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专家共识由中国感染病学会、中国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病学组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制定,旨在规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本共识提供了最新的证据和建议,涵盖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1. 早期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共识强调,尽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儿童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HBeAg阳性的CHB儿童,早期干预可以降低病情进展的风险,提高临床治愈率。

2. 预防母婴传播:

通过母亲在妊娠期的抗病毒治疗、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

3. 治疗药物选择:

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推荐使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TAF)和干扰素(IFN-α/Peg–IFN-α)。对于药物耐药的处理,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4. 监测和随访管理:

在治疗期间和停药后,需定期监测肝功能、HBV DNA、乙肝血清学指标等,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药物耐药性及副作用,确保儿童获得持续的健康管理。

5. 特殊人群的管理:

对于婴儿、治疗反应差或低病毒血症的儿童以及肝硬化的儿童,提供了具体的治疗和管理建议,以应对不同的临床情况。

本共识为临床医生在处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时提供了系统的指南,旨在通过早期、规范的治疗,减少儿童肝病的负担,提升公共卫生水平。

点击图片查看文献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