名思义,咖啡透翅天蛾在刚刚羽化成蛾时还有鳞片,一小段时间后,翅膀上的大部分鳞片脱落,就成了平时所见透明的翅膀。

透明翅膀也并非咖啡透翅天蛾独有,北方常能见到的黑边天蛾也是透明翅膀,只是它们的翅膀外围有一圈如马克笔描过的黑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边天蛾(注意它透明的翅膀) 作者拍摄

这些鸟也吸蜜,但不是蜂鸟

除了这些日行性天蛾,咱们国家还有吃花蜜的鸟儿吗?还真有!而且它们也拥有着与蜂鸟一般绚丽的色彩。

在南方,很容易能见到一种叫作叉尾太阳鸟的小东西,它们的块头也如蜂鸟一般——只有小巧的 10 厘米——这还是加上了长嘴与长尾巴。这种专食花蜜的鸟儿非常“亲民”,在广州、厦门、杭州等各大繁华城市中也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甚至在沉迷花蜜时,人类近身一米都不当回事。

叉尾太阳鸟在城市中定居,与城市中大量种植的洋紫荆、各种樱花等这些行道树有很大关系,这些开红花的植物靠鸟类传粉,它们能为鸟类提供充足的花蜜,叉尾太阳鸟定居下来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炫丽的叉尾太阳鸟 作者拍摄

除了太阳鸟,名字里带着“花蜜鸟、啄花鸟”的很多鸟类也多以花蜜为食。这些吸食花蜜的鸟类大多生活在我国南方,甚至不少种类只能在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才能见到。不过,在全国各地还有一种不那么“专业”的取食花蜜的鸟类,比如像白头鹎这样的鸟,个头不小,也会抢几口花蜜尝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背啄花鸟与它喜爱的蜜源植物虾子花(考验你眼力的时候到了)作者拍摄

和蜂鸟不同的是,前面说的这些以花蜜为食的鸟类都没有像蜂鸟一般高超的悬停能力,它们只能落在某些位置,将头伸入花中吸花蜜。有些花(比如蝎尾蕉)在漫长的演化中,形成了供鸟歇脚的“凳子”,方便传粉的鸟儿吃喝。

最后总结一下,蜂鸟并不是中国的本土鸟类,所以我们在国内基本不太可能在户外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蜂鸟。我们觉得像“蜂鸟”的物种,其实多半是以上说的那些。相信看了本文,当你下次再遇见“冒牌蜂鸟”时,就能一眼认出它来了吧。

照“谣”镜

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物种长得很像但关系甚远,或者长得差别巨大却是亲戚,不是专业人士确实不好分辨。不过,繁忙的生活中,如果能为这些小小的生灵驻足观察,并猜测它到底是不是蜂鸟,已经挺难能可贵了。

策划制作

作者丨翁溪地菍 生物技术专业学士

审核丨黄乘明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